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口的野蛮人Ⅳ:华尔街群狼之战
- (美)斯科特·韦普纳(Scott Wapner)
- 3454字
- 2023-07-18 17:22:02
|第1章| 引子:野蛮人
我们把时间回溯到2014年的春天。当时,世界上那些备受关注的、拥有多层次营销结构的公司都面临着各方面的困扰。与此同时,康宝莱国际公司(Herbalife International Inc.)首席执行官迈克尔·约翰逊(Michael O. Johnson)已经焦急地等待了几个星期,他在企盼着揭开某个神秘人物面具这一时刻的到来,因为此人曾威胁要摧毁他的事业。
相关事件的过程是:在过去18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里,具有“摇滚明星”风采的华尔街从业者、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Pershing Square)的对冲基金经理威廉·阿克曼对康宝莱公司发起了“挑战”,他动用了本公司数以亿计的美元资金进行博弈,而且尚未显现休战的迹象。
阿克曼的战术灵活,意志非常顽强,其决策方法具有与生俱来的驱动性和坚定性。有时,阿克曼甚至痴迷于折磨自己的对手而不能自拔,同时,相对于那些需要花费大部分时间与阿克曼进行周旋的首席执行官而言,这个人的行为模式真是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约翰逊所疑惑的是:什么因素会使阿克曼具有如此恶毒的攻击性呢?阿克曼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随着5月的到来,在第三周的星期日下午,上述悬念终于揭晓了答案——随着某些敏感、秘密文件的公布,康宝莱公司的最高领导层方才恍然大悟。
30页的调查报告就像一部侦探小说,但它不是小说,而是对于事实的呈现。此份报告是阿克曼本人的心理档案,联邦调查局在追踪那些不知悔改的罪犯时才会应用这种方法。这个秘密档案的标题是“威廉·阿克曼与相关的初始研究报告”,其中,作为康宝莱公司的大敌,阿克曼被描述为:具有激烈的竞争性、非常聪明、有野心且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
康宝莱公司负责全球安全的副总裁加纳·门罗(Jana Monroe)所做的工作就是要了解阿克曼,即阿克曼是谁?他为什么要这样?他的方法和动机是什么?
门罗陈述道:“我的早期评估结论是,阿克曼的行为具有长期性。”同时,门罗阐述了相应报告的重要性:“我们要发现阿克曼攻击我们公司的方法以及他可能切入的方向,这样我们就可以先发制人,而不是被动应对。”
门罗已经花了30年的时间来探讨司法的问题,同时研究了20多个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案例。其中的5年时间被门罗用于研究位于弗吉尼亚州匡提科市的国家暴力犯罪分析中心所展示的与精英犯罪相关的系列案件。像《沉默的羔羊》的女主角一样,门罗的团队调阅了与连环杀手泰德·邦迪和杰弗里·达莫相关的案件;同时,门罗还是那个臭名昭著的《乌邦摩(制造智能炸弹的罪犯)宣言》的早期读者。因此,门罗能够洞穿阿克曼的思维模式,从而帮助本公司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威胁。
门罗说道:“从报告来看,很明显某些人天生就充满竞争性,而这不仅仅是指业务能力,同时也是性格使然。他就是极端自我,认为‘我一个人就可以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投资’。”
上述报告是由帕克·迪茨博士(Dr. Park Dietz)所提供的。迪茨是国家级的优秀法医精神病学家,他曾经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剖析犯罪的动机,其研究范围所涉猎的人物包括连环杀手、绞杀者、追踪者,以及制造校园枪击的罪犯等。
迪茨从未见过阿克曼,但是康宝莱事件让他想起了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泰诺制药公司篡改数据事件,以及之后的状况。其中,有一个人曾经刻意做空制药商所关联公司的股票,然后以打电话的方式制造骗局,从而将相应股价压得更低。
迪茨说道:“我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当前情境和早些年使我着迷的那些案件有部分相似之处,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有趣的犯罪行为。”
但是,迪茨知道,深度剖析阿克曼心理历程的工作将是非常困难的。
与之前的大多数案件不同,迪茨不能采访所要调研的对象,只能搜寻互联网上的一些报道,同时参考某些电视剪辑片断,以此来研究阿克曼生活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
迪茨说道:“与阿克曼相关的报道大多来自期刊,而什么资料对我而言是可用的呢?我主要想看看他的传记、与之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以及阿克曼之前对交易成功与失败的反应。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应用已有的数据努力追寻这个对手的人生经历,同时发掘其行为模式。”
