- 现代落叶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控原色图鉴
- 王江柱 王勤英 仇贵生
- 1282字
- 2020-08-28 17:54:47
白绢病
白绢病在我国各果树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主要为害根颈部,造成根颈部皮层腐烂,严重时导致植株枯死。病菌为害范围较广,可侵害苹果、梨、桃、葡萄、茶树、桑、柳、杨、榆、花生、大豆、甘薯、番茄等多种果树、林木及农作物。
【症状诊断】白绢病主要为害树体的根颈部,尤以地表上下5~10厘米处最易发病,严重时也可侵害叶片。根颈部发病初期,表面产生白色菌丝,菌丝下表皮呈水渍状褐色病斑;随病情发展,白色菌丝逐渐覆盖整个根颈部,呈绢丝状,故称“白绢病”,高温潮湿条件下,菌丝蔓延扩散很快,至周围地面及杂草上;后期,根颈部皮层腐烂,有浓烈的酒糟味,并可溢出褐色汁液,但木质部不腐朽。8~9月份,病部表面、根颈周围地表缝隙中及杂草上,可产生许多棕褐色至茶褐色的油菜籽状菌核(彩图1-31)。轻病树叶片变小发黄,枝条节间缩短,结果多而小;当根颈部皮层腐烂环绕树干后,导致树体全株枯死(彩图1-32)。
彩图1-31 白绢病的大量菌核(花生上)
彩图1-32 白绢病为害苹果树干基部
苹果树上叶片亦可受害,形成褐色至灰褐色近圆形病斑,具有褐色至深褐色边缘,表面常呈同心轮纹状(彩图1-33)。
彩图1-33 苹果叶片上的白绢病病斑
【病原】白绢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rolfsii(Sacc.)West],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无性时期为整齐小菌核(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自然界常见其菌丝体和菌核,菌核初白色,渐变为淡黄色、棕褐色至茶褐色,似油菜籽状,直径0.8~2.3毫米。病菌寄主范围比较广泛,可侵害200多种植物(彩图1-34、彩图1-35)。
彩图1-34 花生基部的白绢病菌
彩图1-35 白绢病为害花生荚果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株及病残体上越冬。菌核抗逆性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以上,但在淹水条件下3~4个月即死亡。菌核萌发的菌丝及田间菌丝体主要通过各种伤口进行侵染,尤以嫁接口为主,有时也可从近地面的根颈部直接侵入。菌丝蔓延扩展、菌核随水流或耕作移动,是该病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苗木的调运。
【防控技术】
1.培育和利用无病苗木 不要使用发生过白绢病的地块、旧林地、花生地、大豆地及瓜果蔬菜地育苗,最好选用前茬为禾本科作物的地块做苗圃,种过1年水稻或3~5年小麦、玉米的地块最好。调运和栽植前应仔细检验苗木,发现病苗彻底烧毁,剩余苗木进行药剂消毒处理后才能栽植。苗木消毒方法同“白纹羽病”。
2.及时治疗病树 发现病树后及时对患病部位进行治疗。在彻底刮除病变组织的基础上涂药保护伤口,彻底销毁病残体,并用药剂处理病树穴及树干周围。保护伤口可用2.12%腐植酸铜原液、或3%甲基硫菌灵糊剂、或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等;处理病树穴及树干周围土壤可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500~600倍液等进行浇灌。
3.其他措施 对树干基部进行培土,使之高出周围地面,可有效避免根颈部积水,预防菌核随流水传播。发现病树后,在病树下外围堆设闭合的环形土埂,防止菌核等病菌组织随水流传播蔓延。病树治疗后及时进行桥接,促进树势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