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镇园林景观设计
- 骆中钊 韩春平 庄耿
- 15字
- 2020-08-26 12:33:28
1 城镇园林景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1 城镇园林景观建设的特点
1.1.1 规模小,功能复合
城镇是指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下和2万人以上的小城市,包括大多数县城和建制镇。城镇的人口规模及用地规模与城市相比都要小很多。然而“麻雀虽小,五脏齐全”,通常中大型城市拥有的功能,在城镇中都有可能出现,但各种功能不会像城市那样界定较为分明、独立性强,城镇往往表现为各种功能集中交叉、互补互存的特点。
城镇园林景观建设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涉及景观生态学、乡村地理学、乡村社会学、建筑学、美学、农学等多方面领域。园林景观建设依托城镇的复合化功能,加之学科内的综合性,表现出比城市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的功能。但是,城镇园林景观建设同时也具有更强的地域特色,面临着比城市更鲜明的矛盾冲突。这些都决定了城镇园林景观建设是一项复合化的、多元化的综合性题目。
1.1.2 环境好,自然性强
城镇具备着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征,形成了城镇独特的城乡二元复合的自然因素和外在形态。
城镇依托于广大的农村,绿树农田将其环绕,田园风光近在咫尺。与大、中城市相比更加接近自然,山明、水美、绿树、蓝天和阡陌纵横的田野,更有利于创造优美、舒适、独具特色的城镇园林景观。江南城镇有“亲水”特点,因此,在进行城镇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时,应充分利用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条件,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到城镇园林景观系统中去。山区丘陵地区应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依山就势布置道路,进行用地功能组织,形成多层次、生动活泼的城镇空间。而在水网交织的地方,应充分利用河、湖等水系的有利条件组织城镇园林景观系统,形成山、水、湖交相辉映的景象。
城镇园林景观建设不仅关注景观的“土地利用”以及人类生存活动的短期需求,也将景观作为整体生态系统的一个单元,其生态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城镇园林景观在保护城镇的生态利益的同时,还提供人们观赏自然的美学途径,为城镇及居住者带来长期的效益,在生态、文化与美学三者合一的基础上,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图1-1和图1-2)。
图1-1 徽州宏村民居与水系交相映衬
图1-2 村庄与菜园
1.1.3 地域广,农耕为主
多数的城镇处于广阔的农村之中,以农耕为主。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城镇建设,而城镇的建设又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城镇规模小,而且依托于广大的农村。因此,城镇的园林景观建设的服务对象就不仅是城镇居民,还要考虑到广大的农民,需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农业现代化促进了生态农业文化的发展,为城镇园林景观建设带来了独特的景观风貌。因此,城镇的园林景观系统要与农村联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发展。
城镇园林景观建设不仅保护特有的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并在此基础上保护与维持城镇的生态系统的平衡,最后,还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带来经济效益。传统的农业仅仅能够体现生产性的功能,而现代的城镇园林景观以农业为依托,进一步发挥其生态与经济的功能(图1-3和图1-4)。
图1-3 乡村优美的稻田景观
图1-4 意大利南部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