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说新语(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 沈海波译注
- 5367字
- 2021-03-03 17:23:14
德行第一
《世说新语》共36篇,列于卷首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所谓的“孔门四科”。《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数千弟子中,佼佼者分占这四科之冠。从汉代开始,这四科就一直作为考察和品评士人的重要准则,所以,就有了“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后汉书·郑玄传》)的说法。
德行,指人的道德品行。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曰:“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其内容不外乎儒家所提倡的忠孝节义、仁信智礼等道德规范。
本篇共有47则,以至孝的故事居多。本书节选了其中12则。
一
陈仲举言为士则(1),行为世范,登车揽辔(2),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3),至,便问徐孺子所在(4),欲先看之。主簿白(5):“群情欲府君先入廨(6)。”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7),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1)陈仲举: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东汉桓帝时官至太尉,灵帝时为太傅,与外戚谋诛宦官,事泄被杀。
(2)登车揽辔:登上公车,手执缰绳,指赴任就职。
(3)豫章:郡名。治所在今南昌。
(4)徐孺子: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家境贫苦,不满宦官专权,虽多次征聘,终不肯就,时称“南州高士”。
(5)主簿:官名。掌管印信及文书往来事务。
(6)府君:汉人对太守的称呼。廨(xiè):官署。
(7)式:通“轼”,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人立车中,俯凭车轼以示敬意。商容:殷末贤臣,为纣王所贬。闾(lǘ):里门,巷口之门,指住处。
【译文】
陈蕃的言谈成为士子准则,其行为成为世人典范,为官赴任,怀抱着扫除奸佞使天下归于清平的志向。他就任豫章太守时,一到治所就询问徐孺子的住所,准备先行拜访。主簿说:“大家都希望府君先进官署。”陈蕃回答道:“武王克殷后连席子都来不及坐暖,就去商容住处拜望致意。我礼敬贤人,有什么不可以呢?”
七
客有问陈季方(1):“足下家君太丘(2),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3),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4),下为渊泉所润(5)。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1)陈季方:陈谌(chén),字季方,陈寔(shí)第六子。
(2)太丘: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今属河南)人。任太丘长,修洁清静。后曾遭党锢之祸。
(3)阿(ē):弯曲的地方。
(4)沾:沾溉。
(5)渊泉:深泉。
【译文】
有客人问陈谌:“您的父亲有什么功业德行,而能够担当天下如此大的名声呢?”陈谌说:“我父亲就好比桂树生长在泰山的山弯里,上有万仞高的山峰,下有不可测量的溪谷;上面受到甘甜露水的沾溉,下面又有深邃泉水的滋润。在这时候,桂树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我不知道我父亲是有功德呢,还是没有功德。”
八
陈元方子长文(1),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2),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
(1)陈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字元方。长文:陈群,字长文。
(2)孝先:陈忠,字孝先。
【译文】
陈纪之子陈群有杰出的才智,与陈谌之子陈忠各自论颂父亲的功德,争执不下。于是便去问陈寔,陈寔说:“元方做兄长的不容易,难以胜过小弟;季方做小弟也不易,难以胜过兄长。”
一一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1),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1)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属山东)人。汉末避乱居辽东,聚徒讲学,三十余年始归。魏文帝拜为太中大夫,明帝拜为光禄勋,皆固辞不受。华歆(xīn):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属山东)人。东汉末举孝廉,为尚书郎。献帝时任豫章太守,后征召入京,为尚书令。魏文帝时任司徒,明帝时转拜太尉。
(2)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
【译文】
管宁与华歆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照样挥锄,把金子视同瓦片石块,华歆则把金子捡起来扔掉。二人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官员乘坐车马从门外经过,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本跑出去看。于是管宁割断席子与华歆分开坐,说:“你和我不是同道中人!”
