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二:适度规模效益高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规模才能产生效益,规模越大效益越大,但规模达到一个临界点后其效益随着规模呈反方向下降。适度规模养殖是在一定的适合的环境和适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的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所谓肉牛养殖生产的适度规模,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肉牛养殖生产者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把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以取得最好经济效益的规模。

养肉牛规模太小了不行,但也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肉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必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养殖规模的大小因养殖经营者的自身条件不同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通常养肉牛规模过大,资金投入相对较大,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疫病防控成本倍增,饲料供应、架子牛购买、牛粪处理的难度增大,而且市场风险也增大。因此,适度规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自身资金实力相适应。肉牛养殖的所需投资很大,尤其是短期育肥时购买架子牛需要的流动资金更大。据黑龙江农业信息网,2013年8月12日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黄牛平均价格每头最低4600元,最高15000元,普遍价格每头在8000元左右。如果一次购进100头,不包括运输和其他费用,仅购牛成本一项至少需要46万元。而牛进场以后,陆续要投入饲料、雇人工、防病治病、水电等一些费用,也是一项很大开支,一直要等出售牛的时候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前期一直是投入。如果资金不足,就会出现难以为继。所以投资者必须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来确定饲养规模的大小。资金雄厚者,规模可大些。资金薄弱者,宜从小规模起步,适合滚动发展的策略。

二是与所在地区发展形势相结合。根据《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规划了中原肉牛区、东北肉牛区、西北肉牛区和西南肉牛区等四个优势区域,优势区域涉及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7个县市。明确了各肉牛优势区域的发展方向,如果处在这四个肉牛养殖优势区,投资者可以根据所在区域的规划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确定养殖的品种和规模。比如中原肉牛区目标定位为建成为“京津冀”、“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提供优质牛肉的最大生产基地;东北肉牛区目标定位为满足北方地区居民牛肉消费需求,提供部分供港活牛,并开拓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西北肉牛区目标定位为满足西北地区牛肉需求,以清真牛肉生产为主;兼顾向中亚和中东地区出口优质肉牛产品,为育肥区提供架子牛。西南肉牛区目标定位为立足南方市场,建成西南地区优质牛肉生产供应基地。

三是与当地的饲料资源相适应。要全面掌握养殖当地的饲料资源,要保证就近解决饲料问题。靠长途运输、高价购草来饲养肉牛将得不偿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若能拿出适当的耕地进行粮草间作、轮作解决青饲料供应问题。一般每头成年基础母牛至少匹配1公顷的饲草、饲料种植地,粗饲料自给自足、数量和质量均有保障,饲养成本较低,真正做到农牧业生产良性生态循环,实现牛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及健康持续的发展。饲草问题解决之后,还应考虑季节因素。饲养育肥架子牛的,一般应选在夏、秋季饲草生长旺盛的季节饲养,不宜在冬、春枯草季节饲养。

四是与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相适应。应考虑投资者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如果不掌握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点,不使用科学的饲养技术,就难以获得高效益。因此,要搞规模肉牛养殖,建场前必须对养牛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并在以后的饲养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系统地运用新的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所以,投资者应在自身管理水平允许的范围内确定规模大小。对于没有经验的,可由小规模起步,总结出成熟的管理经验后,再扩大肉牛饲养规模。

五是架子牛的来源相适应。购买架子牛育肥是肉牛养殖的主要方式。如果养殖场处在架子牛养殖比较集中的区域,架子牛的购买即方便,可供挑选的优质架子牛多,购买的成本也低。相反,如果养殖者处在架子牛养殖较少的地区,如果要养殖就要到距离很远的地方购买,属于长途贩运,运输成本和运输风险都很高,得不偿失。

结合实践经验,饲养母牛的适度规模应该是:家庭农场、小规模养牛户应以饲养30~60头的成年母牛为宜;养殖合作社以100~300头成年母牛为宜,大中型牛场以养殖400~1500头成年母牛为宜。

饲养育肥架子牛的,可以比饲养成年母牛数量多一些,具体数量还要考虑架子牛的来源、饲养场地、饲草、牛粪处理、劳动力、防疫等条件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