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褐斑病

【症状诊断】小褐斑病只为害叶片,是葡萄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为害严重时亦可造成早期落叶(彩图6-59)。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产生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褐色至深褐色多角形或近圆形坏死斑,直径2~3毫米,一个叶片上常有多个病斑(彩图6-60、彩图6-61)。病斑边缘颜色较深、呈暗褐色,中间部位颜色较浅、呈茶褐色至灰褐色,后期病斑背面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严重时,从病斑外围开始变黄,形成黄色晕圈(彩图6-62);许多病斑导致叶片部分或整个变黄、干枯(彩图6-63),甚至早期脱落(彩图6-64)。

彩图6-59 小褐斑病严重为害的早期落叶状

彩图6-60 小褐斑病早期叶面病斑

彩图6-61 小褐斑病早期叶背病斑

彩图6-62 病斑外围开始变黄,形成黄色晕圈

彩图6-63 小褐斑病为害后期,导致叶片变黄

彩图6-64 小褐斑病为害严重时,导致葡萄早期落叶

【病原】座束梗尾孢[Cercospora roesleri(Catt.)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病斑表面的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小褐斑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第二年初夏,病菌孢子通过气流或风雨传播,从叶片背面气孔侵染为害,经15~20天潜育期,导致发病。该病在果园内可发生多次再侵染。北方葡萄产区多从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7~9月份为发病盛期,严重时8月份即可造成大量落叶。

小褐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蔓延。多雨潮湿环境或年份病害发生较重,管理粗放、肥水不足、树势衰弱、结果量过大、遭受冻害等有利于病害发生,果园郁蔽、通风透光不良、小气候潮湿可以加重病害发生。

【防控技术】小褐斑病防控技术模式如图6-3所示。

图6-3 小褐斑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搞好果园卫生 冬剪后或落叶后,彻底清除修剪下来的枝蔓及落叶,集中烧毁,消灭病菌越冬场所,减少越冬菌量。生长期结合整枝、摘心,及时摘除发病较重叶片,集中带到园外销毁,降低园内菌量。

2.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按比例科学使用氮磷钾钙肥,培育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修剪,及时整枝、摘心,促使果园通风透光,降低小气候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

3.树上喷药防控 从病害发生初期或园内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3~5次,即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为害。常用有效药剂有: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1∶(0.5~0.7)∶(160~240)倍波尔多液、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2500~3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000~2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600~800倍液、68.75%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等。具体喷药时,前两次应重点喷射植株中下部叶片,喷药应均匀周到,使叶片正反两面都要着药(图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