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

白粉病是苹果树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在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近几年在西北苹果产区的为害呈加重趋势,严重果园病梢率达30%左右,甚至许多花序亦常受害。该病除为害苹果外,还可侵害海棠、沙果、山荆子、槟子等。

【症状诊断】白粉病主要为害嫩梢和叶片,也可为害花序、幼果、芽及苗木,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表面产生一层白粉状物(彩图2-154)。

彩图2-154 病叶正面布满白色粉层

新梢受害,由病芽萌发形成,嫩叶和枝梢表面覆盖一层白粉(彩图2-155),病梢细弱、节间短(彩图2-156、彩图2-157)。严重时,一个枝条上可有多个病芽萌发形成的病梢(彩图2-158、彩图2-159),梢上病叶狭长,叶缘上卷,扭曲畸形(彩图2-160、彩图2-161),质硬而脆。后期新梢停止生长,叶片逐渐变褐枯死、甚至脱落(彩图2-162、彩图2-163),形成干橛。适宜条件下,秋季病斑表面可产生许多黑色毛刺状物(彩图2-164)。秋季嫩梢也可受害,表面产生白粉状物(彩图2-165、彩图2-166)及黑色毛刺状物(彩图2-167)。展叶后受害的叶片,发病初期产生近圆形白色粉斑(彩图2-168、彩图2-169),病叶多凹凸不平、甚至皱缩扭曲(彩图2-170、彩图2-171),严重时全叶逐渐布满白色粉层(彩图2-172、彩图2-173);后期病叶表面也可产生黑色毛刺状物(彩图2-174、彩图2-175),特别是叶柄及叶脉上(彩图2-176),病叶易干枯脱落。花器受害,多由病花芽萌发形成,花萼及花柄扭曲,花瓣细长瘦弱,病部表面产生白粉(彩图2-177),病花很难坐果。幼果受害,多在萼凹处产生病斑,病斑表面布满白粉,后期病斑处表皮变褐常形成网状锈斑;有时幼果果柄也可受害(彩图2-178)。苗木受害,多从上部叶片开始发生,叶片及嫩茎表面常布满白粉状物(彩图2-179、彩图2-180)。

彩图2-155 病梢叶片背面布满白粉状物

彩图2-156 病梢上嫩叶全部发病

彩图2-157 严重病梢,嫩叶细小扭曲

彩图2-158 顶芽、亚顶芽一同形成病梢

彩图2-159 枝条上许多侧芽受害病梢

彩图2-160 侧芽病梢受害状

彩图2-161 顶芽病梢,叶片成柳叶状

彩图2-162 顶芽病梢中后期症状

彩图2-163 病梢逐渐枯死

彩图2-164 嫩枝白粉层上丛生大量黑色毛刺状物

彩图2-165 秋季嫩梢受害状

彩图2-166 嫩枝受害,表面产生的白粉层

彩图2-167 嫩枝白粉病斑上开始产生黑色毛刺状物

彩图2-168 当年侵染的叶背白粉病斑

彩图2-169 当年侵染的叶面白粉病斑

彩图2-170 当年受害叶片,畸形扭曲(叶背)

彩图2-171 当年受害叶片,畸形扭曲(叶面)

彩图2-172 当年受害叶片,背面布满白粉状物

彩图2-173 当年受害叶片,叶面布满白粉状物

彩图2-174 当年受害叶片,叶背白粉层上开始产生黑刺状物

彩图2-175 当年受害叶片,叶面白粉层上开始产生黑刺状物

彩图2-176 当年受害叶片,叶背白粉层上后期产生黑刺状物

彩图2-177 花芽病梢

彩图2-178 幼果果柄受害状(罗雪娟提供)

彩图2-179 苗木顶芽病梢

彩图2-180 苗木当年受害嫩梢

【病原】白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leucotricha(Ell.et Ev.)Salm.],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无性阶段为苹果粉孢霉(Oidium sp.),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病斑表面的白粉状物即为病菌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黑色毛刺状物为其有性阶段的闭囊壳。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芽内越冬,其中以顶芽带菌率最高,第一侧芽次之。第二年,病芽萌发形成病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从气孔侵染幼叶、幼果、嫩芽、嫩梢进行为害,经3~6天的潜育期后发病。该病有多次再侵染,5~6月份为发病盛期,也是病菌侵染新芽的重点时期,7~8月份高温季节病情停滞,8月底在秋梢上又出现一个发病小高峰。病菌主要侵害幼嫩叶片,一年有两个为害高峰,与新梢生长期相吻合,但以春梢生长期为害较重。

白粉病菌喜湿怕水,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连续下雨会抑制白粉病的发生。一般在干旱年份的潮湿环境中发生较重。果园偏施氮肥或钾肥不足、树冠郁闭、土壤黏重、积水过多发病较重。

【防控技术】白粉病防控技术模式如图2-4所示。

图2-4 白粉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加强果园管理 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科学修剪,控制灌水,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往年发病较重的果园,开花前、后及时巡回检查并剪除病梢,集中深埋或销毁,7~10天1次,减少果园内发病中心及菌量。也可利用顶芽带菌率高的习性,对重病果园或重病树进行连续几年的顶芽重剪,在一定程度上清除越冬菌源。

2.及时喷药防控 一般果园在萌芽后开花前和落花后各喷药1次即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为害;往年病害严重的果园,还需在落花后半月左右再喷药1次。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000~8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2000~2500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800~1000倍液、4%四氟醚唑水乳剂600~800倍液、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2500~30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及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等。如果春梢期病害发生较重,秋梢期则应再喷施上述药剂2~3次。

在苗圃中,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连喷2次左右上述药剂,即可控制苗木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