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古埃及人一样旅行
- Fiberead 穆罕默德·叶海亚·扎卡里亚·艾哈迈德
- 2687字
- 2020-06-24 16:28:37
1.3.5.1到新王国末期为止的国内和国际旅行
在新王国时期,包括谷物运输在内的旅行往来变得更为频繁。大量文字资料记载了其中的交通过程,包括日常的客流货流往来、各种机构实体间的贸易账目等等。国内和国际往来都有所增加。
根据亚眠的拉美西斯晚期莎草纸记录,大阿蒙神殿有一支21艘船的船队用于谷物运输。谷物由埃及周边地区收集而来。这些船的尺寸相当可观,每一艘荷载了超过900袋粮食,也就是约65.5立方,43吨(Hunt, 2008)。
诺里文书表明阿比杜斯欧西里斯神庙的船只会到努比亚进行贸易。都灵莎草书则反映了阿蒙拉的运粮船队是受当局管理的,说明神权和世俗政权紧密合作,共同统治。船上的谷物属于当地粮仓,由军队的副指挥管辖。此外,哈里斯莎草纸描述了法老经由红海到科普托斯上陆路前往邦特而后返回,以及另一次去西奈铜矿的行程(Castle, 1992)。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大殿关于邦特之行的记载,以及赫努船的遗物,都是新王国时期旅行的有力证据。对古埃及人来说,水路旅行明显比穿越东部沙漠要容易得多,这与古埃及的水资源不无关系(参见第七章)。古埃及人自己也写过类似的话:“海中航行,通途往神国,安抵邦特福地。”
香料树要到第十八王朝才开始明确进口(参考图20)。女王大殿关于邦特旅行的浮雕中有埃及人将这种树挖出来,放在篮子里用船运走的情景。Dixon(1969)指出这是埃及人到邦特进口这种香木的最早证据。
图20-香料树
来源:(Dixon 1969)
浮雕还显示这些树是被连根带土运走的。运送树木的船队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树木上每一片叶子都单独画出来,让人感觉是豪华的船队;第二种只画出了树枝和船队的外轮廓。学界对这种差别的解释不一。有些学者认为这两者刻画的是两种不同的树木,是到了埃及之后才画下来的(Lucas, 1937)。另一些学者认为二者刻画的是同一种树木的不同生长期(Steuer, 1943)。这些树在邦特掘出的时候还小,尚未长出繁茂的枝叶。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远行队并不是第一批到邦特的人。埃及人探险之行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至第五王朝萨胡拉时期,以及第四王朝时期(Breasted, 1906)胡夫从邦特带回黄金。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显然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她用五艘船从邦特运回一批埃及前所未有的树苗。通过邦特之行,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对这片土地有了新发现,成为第二中间时期之后,第十八王朝第一个与邦特重开贸易的统治者(Dixon, 1969)。
哈特谢普苏特之后的法老跟她一样热衷进口香料树,Dixon (1969)列举出如下证据:
底比斯的普耶姆拉墓(TT39)中描绘了接受邦特货物的场景,其中有四棵树。该场景可以追溯到图特摩斯三世亲政的第三年。
拉科迈尔的墓穴(TT100)中描绘了一个人扛着香料树的情景(参见本书拉科迈尔墓穴的相关图片)。
博尔戈尔山上记录着图特摩斯三世承诺献给阿蒙神的祭品:“邦特所有味道甜美的树。”
底比斯西岸沙赫-阿卜 杜勒-库尔纳墓区中的TT134号墓穴可以追溯到阿蒙霍特普二世统治时期,其中描绘的一群乘坐木筏沿红海来到埃及的邦特人,他们随身携带的商品里有香料树。
阿比杜斯的阿蒙霍特普神殿中有一段拉美西斯二世留下的文字:“他打理了许多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树,全都是香甜芬芳的邦特植物。”
哈瑞斯第一纸莎草上也记载着拉美西斯三世派出一支队伍去邦特进口香料树。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似乎仅仅局限于奢侈品方面。奎纳蒙墓穴(TT93)和邦特的哈特谢普苏特神庙中的壁画都清楚表明了这一点。为了进口葡萄酒,叙利亚成了这一时期埃及人最常去的旅行目的地之一。一份乌加里特语写成的文件提到“准备好20罐葡萄酒,发往埃及” (Castle 1992)。
