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六:采用犊牛舍(岛)技术单独养犊牛最科学

犊牛岛(图1-26)技术即户外犊牛单独围栏饲养技术。为满足犊牛的生长发育的需要,给犊牛创造适合其生长发育特点的环境,提高犊牛的成活率,规模化的牛场均应建设单独的犊牛舍(岛)。犊牛采用单栏饲养,便于工人对犊牛和其生活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特别是避免犊牛间互相吸吮,改善犊牛的生活环境,降低下痢和胃肠炎的发病概率。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犊牛体内维生素D3的合成,从而有利于钙的合成,可促进骨骼发育。

图1-26 犊牛岛

一般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犊牛出生后在室内设置的犊牛笼中饲养7~10天后即可转入室外犊牛舍(图1-27)或犊牛岛中饲养。该法可以保证牛群快速增长,适用于0~3个月龄的犊牛,可将犊牛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

图1-27 犊牛舍

犊牛出生后即在靠近产房的单笼中饲养,每犊一笼,隔离管理,一般一月龄后才过渡到通栏。犊牛笼(图1-28)长130厘米、宽80~110厘米、高110~120厘米。笼侧面和背面用木条或钢丝网制成,笼侧面以向前方探出24厘米为宜,这样可防止犊牛互相吮舐,笼底用木制漏缝地板,利于排尿。笼正面为向外开的笼门,并采用镀锌管制作,设有颈枷,并在下方安有两个活动的铁圈和草架,铁圈可供放桶或盆,以便犊牛喝奶后能自由饮水、采食精料和草。

图1-28 犊牛笼

犊牛岛由箱式牛舍(犊牛舍)和围栏(犊牛小运动场)组成,围栏正面设有活动的门,门上配有可放饮水桶和料桶的环,两个桶之间相距10~15厘米。犊牛栏前面要有两个开口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主要是为了防止犊牛饮水后立即吃料或吃料后立即饮水,而造成犊牛料被水浸或饮水被料弄脏。有固定式和可整体自由移动式。

箱式牛舍的规格为长2.2米、宽1.2米、高1.4米,顶部及后部可设可开启的通风孔,以保证通风透气效果。材料为整体铸塑或其他保温材料,卫生清理方便,隔热性能好。

犊牛舍的规格为长1.8~2米、宽1.2米、前檐高1.3~1.5米、后檐高1.1~1.3米,前后檐高度可根据当地气候温度确定,北方以保温为主,檐高可以低一些,南方以遮阴通风为主,檐高可高些。注意前檐不可比后檐过于高,过高会影响遮阴和保温效果。屋面前后檐要延长和探出10厘米,屋面为单坡,南高北低,采用双层屋面板或复合彩钢板,防止晒透导致笼内温度升高。

笼内设有木制踏板,上面铺垫草,供犊牛休息,踏板要高于地面10厘米,踏板选用的木板宽度不超过10厘米,板与板之间要留有1厘米的缝隙,也可选用竹片做板条,钉做踏板。

犊牛笼可以用砖砌,砖砌成本相对较低,长久耐用,但由于传导性强、夏天热、冬天凉。但犊牛运动场部分不可用砖砌墙体代替钢网,否则会影响通风效果。犊头笼也可以用木制,成本略高于砖砌,有维护费用,木制传导性差,所以隔温效果好。犊头笼有可移动功能,将其移开可进行彻底消毒和日晒,而且夏天可将其底部垫高,增加通风效果。

运动场长2米、宽1.2米(箱式牛舍或犊牛笼相当),两个运动场之间用钢网焊接隔离,钢网孔应小于2厘米,钢网高度不低于100厘米。

犊牛岛根据犊牛饲养数量设计为数排,每排之间距离2~3米。犊牛岛位置应靠近产牛舍,放置在舍外朝阳、通风效果好、阳光充足、干燥的旷场上。通常应为坐北朝南摆放,北半部放置犊牛笼,南半部为犊牛小运动场(运动场地面部分可砌砖或填充沙土)。整体地势要高于周边,要有配套的排水系统。

室外犊牛舍(岛)坐北向南,也可随季节或地区不同而调换方向。室外犊牛栏应设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要求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及防风防潮等。在寒冷地区由于温度过低,需要对犊牛舍(岛)采取保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