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誉第八

赏誉,指对人物的鉴赏和赞誉。赏誉与识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角度说,赏誉也是对人物识鉴的标准。

本篇共有156则,反映了魏晋士人重精神、重气度、重才智、重悟性的鉴人角度,描绘了名流大家们高蹈玄远的风骨。本书节选了其中5则。

一七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1),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2),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3),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4),心形俱肃(5)。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6),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既还,浑问济(7):“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8)。”于是显名,年二十八始宦。

【注释】

(1)王汝南:王湛,字处冲,太原晋阳(今属山西)人。历官尚书郎、太子中庶子,出为汝南内史,故称。除所生服:脱去为父母守丧期间所穿的孝服。

(2)济:王济。

(3)甚有音辞:指言辞很有意味。

(4)懔(lǐn)然:肃然起敬的样子。

(5)心形:内心与外表。

(6)缺然:有所欠缺的样子。

(7)浑:王浑,字玄冲,王济之父,王湛之兄,伐吴有功,进爵为公。拜尚书左仆射,迁司徒。

(8)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今属山东)人。年轻时迟钝质朴,不为乡里所重,年四十余始自课学业,对策高第。后屡迁,封剧阳子,晋武帝时官至司徒。

【译文】

王湛脱去丧服后,就留住在墓旁。他兄长的儿子王济每次来墓地祭拜,都不来探望叔叔,叔叔也不去问候他。王济偶尔来探望一次,也只是寒暄几句而已。后来王济姑且试问近来发生的事,王湛答对的言辞很有意味,出乎王济意料之外,王济极为惊讶。接着继续谈论,逐渐进入精细微妙之境。王济先前完全没有子侄对长辈的敬意,听了王湛的谈论后,不觉肃然起敬,从内心到外表都严肃起来。于是便留下来同王湛一起谈论,夜以继日。王济虽然才高俊迈性格爽朗,但比起王湛来也自觉有所欠缺,便喟然长叹道:“我们家里就有名士,却三十年来都不知道!”王济告辞离去时,叔叔送他到门口。王济随从中有一匹马,极难驾驭,很少有人能骑它。王济姑且问叔叔:“喜欢骑马吗?”王湛说:“也喜欢骑的。”王济便让他骑这匹难骑的马。叔叔不仅骑马的姿态绝妙,挥起马鞭来盘旋萦回,就是著名的骑手也不能超过他。王济更加感叹他高深莫测,不只一件事情如此。王济回家后,王浑问他:“怎么一下子出去了好几天?”王济说:“我刚才得到了一位叔叔。”王浑问其中的原因,王济便原原本本讲了情况。王浑说:“与我比怎么样?”王济说:“是在我以上的人。”过去晋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拿王湛来取笑他说:“你家的呆叔叔死了没有?”王济常常无言答对。了解了叔叔以后,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王济说:“臣下的叔叔不呆。”他称赞叔叔确实很优秀。武帝说:“可以与谁比较?”王济说:“在山涛以下,魏舒以上。”王湛从此名声远扬,二十八岁时开始出山做官。

五一

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1),卫玠避乱(2),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3),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4),当复绝倒(5)。”

【注释】

(1)豫章: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2)避乱:指西晋末的战乱。

(3)谢鲲:字幼舆,好《老》《易》,能歌善鼓琴。为王敦长史,以功封侯。后为豫章太守,死赠太常。

(4)阿平:王澄,字平子,王衍弟,官从事中郎、荆州刺史。

(5)绝倒:因佩服而倾倒。

【译文】

王敦担任大将军时,镇守在豫章。卫玠为躲避战乱,从洛阳投奔王敦。两人见面后很高兴,谈了一整天的话。这时谢鲲在王敦幕府任长史,王敦对谢鲲说:“想不到在永嘉年间,又能听到玄言清谈的正始之音。阿平如果在座,必定又要为之倾倒了。”

六二

王蓝田为人晚成(1),时人乃谓之痴。王丞相以其东海子(2),辟为掾。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末坐曰:“主非尧、舜(3),何得事事皆是?”丞相甚相叹赏。

【注释】

(1)王蓝田:王述。晚成:年龄比较大了才有成就。

(2)东海:王述父王承曾任东海太守,故称。

(3)主:主人,对长官的尊称,指王导。

【译文】

王述为人大器晚成,当时人甚至认为他是呆子。王导因为他是东海太守的儿子,征召他为属官。大家曾经聚集在一起,王导每次发言,大家都竞相赞美他。坐在末座的王述说:“主公不是尧、舜,怎么可能事事都是对的呢?”王导对他的话非常赞赏。

一一四

初,法汰北来(1),未知名,王领军供养之(2)。每与周旋行来(3),往名胜许(4),辄与俱。不得汰,便停车不行。因此名遂重。

【注释】

(1)法汰:竺法汰,东晋高僧,东莞(今属山东)人。

(2)王领军:王洽,字敬和,王导第三子,东晋著名书法家。历官吴郡内史、中领军。

(3)周旋:应酬,往来。行来:往来,交往。

(4)名胜:有名望的人,名流。

【译文】

当初,竺法汰从北方来,没有什么名气,王洽供养他。王洽常常与他应酬交往,到名流处去,总要带他一起去。法汰不能去,王洽就停下车来不走。因此法汰的名望就开始高了。

一四七

谢公领中书监(1),王东亭有事(2),应同上省(3)。王后至,坐促(4),王、谢虽不通(5),太傅犹敛膝容之。王神意闲畅,谢公倾目(6)。还谓刘夫人曰(7):“向见阿瓜(8),故自未易有(9),虽不相关,正自使人不能已已(10)。”

【注释】

(1)谢公:谢安。领:兼任。中书监:官名。中书省长官,掌机要。

(2)王东亭:王珣。

(3)上省:赴中书省。

(4)坐促:指座位窄小,不宽。

(5)不通:指不交往、不通问。

(6)倾目:注目。

(7)刘夫人:谢安夫人刘氏,刘惔之妹。

(8)阿瓜:王珣的另一个小字。

(9)故自:确实。

(10)正自:只是。已:止。已:句末语气词。

【译文】

谢安兼任中书监,王珣有事,照例应当与谢安一同去中书省。王珣后到,座位窄小拥挤,王、谢两家虽然互不通问,谢安还是收拢双膝容纳王珣同坐。王珣神态闲适舒畅,谢安注目看他。回到家谢安对刘夫人说:“刚才见到阿瓜,确实是难得的人才,我们之间虽然没有婚姻关系了,真是让人不能割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