白银也是驱使埃及人不断前往叙利亚的重要材料。埃及是黄金的主要出口国,国内金价很低。当然,这也变成叙利亚人来埃及的原因之一。从威纳蒙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黄金和白银可能被用于外汇交易。由此也可以推断,货物和矿物的交换成为两国人员之间往来的一种形式。
在拉科迈尔(TT100)和索贝克霍特普的墓穴(TT 63)里有很多呈开口环状,互相链接的金银器(Castle 1992)。这无疑证明金银器的丰厚利益是吸引两国人民旅行的另一个原因。
新王国时期,阿赫摩斯和他的继任者们都意识到有必要跟邻国保持亲密关系。控制贸易和资源网络意义深远,对于维护埃及与地中海沿岸以及东北非的关系非常重要。
无论是为了控制战略要地,还是为了贸易或者资源,新王国时期的埃及人选择征服、殖民邻近区域,而不是通过外交途径和互惠的贸易。
这一策略在控制努比亚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埃及人军事上的胜利使得他们可以跟当地索要大量贡品。对于距离埃及较远的地区,比如近东和地中海,埃及维持当地自治,但是仍然索要贡品。因此在底比斯和阿玛尔纳的浮雕和墙画上,常常可以见到外交使节和贸易使团的身影(Meskell, 2002; Selim, 2001)。
总体而言,古埃及的国内和国际旅行在新王国时期达到顶峰。各国使团前来朝拜,埃及统治者也经常走出国门。他们去邦特获取香料(新鲜的活香料树)装饰私人花园、神庙花园和住宅,享受生活。埃及人似乎非常向往能造访像邦特这样有“神域”美称的国度。这种行为跟今天人们喜欢炫耀出国购买奢侈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王国之后,埃及进入动荡期,这一时期后来称为第三中间期。这是埃及历史上另一个积弱时期,利比亚人侵略迁入。旅行一直低迷到第二十五王朝,当时国家处于努比亚人(或称库施人、俄塞俄比亚人)控制之下。第二十五王朝由于亚述人的入侵而没落。亚述取代赫梯成为埃及在近东的劲敌。此时底比斯已被劫掠一空(Green, 1989)。约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埃及成了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接下来的埃及历史是波斯征服时期。第二十六王朝埃及人得以光复,建都尼罗河三角洲的塞易斯。这是埃及独立时代的最后辉煌,艺术活动空前高涨。然而在前525年,波斯人在冈比西斯二世带领下推翻了第二十六王朝。在波斯人统治的第二十七王朝期间,大量希腊商人和雇佣军涌入埃及北部。伟大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前450年左右拜访埃及,为这一时期留下重要的历史见证(Green, 1989)。
希腊籍法老托勒密一世(约前305-前282)希望根据旅行者的故事绘制一幅尼罗河全图,在公元2世纪终于完成。地图上的尼罗河在“月亮山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Harris & Pemberton, 1999)。
在希腊罗马时期,包括门农石像在内的许多纪念碑上都涂满了外国涂鸦,甚至底比斯的皇族墓穴里也未得幸免(见图21)。大金字塔在希腊罗马时期之前就有外国涂鸦,之后又被劫掠石料。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也论述证明了这一时期外来游客的造访(Harries & Pemberton, 1999)。所有这些都为古埃及旅行提供了佐证。
图21-门农石像上的涂鸦
来源:(Shanewozere.wordpress.com 2011)
大约在公元60年,此时埃及已经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尼禄皇帝派出一支特遣队,一路向南寻找尼罗河的源头,最终无功而返。同一时期一位名叫第欧根尼的希腊商人声称,他曾从非洲东部沿海登陆,一路深入内地。他见过两个大湖和一座白雪皑皑的山脉,他认为尼罗河源头必在这山脉之间(Pollard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