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苹果病害

腐烂病

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苹果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北方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且冬季越寒冷地区病害发生越重。发病严重果园,树干上病疤累累,枝干残缺不全,甚至整株枯死、果园毁灭。因此,腐烂病又是导致苹果园毁灭的一种重要病害(彩图2-1~彩图2-3)。

彩图2-1 腐烂病发生严重病树,枝干伤痕累累

彩图2-2 腐烂病造成植株枯死

彩图2-3 腐烂病导致果园毁灭

【症状诊断】腐烂病主要为害主干、主枝,也可为害侧枝、辅养枝及小枝、干桩、果苔等,有时还可为害果实。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为:受害部位皮层腐烂,腐烂皮层有酒糟味,后期病斑表面散生出许多小黑点(病菌子座),潮湿条件下小黑点上可冒出黄色丝状物(孢子角),可简要概括为“皮层烂、酒糟味、小黑点、冒黄丝”。

枝干受害后,根据病斑的发生为害特点可分为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类型。

溃疡型 多发生在主干、主枝等较粗大的枝干上,在枝干向阳面(彩图2-4)、枝干分杈处(彩图2-5、彩图2-6)及修剪伤口周围(彩图2-7、彩图2-8)发病较多,管理粗放的果园亦常从老病斑处向外发生(彩图2-9、彩图2-10),有时小枝条上也有发生(彩图2-11)。初期,病斑红褐色,微隆起(彩图2-12、彩图2-13),水渍状,组织松软(彩图2-14),并可流出褐色汁液(彩图2-15~彩图2-18),病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呈深浅相间的不明显轮纹状。剥开病皮,整个皮层组织呈红褐色腐烂(彩图2-19、彩图2-20),并有浓烈的酒糟味。病斑皮层烂透,且皮下木质部亦常受害,表面呈褐色坏死状(彩图2-21)。病斑出现7~10天后,病部开始失水干缩、下陷,变为黑褐色(彩图2-22),酒糟味变淡,有时边缘开裂。约半个月后,撕开病斑表皮,可见皮下聚有白色菌丝层及小黑点(彩图2-23、彩图2-24);后期,小黑点顶端逐渐突破表皮,在病斑表面呈散生状(彩图2-25~彩图2-27);潮湿时,小黑点上产生橘黄色卷曲的丝状物,俗称“冒黄丝”(彩图2-28、彩图2-29)。腐烂病常导致树势衰弱(彩图2-30),当病斑绕枝干一周时,造成整个枝干枯死(彩图2-31);严重时,导致死树甚至毁园(彩图2-32)。

彩图2-4 枝干向阳面,腐烂病病斑伤痕累累

彩图2-5 枝杈处开始发生的腐烂病斑

彩图2-6 枝杈处病斑剖开

彩图2-7 锯口处开始发生的腐烂病斑

彩图2-8 剪口处开始发生的腐烂病斑

彩图2-9 老病斑边缘开始发生的腐烂病斑(病斑重犯)

彩图2-10 连续多年重犯的腐烂病斑

彩图2-11 小枝条上的溃疡型病斑

彩图2-12 初期病斑,表面红褐色,边缘色深

彩图2-13 病斑边缘微隆起

彩图2-14 早春病斑较软,表面呈褐色至红褐色

彩图2-15 早春,新鲜病斑表面溢出红褐色汁液

彩图2-16 新鲜病斑,皮层呈红褐色腐烂

彩图2-17 枝杈处新鲜病斑表面溢出褐色汁液

彩图2-18 溢出褐色汁液的腐烂皮层组织

彩图2-19 腐烂病斑皮层呈红褐色腐烂

彩图2-20 病斑边缘,皮层病健比较

彩图2-21 腐烂病皮下,木质部也发生变色

彩图2-22 后期,病斑失水干缩下陷

彩图2-23 腐烂病皮组织内开始产生病菌组织

彩图2-24 病斑栓皮下逐渐形成的病菌组织

彩图2-25 后期,病斑表面密生出许多小黑点

彩图2-26 病斑表面小黑点局部放大

彩图2-27 小黑点在皮下的子座组织

彩图2-28 病斑小黑点上开始产生黄丝

彩图2-29 病斑小黑点上冒出黄色丝状物

彩图2-30 主干腐烂病斑,导致树势衰弱

彩图2-31 腐烂病导致大枝枯死

彩图2-32 腐烂病造成树体死亡

枝枯型 多发生在衰弱枝、较细的枝条及果苔等部位,常造成枝条枯死(彩图2-33)。枝枯型病斑扩展快,形状不规则,皮层腐烂迅速绕枝一周,导致枝条枯死(彩图2-34~彩图2-36)。有时枝枯病斑的栓皮易翘起剥离(彩图2-37)。后期,病斑表面也可产生小黑点,并冒出黄丝(彩图2-38)。