一四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1)。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2),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3)。值祥私起(4),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1)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汉末携母隐居庐江三十余年。后任温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西晋时官拜太保。
(2)殊:极,很。
(3)斫(zhuó):砍。
(4)私起:因解手而起床。私,解手。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非常恭敬。家中有一棵李树,结出的李子特别好,后母经常叫他去守护李树。有时碰上急风暴雨,王祥会抱着树哭泣。王祥曾睡在别的床上,后母暗中过去用刀砍他。碰巧王祥起床解手,后母一刀砍空,只砍在被子上。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非常恨他,便跪在她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终于醒悟过来,疼爱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
一七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1),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2),和哭泣备礼(3)。武帝谓刘仲雄曰(4):“卿数省王、和不(5)?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注释】
(1)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好清谈,为“竹林七贤”之一。惠帝时累官尚书令、司徒。和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今属河南)人。为颍川太守,迁中书令。惠帝时拜太子太傅。大丧:父母之丧。
(2)鸡骨支床:瘦骨嶙峋,支离于床。鸡骨,形容瘦弱憔悴的样子。支,支离,形容精神萎靡、涣散的样子。
(3)备礼:礼数完备周到。
(4)武帝: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之子。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刘仲雄: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今属山东)人。官至司隶校尉、尚书仆射。
(5)数(shuò):屡次,常常。省(xǐng):看望。不(fǒu):否。
【译文】
王戎、和峤同时遭到大丧,两人都以孝顺著称。王戎瘦骨嶙峋,精神委顿,卧床不起;和峤则痛哭流涕合于礼数。武帝对刘仲雄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听说和峤哀伤痛苦得超过了礼数,真令人为他担忧。”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礼数周到,但人的精神元气并未受损;王戎虽然礼数不周,但哀伤毁损身体以致只剩下一把骨头了。我以为和峤尽孝不会影响性命,而王戎则哀伤过度会危及性命。陛下不必为和峤担忧,而应为王戎担忧。”
三一
庾公乘马有的卢(1),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2)?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3),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4)?”
【注释】
(1)庾公:庾亮,字元规,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妹为晋明帝皇后。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以帝舅与王导辅立成帝,任中书令,执朝政。后镇武昌,任征西将军。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传说为妨害主人的凶马。
(2)宁(nìng)可:怎么能,岂可。
(3)孙叔敖:(wěi)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楚国期思(今属河南)人。官令尹(楚相),辅助楚庄王成就霸业。
(4)达:通达,明白事理。
【译文】
庾亮所乘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劝他卖掉。庾亮说:“我卖掉此马,必定有买它的人,那又害了它的新主人。怎么能因这马对自己不利就把祸害转移给别人呢?过去孙叔敖杀死两头蛇为后人除害,成为古来的美谈。我仿效他,不也是通晓事理吗?”
三二
阮光禄在剡(1),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
(1)阮光禄:阮裕,字思旷,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因曾被征召为光禄大夫,故称。剡(shàn):县名。今属浙江。
【译文】
阮裕闲居剡县时,曾经有一架好车,凡有人来借,没有一个不借给的。有人要安葬母亲,想借车子却又不敢开口。阮裕听说了这件事后,叹息道:“我有好车却让别人不敢借用,要这车有什么用呢?”于是就把车烧掉了。
三七
晋简文为抚军时(1),所坐床上,尘不听拂(2),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3),以手板批杀之(4),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5),教曰(6):“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注释】
(1)晋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yù),字道万,元帝少子,初封为琅邪王,徙封会稽王。后为大司马桓温拥戴即帝位。
(2)不听:不许,不让。
(3)参军:将军府属下的官员。
(4)手板:即笏。古代官吏上朝或谒见上司时拿在手中的狭长板子,以备记事用。批:击打。
(5)弹(tán):弹劾。
(6)教:上对下的告谕。
【译文】
晋简文帝任抚军大将军时,所坐床榻上的尘灰不让拂拭,看见上面有老鼠爬过的痕迹,反而认为很好。有位参军看见老鼠白天爬出来,就用手板把它打死了,简文帝露出很不高兴的神色。下属便来弹劾这位参军,简文帝说:“老鼠被打死尚且不能令人忘怀,现在又因为老鼠而伤害到人,岂不是更不应该了吗?”
