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传精神——心容天地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上节课我们讲了“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讲了什么是清,什么是静,用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做了一个比方,然后也讲了一下个人、家庭和国家、社会的志意是怎么样子,讲了“顺之则阳气固”,讲了卫气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中医概念,我们常见但不常认识,很多时候不太明白里边的含义。讲了卫气和阳气对人身体健康护卫的关系,讲了为什么“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今天我们接着讲后边:“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这里面又提到卫气,上节课讲过卫气,这里就不再重复,如果有同学不了解这块,可以去听上一周讲过的录音。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这个地方提到圣人,我们应该能回想起来在第一篇的时候,讲过几种人:贤人、圣人、真人、至人。圣人在这几种人里边还不算最高的,这四种人里,最基础的,而不讲是最靠下的,是贤人。做一个贤达的人,一个既贤且通达的人是最基础的,在贤人之上是圣人。圣人是什么样子呢?比方说《黄帝内经》里的黄帝就叫圣人;我们学的《论语》里边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孔子也是个圣人。圣人与普通人也就是凡人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圣人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通达道理。可以分开来理解:通达道,通达理。圣人通达道理,比方说,孔子会把做人的道理讲得很透彻,当然所有的也都在讲做人,但是孔子讲得特别透彻的地方在伦理方面,伦理方面的东西讲了很多,如果在伦理方面你想去学习的话,孔子所说过的就可以去参考。黄帝所讲的,至少在《黄帝内经》中看到,他通达的是医道医理。当然,他在其他篇章里也提到过,一个人如果想通达医理、人理的话,也一定要对天道、地理有所了解。所以圣人和凡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在于智慧吧。这是讲圣人,首先我们要明白,他讲的不是凡人,这是我们要区别的,因为凡人可能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很多,但做得到的原因很简单,只有一个:“圣人传精神”。我们也可以分开看,传精、传神,这地方我们把精神分开来学习一下。

因为我们在前面讲过阴阳的道理,如果看任何事情都能经常把握阴阳,比方说圣人,和凡人之间有阴阳的关系,如果圣人为阳的话,那凡人就是阴。上节课讲过大树和泥土的道理:圣人就好像是草木,凡人就好像是泥土。圣人出自于凡人,就好像大树生长于大地之上,但是大树又和大地有所不同,圣人和凡人也不太一样,圣人少而凡人众,大树的数量比起土壤要少。回到我们讲的精神,精就有点像阴,神就有点像阳,因为神不是一种具体的东西,是有点虚空的感觉,有点像天空。这个精往往趋向于地精,比方说,我们知道人类的繁衍其实是靠有形的精。因为这里边每个词都有非常多衍生的含义,这个我们也不要觉得奇怪,因为文字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字后边一定有很多含义。而且,同样的含义,不同的人理解,又会有偏颇,虽然大家都在谈论、交流,但是用到的词语未必真正代表同样的东西。

所以“圣人传精神”,我们可以把这个精神当成肉体和思想这一组概念来理解。神对一个人来讲,偏向人的思想,而思想受神引领;人的肉体、物质方面的影响是受精的作用。人往往会关注精多于关注神。这个《道德经》也屡次提到过:“人法地,地法天”,首先法地然后再法天。所以我们看待健康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认为肉体的疾病是病,而忽略了肉体的疾病最根本的根源是在思想上、精神上,或者再通俗些讲,是思想上、情绪上的问题。我们讲思想可能还不太好理解,这个其实也是和“人法地,地法天”的顺序相关。因为我们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理解形象的、具体的东西,比理解抽象的、虚无的东西要容易。是不是这样?这个特点的由来,也与“人法地,地法天”的次序相关。我们先有这个身体,身体之上才能承载我们的思想、精神、意志这样的一个顺序,也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个地方,我们要学到的就是这两者不能分割开来看,把精与神分开看,很多时候一讲道理都懂了,实际做法却只看到了精,没看到神。比方说在医院就医的时候,癌症患者,经常做治疗,都是在肉体上下功夫、做文章,但是忽略了精神、情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实际上我们如果仔细去分析,才会真正发现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的疾病并不是来自于肉体,而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情绪、思想、精神方面,也正应证后面的那句话:“失之则内闭九窍”。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

我们跳下来看这段:“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我们看一下,比如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状况呢?用通俗的话来讲,气血循环受影响,这个地方讲的是“内闭九窍”。因为人身体不仅是外面有关窍,里边也有关窍。上次我们讲耳朵、眼睛、肚脐眼等,堵上捂上三五天半个月,很长时间也没什么事情,如果口鼻这两窍都堵上,堵上几分钟人可能就没命了,鼻子属阳,通天气的,天气通过鼻子进入肺,嘴堵上,还能用鼻子呼吸,如果不让他进食物的话,因为食物属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把嘴巴堵上五味进不来,过上几天之后,这个人也会饿死,这是讲外边的九窍。内部呢,心肝脾肺肾之间是要循环的,脏腑之间是要循环的,经络、孙络间也是要循环的。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通畅最为重要。如果失去前边的“服天气而通神明”的状态(其实“服天气而通神明”还是讲“圣人传精神”,还是讲圣人这个状态),失去这个你首先就会“内闭九窍”。