彩图2-33 腐烂病导致许多枝条枯死

彩图2-34 细小枝条枯死(枝枯型)

彩图2-35 枝枯型病斑,造成枯枝

彩图2-36 枝枯型病斑局部放大

彩图2-37 枝枯型病斑表面栓皮剥离

彩图2-38 枝枯型病斑表面可产生小黑点,并冒出黄丝

果实受害,多为果枝发病后扩展到果实上所致。病斑红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常有同心轮纹,边缘清晰,病组织软烂,略有酒糟味(彩图2-39)。后期,病斑上也可产生小黑点及冒出黄丝(彩图2-40),但比较少见。

彩图2-39 果实受腐烂病为害状

彩图2-40 病果后期表面也可产生小黑点

【病原】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无性阶段为苹果壳囊孢(Cytospora mandshurica Miura),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病斑上的小黑点即为病菌子座,该子座分为两种。一种是产生无性阶段分生孢子器的外子座,内部常有多个腔室,潮湿条件下其顶端溢出橘黄色丝状物(孢子角),即为“冒黄丝”现象,无性阶段的小黑点上冒出1条黄丝,较粗大。另一种是产生有性阶段子囊壳的内子座,内部常有多个子囊壳,每个子囊壳具有1个孔口,潮湿条件下每个孔口均可溢出黄丝,即有性阶段的小黑点上可冒出多条黄丝,均较细小。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8℃,最适温度为28~29℃。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子座及孢子角在田间病株(病斑)及病残体上越冬,可以说是苹果树上的习居菌。病斑上的越冬病菌可产生大量病菌孢子(黄色丝状物),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从各种伤口侵染为害,尤其是带有死亡或衰弱组织的伤口易受侵害,如剪口、锯口、虫伤、冻伤、日灼伤及愈合不良的伤口等。另外,病菌还可从枝干的皮孔及芽眼等部位侵染。病菌侵染后,当树势强壮时处于潜伏状态,病菌在无病枝干上潜伏的主要场所有落皮层、干枯的剪口、干枯的锯口、愈合不良的各种伤口、僵芽周围及虫伤、冻伤、枝干夹角等带有死亡或衰弱组织的部位。当树体抗病力降低时,潜伏病菌开始扩展为害,逐渐形成病斑。

在果园内,腐烂病每年有两个为害高峰期,即“春季高峰”和“秋季高峰”。春季高峰主要发生在萌芽至开花阶段,一般为3~4月份,该期内病斑扩展迅速,病组织较软,酒糟味浓烈,病斑典型,为害严重,病斑扩展量占全年的70%~80%,新病斑出现数占全年新病斑总数的60%~70%,是造成死枝、死树的主要为害时期。秋季高峰主要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及花芽分化期,一般为7~9月份,相对春季高峰较小,病斑扩展量占全年的10%~20%,新病斑出现数占全年的20%~30%,但该期是病菌侵染落皮层的重要时期。此外,还有两个相对静止期,即5~6月份和10月~下年2月份。5~6月份的相对静止期病菌基本停止扩展,病斑干缩凹陷,表面逐渐产生小黑点;10月~下年2月份的相对静止期,从表面看病菌没有活动,但实际上病菌在树表皮下从外向内逐渐缓慢扩展,扩展至木质部后在树皮深层又缓慢向周围扩展,为春季高峰的发生奠定基础。

腐烂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该病的发生轻重主要受七个因素影响。① 树势:树势衰弱是诱发腐烂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即一切可以削弱树势的因素均可加重腐烂病的发生,如树龄较大、结果量过多、发生冻害、早期落叶(病、虫)发生较重、速效化肥使用量偏多、土壤黏重或板结、枝干灼伤等。② 落皮层:落皮层是病菌潜伏的主要场所,是造成枝干发病的重要因素。据调查,8月份以后枝干上出现的新病斑或坏死斑点80%以上来自于落皮层侵染,尤其是粘连于皮层的落皮层。所以落皮层的多少决定腐烂病的发生轻重。③ 局部增温:局部增温是形成春季高峰的重要条件,在春季高峰期内发生的新病斑80%~90%出现在树干的向阳面。据测定,晴天时树干向阳面的树皮温度(T)与气温(t)具有T=7.7+1.93t的关系。也就是说当气温为0℃时,向阳面的树皮温度为7.7℃,超过腐烂病菌生长的温度下限(5℃);当气温为10℃时,向阳面的树皮温度为27℃,基本接近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28~29℃)。另外,温度高时树皮呼吸强度高,消耗营养物质多,造成了向阳面的局部营养恶化,抗病力显著降低,因而诱发腐烂病严重发生。④ 伤口:伤口越多,发病越重,带有死亡或衰弱组织的伤口最易感染腐烂病菌,如干缩的剪口、干缩的锯口、冻害伤口、日灼伤口、落皮伤口、老病斑伤口、虫伤伤口、病伤伤口、机械伤口等。⑤ 潜伏侵染:潜伏侵染是腐烂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树势衰弱时,潜伏侵染病菌是导致腐烂病暴发的主要因素。⑥ 木质部带菌:病斑下木质部及病斑皮层边缘外木质部的一定范围内均带有腐烂病菌,病斑下木质部带菌深度可达1.5厘米,这是导致病斑复发的主要原因。⑦ 树体含水量:初冬树体含水量高,易发生冻害,加重腐烂病发生;早春树体含水量高,抑制病斑扩展,可减轻腐烂病发生。