上述相关报告的文档多达几十页,迪茨博士历时近六周才得以完成,康宝莱公司为之花费的佣金大约为100000美元。报告主要剖析了阿克曼的人性特点及其作为最著名的华尔街金融家的行为特色;同时,报告还研究了阿克曼的从业经历、投资倾向、业务重点以及他的心理思维模式。
报告将阿克曼的形象描述为:“对所有的东西都会积极争取且努力攫取。他极其自恋,同时又渴望与其他‘特别的人和机构’进行合作;用‘贪婪’一词对他进行描述是非常精确的。”另外,“阿克曼只会以美元的数字衡量自身在社会当中的价值,以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分量。”
报告还指出:“阿克曼需要被持续地赞赏、吹捧和宣传”“他会经常利用公关人员和其他联系人进行自我塑型且控制相关的新闻媒体”;还有,“他会追逐明星,但其自身似乎就是一个名人,他会为那些忠实的追随者量身定制自身的形象。”
迪茨说:“我认为阿克曼将康宝莱公司作为打击对象的目的在于向他的投资方显示其获利的潜能,而这似乎使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这时,门罗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对我来说,阿克曼似乎没有意识到,他的表现不是那么令人信服。”
研究报告逐行逐句地将阿克曼的人性特点展现出来,将这个明星人物描绘成一个无情的、妄自尊大的人——“阿克曼会利用慈善事业转移负面舆论。这个人傲慢自大,具有轻蔑地对待他人的优越感,而且,他会试图掩盖其傲慢的行为和态度。”同时,“他会将其自身的失败和所犯的错误归咎于他人。”另外,“他可以通过绑架法律和道德的方式查找相应的漏洞。”
研究报告还探讨了阿克曼的跳跃性思维模式,同时指出:“阿克曼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他会顽固地、执拗地坚持自身的立场”“他具有非常强的控制欲”,而且,“阿克曼相信,在很多事情上,他做得会比业界其他任何人都好。”
报告当中有一段直击阿克曼应对逆境的能力,其中写道:“阿克曼对批评和挫败非常敏感,因此,他的耻辱感很强且易怒。同时,他会长时间地记住所‘受到的伤害’。但是,他似乎总是能够克制悲愤的情绪同时将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
这份报告总结如下:
投射到大屏幕上的阿克曼的公众形象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即他的理念会带来无限光明,而只要公众接受了这样的幻觉,他就可以自我陶醉了;但是,如果他遇到任何批评或挑战,那么,阿克曼就会变成一个“躲在窗帘后的、没有安全感的男孩”。他没有能力来管控其自身的羞耻感,他也无法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通过一些测量方法,该报告确认:康宝莱公司一开始的思考方向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约翰逊和他的团队希望构建一整套应敌的最佳方案,即如何把握、如何操控和如何反击。
康宝莱公司首席财务官约翰·德西蒙(John DeSimone)说:“我们正试图确定阿克曼的动机,以及如何结束这场‘博弈’。但是,我们不知道比尔·阿克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他可能使用什么样的战略和战术。”
除了对阿克曼的人性特质进行描述之外,研究报告也为康宝莱公司制定了一个策略方法,即如何应对与阿克曼之间的关系突然变化而导致的突发事件。
相关报告的“策略重点”一节建议康宝莱公司需要“向同盟者敞开大门”,同时对基本规则进行“密切协商”。
报告建议:“如果有合作的可能,那就会使阿克曼将其重点从康宝莱公司的营销与财务状况转移至公司产品上,以此维护其慈善形象。”同时,报告甚至暗示:“康宝莱公司可以考虑邀请阿克曼更多地了解本企业的商务活动与产品状况。康宝莱公司可以举行一场会议,邀请诸如奥巴马总统夫妇、奥普拉·温弗瑞、杰瑞·布鲁克海默、马克·扎克伯格、比尔·盖茨夫妇、沃伦·巴菲特之类的名人,同时,邀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大学的前任和现任校长。此时,如果邀请阿克曼,他一定会被吸引,我们就给他一个拍照和夸耀的机会,这有助于确立康宝莱公司正面的公众形象。”
报告还建议康宝莱公司“看一看阿克曼高调公布的事件有什么含义,这会是一个了解其(公司)性质的契机”。
报告继续建议道:“我们可以围绕迈克尔·约翰逊编织一些积极向上的系列故事,如此则可表明他是一个好人,然后向公众传达他对康宝莱公司的活力、热情和愿景。”
报告还建议康宝莱公司“调整威胁,把公众注意力从阿克曼的个人特质以及对于他的批判文章中分散开,因为任何集中于阿克曼身上的宣传,甚至是负面宣传都会将其自身的公众形象打造成为‘具有维权属性的股东代表’。”
自2012年12月以来,从阿克曼第一次提出其惊人方案开始,他动用了十亿美元来做空康宝莱公司的股票,而这场战斗也大大消耗了康宝莱公司的实力。现在,约翰逊和康宝莱公司其他高管终于开始明白:他们必须首先了解双方博弈的起因。
这是一场战争,一场“始于一通电话”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