我们带领大家尝试来理解一下“内闭九窍”,什么叫“内闭九窍”?它并不是像我们刚才所说的把鼻子捏住把嘴巴粘上这种形象的方式,因为我们刚才说过人容易理解形象、具体的东西,抽象的东西不好理解。“内闭九窍”就可以理解成为内部经脉、经络、孙脉等所有的通道,所有互相之间的沟通、交通不畅快了,未必是堵上了,未必是真有一个门给关上了,比方说心肌梗死、脑梗,或者说一些血液里脂肪含量非常高,或者说有瘀青,这些都属于内闭。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都是平常能感受到的,心肌梗塞或心脏里有阻塞的东西,做完手术之后还可以看到,脑袋的梗死也是一种血栓,也是有形的东西,但是这里讲“内闭九窍”,除了有形可以看到的,还有很多细微的变化,细微的东西在哪里可以看呢?比如一个人的情绪,忽然被骂了,被惊吓到了,平常经常看见形象的一面,可能是这个人脸发白了,为什么发白?因为血液上不到面部,有时候看到嘴唇吓得发紫了,为什么?嘴唇发紫,跟血液的颜色有关,氧气充足的时候,心肺交互有足够氧气在血液里的时候,这个血液是红的,如果心肺交互不够,二氧化碳超量,就会变成毒素,这个时候嘴唇就是发青。有时候我们看到紧急的情况,一个人生完气之后,有时候嘴发白,有时候嘴发紫,有时候脸发白,有时候脸涨得通红。像脸发白、青、紫,或嘴唇发青发白这些情况都属于“内闭九窍”,属于通行不畅。实际上在身体内部,一生气后所有的血都往肝脏跑,身体里这个气血就不畅快了。一不畅快,很自然而然地,导致有一些人身体里五脏六腑,受到这个情绪的影响后血液立刻就缓慢下来了(本来血液是靠心跳去输送养分)。刚才讲的是在生了一顿气,或受到大的惊吓的情况对“内闭九窍”的影响,但是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更细微的:平时的念头。一个乐观的人和一个内向自闭的人在这方面就有一个区别:内向自闭的人,每个念头的产生,和刚才那个生了一顿气的人,只是大巫见小巫。被人气了一顿,只是一下产生很多念头,一下把身体整个阻塞了,使血液循环也变慢了,把整个循环系统、新陈代谢系统搞紊乱了。但对于内向自闭的人来说,平时有很多想法,左一个想法,右一个想法,只是影响变小了。影响虽然小了,但是时间非常长,量非常大,随时都有念头产生,包括睡觉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明白:一个乐观的人和一个苦闷的人,睡的觉都不一样。有的人,身体已经出现非常重的病症,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有形的:比方说结石、肿瘤等,这是一个等级;生气了,或者情绪波动,嘴青了,脸白了,看见脸色、嘴唇、面色都发生变化,手也变凉、变白,这是第二个等级。第三个等级,就是刚才讲的念头,每时每刻产生的很小很小的念头。这三个等级是连续的次第,念头不断积累,加上有的时候,容易生气,再积累到一定时候,出来肿瘤等一些身体有形的病变。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如果一直等到出现肿瘤了,才去采取用所谓的医疗手段把肿瘤摘除,你就会明白其实如果前面两个阶段你不去管它,它就会一直这样积累下来,因为念头一直都在产生,这个念头就直接导致到一定时候,使自己出现嘴唇发白,手发凉这种情况,其实只是很多念头产生的情况,这种东西再积累多了,就会重新产生新的念头,就像斩草不除根。

我们知道,鼻子是用来食天之五气,还要去“通神明”,前边讲了“传精神”,后面讲的“服天气而通神明”,没有提到“地”,“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讲的都是“天、神、气、明”,这几样东西其实都可以有对应:讲天就可以讲地,讲气就可以讲血,讲神就可以讲形,讲明就可以对暗。这里把天气神明提出来在前边,也就隐含地告诉我们上一句讲的“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讲的也是天,也是阳气,还是靠上的东西,人的根本,在于其精神、思想,在于天,在于神,千万别搞反了。

