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由中华书局发起,联合中国出版集团、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移动共同举办的第二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于2014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在古城西安启动,2015年3月31日投稿结束,2015年8月8日举办“诗词中国”颁奖典礼。

第二届“诗词中国”在6个月征稿期内,共征集了111843首原创诗词作品,投稿量达到首届大赛的2.9倍。投稿者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赛倒计时阶段,从2015年3月20日开始,日均投稿量就从之前的800余首跃升到1000首以上,相当于每1.5分钟就有1篇新的投稿。短信覆盖的总用户数达2901.95万人,短信参与总量7732.37万次。这一组数字,再次见证了广大传统诗词爱好者勃发的诗性。

本届大赛的一大亮点是“诗词中国”手机客户端的上线。2014年10月1日,组委会历时一年打造的“诗词中国”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迅速成为第二届“诗词中国”最主要的投稿、转发和参与平台之一。截止到2017年7月,应用市场累计下载3600万,累计使用用户数约629万。这款集合了投稿参赛、投票转发、诗词搜索、诗词游戏、以诗会友、格律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APP,在提供便捷的参赛方式之外,更以其强大的学习、社交、娱乐功能,成为了普通民众最贴心的“诗词宝典”,并获得广泛赞誉。早在2014年3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就对第二届“诗词中国”作出了“利国利民利长远”的评价,并对当时即将推出的手机客户端,给予特别关注,称“让中华诗词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这是一大发明”。

作为中国首个“大规模、高规格、全媒体”的传统诗词欣赏与普及活动,“诗词中国”发现了众多民间诗人,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个性鲜活的优秀诗词作品。在“诗词中国”的投稿作品中,能够看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社会生活和人情冷暖:

多年来坚守山村小学、用诗词承载孩子们梦想的“灶间诗人”段丽珍,用一句“千丝万缕徒增恨,任尔漂流不系舟”,道出了千千万万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时的伤感;“未报三春晖,愧为草向阳”,是外出务工的子女对空巢父母的满腔愧疚;“轻摇葵扇榕阴下,指点三军跨楚河”,是夏日村翁榕阴弈棋的欢情豪气;“从此青山遮不住,乡心一夜入蓉城”,是铁路工人自豪感与思乡情的完美交织。还有旅途的美景,离别的感伤,合家团圆的欣喜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初为父母的骄傲和责任,打工者的艰辛生活和美好期盼……这些植根平凡生活,却又饱含隽永深情的佳作,彰显着诗词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当代社会仍然熠熠生辉。

本届大赛以“诗词中国”手机客户端和手机短信为主要参与平台,运用微信、网站、电视、飞信等全媒体手段对大赛予以全程播报,实现了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开创了全媒体、多角度普及传统文化的新思路。

三年时间,两届大赛,“诗词中国”以其“低门槛、高品质、全国性”的定位,成为了众多诗友们展示才华、切磋诗艺的不二选择。

本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诗词中国”顾问与评委作品赏析。本次活动邀请了叶嘉莹、冯其庸、袁行霈、林岫、郑欣淼等当代文化学者参与了整体指导和具体评审工作。为了让广大诗词爱好者有机会鉴赏与学习优秀传统诗词作品,同时深化本次大赛的文化内涵,我们收录了大赛顾问与评审的诗词作品,以飨读者。第二部分,第二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获奖作品选。此部分内容收录大赛主赛成人组优秀作品,供广大诗词爱好者学习鉴赏。第三部分,青少分赛获奖作品选。此部分收录大赛青少分赛优秀作品,供广大诗词爱好者交流品鉴。

出版本书,意在使参赛选手的作品能够与广大诗词爱好者见面,听取大家的意见和点评。个别作品亦不免有瑕疵,但本着交流提高的目的,并未作删改,而是以实貌示人。相信对于参赛者及广大诗词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

“诗词中国”组委会

二〇一七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