【防控技术】以加强栽培管理、壮树防病为中心,以铲除树体潜伏病菌、搞好果园卫生为重点,以及时治疗病斑、减少和保护伤口、促进树势恢复等为辅助(图2-1)。

图2-1 腐烂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这是有效防控腐烂病的最根本措施。① 科学结果量:根据树龄、树势、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灌溉条件等合理调整结果量,使树体合理负担,做到没有明显大小年现象。②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及农家肥,避免偏施氮肥,按比例使用氮、磷、钾、钙等速效化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③ 科学灌水:秋后控制浇水,减少冻害发生;春季及时灌水,抑制春季高峰。④ 保叶促根:及时防控造成早期落叶的病虫害,提高光合效率,增加树体营养积累;注意防控根部病害,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促进根系发育。

2.铲除树体带菌,减少潜伏侵染 落皮层、皮下干斑及湿润坏死斑、病斑周围的干斑、树杈夹角皮下的褐色坏死点、各种伤口周围等,都是腐烂病菌潜伏的主要场所。及早铲除这些潜伏病菌,对控制腐烂病发生为害,尤其是春季高峰的发生效果显著。

① 重刮皮。一般在5~7月份树体营养充分时进行,冬、春不太寒冷的地区春、秋两季也可刮除。但重刮皮有削弱树势的作用,水肥条件好、树势旺盛的果园比较适合,弱树不能进行;且刮皮前后要增施肥水,补充树体营养。刮皮方法:用锋利的刮皮刀将主干、主枝及大侧枝表面的粗皮刮干净,刮到树干“黄一块、绿一块”的程度,千万不要露白(木质部);如若遇到坏死斑要彻底刮除,不管黄、绿、白。刮下的树皮组织要集中深埋或销毁,但刮皮后千万不要涂药,以免发生药害。5~7月刮皮后一般1个月即可形成新的木栓层。重刮皮的防病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刮除了多年积累的潜伏病菌及小病斑,减少了树体带菌;二是刺激树体的愈伤作用,增强了抗病能力;三是更新树皮,3~4年内不再形成落皮层,减少了病菌的潜伏基地(彩图2-41~彩图2-43)。

彩图2-41 枝干表面的老翘皮

彩图2-42 早春及时刮除枝干上的老翘粗皮

彩图2-43 刮除枝干老翘粗皮的果园

② 药剂铲除。重病果园或果区一年2~3次用药,即落叶后初冬和萌芽前各喷药1次,7~9月份主干、主枝涂药1次;轻病果园或果区只喷药1次即可,一般落叶后比萌芽前喷药效果更好(要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对腐烂病菌喷药铲除效果好的药剂有: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400~5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200~3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1000倍液等。喷药时,若在药液中加入渗透助剂如有机硅系列等,可显著提高对病菌的铲除效果。主干、主枝涂药时,一般选用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200倍液、或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100~200倍液、或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400~500倍液效果较好(彩图2-44~彩图2-48)。

彩图2-44 早春枝干喷药,清园灭菌

彩图2-45 早春枝干喷药后的树体

彩图2-46 生长期树干涂药(西北果区)

彩图2-47 早春树干涂药灭菌(西北果区)

彩图2-48 早春主干涂药后的树体(西北果区)

3.及时治疗病斑 病斑治疗是避免死枝、死树的主要措施,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刮治法、割治法和包泥法。病斑治疗的最佳时间为春季高峰期内,该阶段病斑既软又明显,易于操作;但总体而言,应立足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治早、治小。

