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镇住宅建筑设计
- 骆中钊 张惠芳 骆集莹
- 1944字
- 2020-08-26 12:37:26
前言
衣食住行为人生四大要素,住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住宅必然成为人类关心的永恒话题。
孟子云:“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意思是说,摄取有营养的食物,可使一个人身体健康,而居所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成书于唐代的《黄帝宅经》也指出:“凡人所居,无不在宅。”“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子夏》指出:“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三元经》指出:“地善即苗茂,宅吉即人荣。”这里不仅指出住宅为人之根本,而且还极为深刻地阐明了人与住宅的密切关系。
住宅的本意是静默养气、安身立命。住宅即生活。因此,设计住宅也就是设计生活。如今城市中的住宅,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人与自然远离了,人与人疏冷了,人与社会冷漠了。这使得被围困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之中的城市人向往着回归自然。
城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它既有城市发展的基本元素,但又由于处在广阔的乡村包围之中,是地域的中心。因此具有环境优美、接近自然、乡土文化丰富多彩、民情风俗淳朴真诚、传统风貌鲜明等特点。在城镇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融。
城镇由于具有规模小、贴近自然、人际关系密切、传统文化深厚的特点,使得城镇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是一般的城市住宅远不能满足的,也是城市住宅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对城镇住宅的设计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导致设计者要么不加分析地套用一般的城市住宅的形式,要么是采用简单化了的城市住宅;建筑造型也是跟着城市转,“跟风”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难以适应城镇居民的生活要求,更是造成“千镇一面,百城同貌”的局面,使得城镇建设丧失了中国特色和地方风貌。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2013年12月12~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本次会议上,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工作方向和内容做了很大调整,在城镇化的核心目标、主要任务、实现路径、城镇化特色、城镇体系布局、空间规划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多新的提法。新型城镇化成为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战略。
新型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新型城镇化则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贯彻“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我国优秀传统庭院民居,大多以庭院为中心组织各具变化的院落,使群体空间的组织千变万化,在居民庭院和房前屋后种植的花卉树木烘托下,与聚落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乡村园林,共同组成了生态平衡的宜人环境,形成了各具特色,古朴典雅、秀丽恬静的村镇聚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耐人寻味。在城镇的住宅设计时,应该从传统民居建筑的“形”与“神”的精髓中汲取营养,寻求“新”与“旧”功能上的结合、地域上的结合、时间上的结合,突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时间和技术上的协调发展,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现代城镇住宅。
本书是《新型城镇化 规划与设计丛书》中的一册,书中在分析城镇住宅的建设概况和发展趋向中,重点阐明了弘扬中华建筑家居环境文化的重要意义;深入地对城镇住宅的设计理念、城镇住宅的分类和城镇住宅的建筑设计进行了系统的探索;编入城镇住宅的生态设计,并特辟专章介绍城镇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住宅的设计实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参考。书中内容丰富、观念新颖,具有通俗易懂和实用性、文化性、可读性强的特点,是一本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新型城镇化住宅建筑设计的专业性实用读物。可供从事城镇建设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建筑师、规划师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还可作为对从事城镇建设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教材。
本书在编著时得到许多领导、专家、学者的指导和支持;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专著、论文和资料;冯惠玲、李松梅、刘蔚、刘静、张志兴、骆毅、黄山、庄耿、柳碧波、王倩等参加资料的整理和编著工作,借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水平,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骆中钊
2016年夏于北京什刹海畔滋善轩乡魂建筑研究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