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的奋斗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考中进士,此后他从默默无闻的角色一路爬升,直至担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等职。雍正即位之后不久,张廷玉就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转折。雍正即位的第一年,他就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由此开始成为朝廷的股肱之臣,受到雍正的特别器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当战争进入实质性的准备阶段之后,雍正皇帝每天都要召见张廷玉,甚至有时会在一天之内召见十数次之多。如果是军情紧急,张廷玉即便是拖着疲惫之躯刚刚回到家中,也会受到雍正的突然召见。他不敢有丝毫怠慢,只能精神焕发地立即赶到雍正面前。

军机稍纵即逝,又至关重要。谁对军机有着更加精准的分析和掌控,谁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军队的战斗力。为了及时掌握和迅捷处置西北方面军情,同时也为了保密需要,雍正决定设立一个不受任何干扰的军情处理和军机谋划机构。从此之后,皇宫内廷靠近乾清门西侧多出了一个临时搭建的木板房。其布局稍嫌局促,陈设也非常简陋,张廷玉和他的助手们就在这临时搭建的办公室里安顿下来,随时等候雍正皇帝的传唤。军机处正式成立。

军机处从创立到运转,张廷玉功不可没。史籍中说:“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3]这句话非常简明地说明了张廷玉对于军机处创立所作的贡献。雍正七年(1729),雍正在给岳钟琪的奏折批复道:“两路军机,朕筹算久矣。其军机一应事宜,交与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密为办理。”[4]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负责军机处的第一人应该是允祥,而大学士张廷玉和蒋廷锡则属于重要辅助人员。当然,由于允祥天不假年,早早去世,设计和规划军机处的重任,还是更多地落在了张廷玉的肩上。

军机处的具体设置时间,今天看来已经成为一桩公案。[5]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悬案,可能是受到该机构名称不断更换的干扰。据说起初阶段,它被命名为“军需房”,后来被更名为“军机房”,不久又改名为“办理军机处”。所谓“军机处”,其实只是一个简称。

包括张廷玉在内的许多人恐怕都不会想到,就是这个临时搭建的办公室和临时设置的机构,居然在经历风风雨雨之后,被几代皇帝高度重视和长期保留,直到大清帝国没落和覆灭才被最终撤销。它对于清朝皇权政治的深远影响,人们只能约略进行估量,却永远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