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学术理论界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谨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相互关系、时代价值和实现途径等几个基本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及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对这一过程的不同表述形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当把它用于指导世界不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时,是否需要一个民族化的过程?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观点并不一致。时至今日,国外仍有人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认为这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民族主义的。然而,历史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好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伟大作用,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与时俱进。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我们党一直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伟大实践。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他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9页。后来,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光辉著作中,毛泽东再次强调指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具体来说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要求就是要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形成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根本要求。应时而生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品质。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列宁也认为: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列宁全集》第二十六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3页。,并提出符合实际的任务。邓小平在总结当代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也明确强调:“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及时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1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强调指出:“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该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页。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进而实现与人民大众有机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是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解决人民群众大众困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理论要面向大众,要从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使马克思主义群众化;二是要求采用通俗的语言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群众所认同、所掌握并不断转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相互关系

如前面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及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的一个统一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同时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不同、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强调的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表达的虽然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但各自所侧重和强调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同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然也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活的时代特征。与此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又必然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此促进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掌握,进而自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主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都要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主题来展开、来拓展、来深化。第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关键。如果离开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反映时代精神、适应时代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回答时代课题,进而也就不能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样就根本谈不上实现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第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不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条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任务就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代价值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代价值,也就是从深层次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性、必然性问题。为什么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呢?

首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60多年前,从《共产党宣言》问世至今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就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不同国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结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内容来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新的结合。

其次,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应对时代挑战的内在需要。应时而生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条件、时代主题和时代挑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应对时代新挑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最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最佳途径。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掌握,才能变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掌握的群众越多,就越能显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力。在当代中国,要想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被广大党员和群众掌握,就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化形式,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包括全体党员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思想利器。尤其是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日趋多元、多样和多变。这就更加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不断增强人们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呢?

第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其前提条件必须是首先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离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的科学掌握而空谈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那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第二,把握中国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现实基础,离开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尤其是不了解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1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5页。

第三,通过实践推进科学理论与现实国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根本途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再好的理论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如果只看重实际而忽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势必会在实践中碰壁。“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这种态度不好。另一种态度,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最适合的东西,即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态度。”《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把握中国国情为出发点,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第四,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当今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也在于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传统文化并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必须坚持吸收借鉴当今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因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平、发展、合作时代主题下和全球化大趋势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从世界和中国自身有机统一的高度去审视、思考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发展所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我们就必须科学地吸收借鉴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此来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

第五,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紧密联系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主要的就是要推进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在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过程中,必须防止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倾向。马克思早就明确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马克思主义其实是最朴实的真理,只要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就一定能做到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让科学理论从书斋里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心灵中。

第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根本目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活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坚持实践创新,必须牢牢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这一基本国情特点,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善于对人民群众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注重人民大众的实践诉求,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事关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及时转化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践进程。

(原载《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原标题为《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