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病

青霉病俗称“水烂”、“霉烂”,是一种采后果实病害,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严重时导致果实大量腐烂,且烂果附近的好果常带有特殊霉味。

【症状诊断】青霉病只为害成熟果实,多在贮藏运输期发生,造成果实呈淡褐色软烂,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腐烂病斑表面产生有灰绿色至青绿色霉状物。

病斑多从伤口处开始发生(彩图3-333),初期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淡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淡褐色近圆形凹陷病斑(彩图3-334)。适宜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导致果实大部或全部腐烂(彩图3-335),腐烂果肉呈烂泥状(彩图3-336),果肉味苦,并有特殊霉味。有时烂果表面可溢出褐色液珠。潮湿条件下,从病斑中央开始逐渐产生初期白色、渐变灰绿色至绿色的霉状物(彩图3-337、彩图3-338);霉状物有时呈浓密的层状,有时呈轮纹状排列的霉丛状。环境干燥时,霉状物较难产生。后期,病果失水干缩,果肉全部消失,常常仅留一层皱缩果皮。

彩图3-333 病斑多从伤口处开始发生

彩图3-334 发病早期病果,病斑近圆形、凹陷

彩图3-335 果实大都腐烂,病斑颜色呈近轮纹状

彩图3-336 病斑软烂,呈近圆锥状向果实内部扩展

彩图3-337 病斑表面霉状物初期呈灰白色

彩图3-338 霉状物逐渐变为灰绿色

【病原】可由多种青霉菌引起,常见种类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Link)Thom]和意大利青霉(P.italicum Sacc.),均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病斑表面的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青霉病菌都是弱寄生性真菌,寄主范围均非常广泛,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没有固定越冬场所。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主要从伤口侵染为害,如虫伤、机械伤、病害伤等。在贮运场所还可接触传播,并能从皮孔侵染或直接侵染。果实表面伤口多少是影响该病发生轻重的主要因素,伤口多发病重,伤口少发病轻。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但青霉病菌在1~2℃下仍能缓慢生长,所以冷库中长期贮存时仍有病害发生。

【防控技术】关键是避免果实受伤,一切保护果实、防止果实表面受伤的措施都是有效防控该病的技术措施。如加强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控,避免造成果实虫伤、病伤;实施果实套袋,保护果实;采收及包装过程中轻拿轻放,避免造成机械损伤等。其次,包装时应严格挑选,坚决汰除病、虫、伤果。

入库前贮藏场所消毒。每立方米使用硫黄粉20~25克,均匀分多点点燃后密闭熏蒸24~48小时;或用1%~2%福尔马林溶液或4%漂白粉水溶液喷雾,而后密闭熏蒸2~3天,通风后启用;也可使用450克/升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0克/升抑霉唑乳油1000~1500倍液均匀周到喷洒贮藏场所消毒。

有条件的或容易受害的品种还可在采收后用药剂浸果,晾干后再包装贮运。一般使用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50克/升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0克/升抑霉唑乳油1000~1500倍液浸果5~10秒,也可使用0.5%过碳酸钠溶液浸果2~3分钟,捞出后晾干、包装、贮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