① 刮治。用锋利的刮刀将病变皮层彻底刮掉,且病斑边缘还要刮除1厘米左右的好组织,以确保清除彻底。技术关键为:刮彻底;刀口要整齐、光滑、圆润,不留毛茬,不拐急弯;刀口上面和侧面皮层边缘呈直角,下面皮层边缘呈斜面。刮后病组织集中销毁,而后病斑涂药,药剂边缘应超出病斑边缘1.5~2厘米,1个月后再补涂1次。常用有效涂抹药剂有:2.12%腐植酸铜水剂原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50~1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50~100倍液、3%甲基硫菌灵糊剂原药、20%丁香菌酯悬浮剂100~150倍液、21%过氧乙酸水剂3~5倍液、甲托油膏[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植物油=1∶(15~20)]及石硫合剂等(彩图2-49~彩图2-66)。

彩图2-49 刮治腐烂病斑

彩图2-50 病斑刮治彻底,边缘整齐

彩图2-51 刮治病斑后涂药

彩图2-52 按规范刮治彻底的腐烂病斑

彩图2-53 病斑刮治后涂药

彩图2-54 枝杈处病斑也必须刮治规范

彩图2-55 病斑刮治不彻底,而不能愈合

彩图2-56 病斑刮治不规范(留有死角),导致病斑重犯

彩图2-57 病斑重犯处剖刮症状

彩图2-58 病斑刮治后,因留有毛茬而愈合不良

彩图2-59 腐烂病斑刮治不规范

彩图2-60 病斑刮治留有死角(容易引起重犯)

彩图2-61 刮治不当,导致腐烂病斑重犯

彩图2-62 连续多年治疗不规范,而导致多年重犯的病斑

彩图2-63 刮治腐烂病斑,木质部受损过重

彩图2-64 木质部受损过重,导致失水、裂缝

彩图2-65 规范刮治后的病斑及愈合状况

彩图2-66 病斑刮治后,伤口愈合状

② 割治。即用切割病斑的方法进行治疗。先削去病斑周围表皮,找到病斑边缘,而后用刀沿边缘外1厘米处划一深达木质部的闭合刀口,然后在病斑上纵向切割,间距0.5厘米左右。切割后病斑涂药,但必须涂抹渗透性或内吸性较强的药剂,且药剂边缘应超出闭合刀口边缘1.5~2厘米,半月左右后再涂抹1次。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上述的腐植酸铜、过氧乙酸、戊唑·多菌灵、甲硫·戊唑醇、甲托油膏等。割治法的技术关键为:必须找到病斑边缘,切割刀口要深达木质部,涂抹的药剂必须渗透性或内吸性好(彩图2-67、彩图2-68)。

彩图2-67 割治法治疗腐烂病斑

彩图2-68 腐烂病斑“割治”不当,造成大枝枯死

③ 包泥。在树下取土和泥,然后在病斑上涂3~5厘米厚一层,外围超出病斑边缘4~5厘米,最后用塑料布包扎并用绳索多圈捆紧即可。一般3~4个月后就可治好。包泥法的技术关键为:泥要黏,包要严,给病斑形成一个密闭的厌氧环境(彩图2-69~彩图2-71)。

彩图2-69 腐烂病斑的规范包泥治疗

彩图2-70 腐烂病斑包泥治疗效果

彩图2-71 治疗腐烂病斑的不规范包泥

4.及时桥接 病斑治疗后及时桥接或脚接,促进树势恢复。病斑较大时多点桥接效果更好(彩图2-72~彩图2-78)。

彩图2-72 病斑治疗后树上枝条嫁接

彩图2-73 桥接枝段上端嫁接口

彩图2-74 桥接口处涂泥、包膜,促进嫁接口愈合

彩图2-75 有效桥接,促进树势恢复

彩图2-76 根孽苗多点桥接(脚接)

彩图2-77 根孽苗多点桥接的大树

彩图2-78 特色桥接的苹果树

5.树干涂白 冬前树干涂白,可防止发生冻害,降低春季树体局部增温效应,控制腐烂病春季高峰期的为害。效果较好的涂白剂配方为:桐油或酚醛∶水玻璃︰白土︰水=1︰(2~3)︰(2~3)︰(3~5),先将前两者配成Ⅰ液,再将后两者配成Ⅱ液,然后将Ⅱ液倒入Ⅰ液中,边倒边搅拌,混合均匀即成。为了消灭在枝干上越冬的一些害虫(螨),在涂白剂中还可混加适量的石硫合剂等杀虫剂。树干涂白后,南面可降低局部增温9℃,西面降温7.5℃,东面降温3.8℃,北面降温1℃,防病效果可达60%以上(彩图2-79)。

彩图2-79 树干涂白,预防冻害,并有效降低局部增温效应

6.其他措施 注意保护修剪伤口,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染。西北苹果产区,树干基部适当培土,防止或减轻发生冻害,预防腐烂病发生(彩图2-80~彩图2-83)。

彩图2-80 修剪伤口涂药,促进愈合,预防侵染

彩图2-81 锯口膜保护

彩图2-82 树干基部培土

彩图2-83 树干下部缠围土层(西北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