四〇
殷仲堪既为荆州(1),值水俭(2),食常五碗盘(3),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4),亦缘其性真素(5)。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6),云我豁平昔时意(7),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8)。”
【注释】
(1)殷仲堪:陈郡(今属河南)人。孝武帝时任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后桓玄攻江陵时战败被俘,自杀。
(2)水:水灾。俭:年成歉收。
(3)五碗盘:当时流行的一种成套的食器,由一只圆形托盘和五只小碗组成。
(4)率物:为人表率。
(5)真素:自然坦率,不做作。
(6)方州:大州。方,大。
(7)豁:舍弃。
(8)尔曹:你们。
【译文】
殷仲堪任荆州刺史后,遇到水灾歉收,吃饭时常常只用五碗盘盛菜,此外就没有什么菜肴了,如有饭粒掉在桌子上,他总是捡起来吃掉。他这样做虽然是出于做表率的目的,却也是由于他的本性自然坦率。殷仲堪常告诫子弟说:“不要认为我担任了大州的长官,就可以说我抛弃了往日的心愿,我现在仍然没有改变。清贫是士人的本分,哪能一登上高枝就丢掉根本!你们一定要牢记我的话。”
四三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1),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2)。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3),而嵇绍为晋忠臣(4)。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5)。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6),即日焚裘。
【注释】
(1)桓南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今属安徽)人。桓温之少子,袭封为南郡公。曾官义兴太守、江州刺史、都督荆州等八州郡军事。元兴元年(402)举兵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掌朝政。次年代晋自立,国号楚。不久为刘裕所败,自杀。殷荆州:殷仲堪。
(2)咨议:官名。晋以后公府、军府设咨议参军,以备咨询谋议,简称“咨议”。罗企生:字宗伯,晋豫章(今属江西)人,为殷仲堪咨议参军。
(3)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属安徽)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玄学家的代表之一。仕魏为中散大夫,娶长乐亭主为妻。因不愿与司马氏合作,颇招忌恨。后因友人吕安一案的牵连,遭锺会诬陷,被司马昭所杀。
(4)嵇绍:字延祖,嵇康之子。永安元年(304)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惠帝与成都王司马颖交战,大败于荡阴,当时百官与侍卫都溃散,只有嵇绍以身卫帝,被杀于帝侧,血溅帝衣。
(5)宥(yòu):赦免。
(6)问:音讯。
【译文】
桓玄打败殷仲堪后,收捕了十多个殷的部将僚属,咨议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一向优待罗企生,当他准备处决一些人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你如果向我谢罪,我就免你之罪。”罗企生回答道:“我作为殷荆州的属吏,如今他逃亡在外,生死还没有弄清楚,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当罗企生绑赴刑场时,桓玄又派人去问:“还有什么话要说?”答道:“过去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成为晋的忠臣。我恳请桓公留下我的一个弟弟事奉老母。”桓玄同意了这个要求赦免其弟。桓玄先前曾经送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一件羔羊皮袍,当时胡氏在豫章郡,当罗企生被杀的消息传到时,胡氏当天就把皮袍烧掉了。
四五
吴郡陈遗(1),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2),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3),袁府君即日便征(4)。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5),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6),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
(1)陈遗:生平事迹不详。
(2)铛(chēng):平底浅锅。
(3)孙恩:字灵秀,琅邪(今属山东)人,世奉五斗米道。司马道子当政时,孙恩率众自海岛攻会稽、江口、临海、京口、建康,前后数年。后为刘裕所败,投水自杀。
(4)袁府君:袁山松,一名崧,阳夏(今属河南)人。少有才名,博学能文。为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著《汉书》百篇,已佚,有辑本。
(5)未展:未及,来不及。
(6)沪渎(dú):水名。在上海东北吴淞江下游近海处。
【译文】
吴郡人陈遗在家极其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焦饭,陈遗任职州郡主簿时,常带一只口袋,每次煮饭,总是把锅底焦饭装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后来碰到孙恩在吴郡叛乱,袁山松当天即出征讨伐。陈遗已经收存了几斗焦饭,还来不及送回家,就带着跟随军队出发了。在沪渎一带交战,官军战败,四散溃逃,跑到山林水泽中,大都饿死,只有陈遗靠着所带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都认为这是他纯孝的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