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国史而外[1],凡著述皆小说也。而尚理或病于艰深[2],修词或伤于藻绘[3],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4]。此《醒世恒言》四十种,所以继《明言》、《通言》而刻也[5]。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6];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7],其义一耳[8]。夫人居恒动作言语不甚相悬[9],一旦弄酒[10],则叫号踯躅,视堑如沟[11],度城如槛,何则?酒浊其神也。然而斟酌有时[12],虽毕吏部、刘太常未有时时如滥泥者[13]。岂非醒者恒而醉者暂乎?繇此推之,惕孺为醒[14],下石为醉[15];却嘑为醒,食嗟为醉[16];剖玉为醒,题石为醉[17]。又推之,忠孝为醒,而悖逆为醉;节俭为醒,而淫荡为醉,耳和目章[18],口顺心贞为醒[19];而即聋从昧[20],与顽用嚚为醉[21]。人之恒心,亦可思已[22]。从恒者吉,背恒者凶。心恒心,言恒言,行恒行。入夫妇而不惊[23],质天地而无怍[24];下之巫医可作[25],而上之善人君子圣人亦可见[26]。恒之时义大矣哉[27]!自昔浊乱之世,谓之天醉。天不自醉人醉之,则天不自醒人醒之。以醒天之权与人,而以醒人之权与言[28]。言恒而人恒,人恒而天亦得其恒,万世太平之福,其可量乎!则兹刻者,虽与《康衢》、《击壤》之歌[29],并传不朽可矣。崇儒之代,不废二教[30],亦谓导愚适俗,或有藉焉;以二教为儒之辅可也。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若夫淫谭亵语[31],取快一时,贻秽百世,夫先自醉也,而又以狂药饮人,吾不知视此三言者得失何如也?天启丁卯中秋[32],陇西可一居士题于白下之栖霞山房[33]


[1]六经国史:六经,指《诗》、《书》、《易》、《礼》、《乐》、《春秋》。以前认为是孔子删定的儒家经典,作为学习的教材、行为的规范,伦理和政刑措施的准则,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称“六艺”。国史,由朝廷史官修撰的一国或一朝的历史,所谓正史。明代国子监刊定《十七史》,颁发府州县学。私人而无史官身份的不得写史。正由于上述情况,作者说“凡著述皆小说也”。

[2]尚理:崇尚理义,重视思想内容。

[3]藻绘:文彩。指雕章凿句,过分追求华美。

[4]里耳:指里巷普通百姓之耳,转义即是普通人的口味、趣味。恒心:指持久不变的意志,即下文所说的忠孝、节俭、平和、恭谨等美德。

[5]《明言》、《通言》:“三言”中的前二种,即《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和《警世通言》。《明言》大约初刊于天启初年,《通言》刊于天启四年(1624)。

[6]适俗:使凡夫俗子知道方向。适,取《左传》“民知所适”之义。

[7]殊名:名称不同。

[8]义一:义旨相同。

[9]居恒:平常,一般情况。

[10]弄酒:犹言酗酒,撒酒疯。

[11]堑:城堑,城濠,护城河。

[12]斟酌有时:指有节制地饮酒。

[13]毕吏部:毕卓。东晋人,曾任吏部郎,故称毕吏部。常饮酒废职,他的名言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刘太常:此名称疑为作者误记。如指刘伶,不当称太常,刘伶为竹林七贤之一,魏晋之际人,在毕卓前,只当过建威参军,不得称太常。彭庆生教授提示,《世说新语·品藻》:“桓玄问刘太常曰……”刘孝林注引《刘瑾集叙》称其:“有才力,历尚书、太常卿”;而刘瑾未闻嗜酒,不可与毕吏部并称。

[14]惕孺:害怕儿童掉到井里去。语出《孟子》:“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有恻隐之心是人的正常心理。

[15]下石:落井下石。指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这是不正常心理,为“醉”。

[16]却嘑为醒,食嗟为醉:却嘑,即不食嗟来之食。不肯接受侮辱性的施舍,这是正常心理。食嗟,即肯吃嗟来之食,不顾尊严,这是不正常心理,是“醉”。嗟来之食,语出《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嗟即不客气的呼叫。

[17]剖玉为醒,题石为醉:此用卞和献璞故事,美玉而被人视作石头。能解剖出美玉,是“醒”,误判为石是“醉”。题,说成,评判。

[18]耳和目章:听力正常和谐,眼睛明亮;指能分别好坏曲直,聪明。

[19]口顺心贞:言词恭敬,内心正直。

[20]即聋从昧:耳不聪目不明,不能分辨曲直好坏,盲听盲从。

[21]与顽用嚚(yín):愚蠢而且顽固,是真瞎子,真糊涂。与、用,都是使用、坚持的意思。

[22]亦可思已:也就可以想清楚了。指上文从一般的健全心态和暂时的失去心理平衡,推广到同情心、残忍心,羞耻心、无羞耻心,有判断力、无判断力的正反对比;以及忠孝与悖逆、节俭与淫荡、聪明恭谨与愚昧无知顽固不化的对比,什么是人应该有的恒心,就该想明白了。

[23]不惊:指不会做出反常的事来。这是处理夫妻关系。

[24]无怍:不惭愧。心有恒心,言是恒言,行动合乎正常,对天地鬼神也不会感到惭愧了。

[25]下:卑下。指平民的职业,如巫师和医生一流人。可作:即上文说的“振恒心”,提高精神境界。

[26]上:高尚,身份地位高。可见:指成为善人君子和圣人的道理和道路都可以看到了。即“心恒心,言恒言,行恒行”。

[27]时义大矣哉:这是模仿《易经·文言》的语句。“恒”的意义是崇高伟大的。“时”的意义有二,及时,当时,现实意义;与时推移,发展变化,推知未来。

[28]权:称砣、砝码。抽象意义就是调整、协调、平衡。作者意思是说,浊乱之世要由人的调整才能澄清,达于太平;沉醉愚昧的人心也要恒言来惊醒开导,知所趋向。

[29]《康衢》:《康衢歌》,相传为春秋时宁戚喂牛时唱的歌,其中词句有“生不逢尧与舜禅”,“长夜曼曼何时旦”。是希望出现太平盛世,有所作为的歌。宁戚当时是奴隶。《击壤》:相传尧时有老人敲着土块唱的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后世成为歌颂盛世太平的歌曲。

[30]二教:道教与佛教。

[31]若夫:古文发语词,犹今言“至于”,“类似”。

[32]天启丁卯:天启为明熹宗朱由校年号,丁卯为七年,1627年。由此可知《醒世恒言》刻于是年。

[33]陇西:古郡名。其地在今甘肃东南部。古人喜欢用氏族郡望,不一定是他的出生地和家族居住地,只是祖宗渊源之地。可一居士:大概就是冯梦龙本人的化名用号。原本序尾有两方印记,阳文为“可一居士”,阴文为“理学名家”,篆字。按,冯梦龙为吴县人,本人原是经学家,有多种经学著作,称“理学名家”不无寓意。原本目录首页有“可一居士评墨浪主人较”,从评语和校读圈点、句读看,都似乎出于一人之手,即是冯梦龙本人。其时他没有考上举人进士,也没有做官,致力于民俗文学。白下:今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