“失之则内闭九窍”,同时讲“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可能大家把注意力打散了。好,我们现在,就可以沿着刚才的基础,把“外壅肌肉,卫气解散”解释一下是怎么回事。什么叫作“外壅肌肉”?你要明白,什么叫作肌?什么叫作肉?什么叫作肥?什么叫作肿?中国字都是有很清晰的含义在里面。这里讲的肌肉,英文就是muscle,运动员身上那个真正的肌肉,不包括脂肪在内,我们看到肌肉当中都是纤维,有条理、纹路。如果去找穴位,肯定不在肌肉的正上方或正当中,穴位都在空隙的地方,在两个肌肉的中间,在肌肉和筋的中间,在骨缝中间,所以下针的时候,针进去以后非常自如,才是真正扎到穴位上,如果一扎扎到血管上,扎到肌肉上,扎到骨头上,针被顶住了,那就扎错了。真正的穴位其实都是在缝里。“外壅肌肉”,壅的是什么?壅的就是骨缝,壅的就是所有肌肉之外的缝隙。肌肉就像山川,山川中间又有峡谷,壅的就是峡谷,如果说肌肉是大地,大地中间有河道,壅就是这个河道。本来应该有很多精气神通过经脉、络脉、孙脉、孙络流转,这个时候却都被堵上了,最普通的堵就是肥胖。肥肉很多就是湿气来的,为什么会有湿气呢?因为一个人如果过多地去摄入超过自身的这个能量就容易产生邪湿。比方说肥胖,和“服天气而通神明”一看就很难对上,“服天气而通神明”这个是向着阳的地方、向着虚空去的。一个人如果吃得太多,运作动力又不够,动力肯定是虚空,被运作的身体肯定是变实了,这个身体变实又和运作出来的肌肉来源不一样,肌肉来自于运动。光靠吃,又不运动,就肯定都是肥肉,人又变实了。这个时候水湿停运,就会出现“外壅肌肉”这个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容易产生瘀血,因为水和血在身体里转换是非常快的,我们不能用自己简单的猜想去代替事实本身。如果血液运行不够快的话就没办法新陈代谢,直接变成瘀血。所以有很多拔罐、放血的治疗手段,放的是瘀血。拔罐拔出来的血如果是黑色青色,很黏稠的,一看在身体里很难流动的,这种血就是“外壅肌肉”的瘀血。

“卫气解散”,上次讲得比较详细。如果没有阳气,卫气自然就解,自然就像衣服解开、松散。上次讲到“阴平阳秘”的问题,卫气根源要是不足,自然就处在解、散的状态。卫气从哪来?卫气从命门、肾当中来。命门在什么位置?命门在身体中间,人身体正前方有中脘穴,后面有命门,前面是胃,胃主营气出入。营养从哪里来?从吃进去的食物中来,食物运化后,在身体当中产生营养。卫气主要靠肾阳,靠命门之处来的卫气。“卫气解散”最主要的原因是“失之”,失的是什么?失的是天气神明,失的就是精神。精和神不能传,这个传有在身体内部的传,因为身体内部的精气神要传,自身的想法不能有矛盾。传精就是指身体里边的精气、气血可以传,在身体可以走得通。还有一点,身体内部的神可以传。如果身体内部的神不能传,就如平常有一句话说一个人思想里有疙瘩,这种疙瘩、结就是人的神不能传。不能传的原因往往来自于人的不通达、不通透,换另外一种说法,如果一个人老是钻牛角尖、死胡同就会导致这个神就不能传。所以说“圣人传精神”,从内部、自身来讲,首先身体物质气血要能传,要多运动些;另外一方面,想法要通透。想法通透从哪来?这个人见识要广,和外界要有沟通。如果只是想让自己一个人靠琢磨和神灵能通了,把自己的神能传送起来,这个不太现实。神有个特点,和天是相近的,天的特点首先就是大,无所不包。如果心里边只是小小的那个自私、自我传来传去,这个神很难传的。传神,肯定是从此传到彼,心里有别人的时候才好传,如果心里什么事情都只想到自己,这个神怎么传?肯定传不出去。碰到问题,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问题在眼前,找不到答案和解决办法,这样这个人就陷入很痛苦的状态。解决的办法在哪?要心里能容得下别人,要朝着心容天地的方向去让自己进行转变,这样才能服天气,否则你怎么去服天气?你只能服自己那口气。你自己那口气本来也是从天那里来的,可是你心里老是不把天放眼里,不把天当成自己一部分,这样“服天气”也会有困难。

再讲讲“通神明”,“明”字写得很清楚了,一个日一个月,都在天上挂着,白天看到日,晚上看到月,日月都在天上,通的神明肯定都在天上。到这个时候,心就要足够大,大到能心容天地的时候,自然就能“服天气而通神明”,这也就是儒家所讲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后一条“平天下”,你如果不能心容天下,那就不要去谈什么平天下了,因为这个天下你平不了,因为在那个情况下,你的心就不平。

〖名家注解〗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王冰曰外布九州而内应九窍,故云九州九窍也。五脏,谓五神脏也。五神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而此成形矣。十二节者,十二气也,天之十二节气,人之十二经脉,而外应之,咸同天纪,故云皆通乎天气也。十二经脉者,谓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也。人生之所运为,则内依五气以立,然其镇塞天地之内,则气应三元以成。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犯,谓邪气触犯于生气也。邪气数犯,则生气倾危,故保养天真以为寿命之本也。《灵枢经》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此之谓也。春为苍天发生之主也。阳气者,天气也。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为天,则其义也,本天全神全之,理全则形亦全矣,因天四时之气序,故贼邪之气,弗能害也。夫精神可传,惟圣人得道者乃能尔,久服天真之气,则妙用自通于神明也。失,谓逆苍天清净之理也。然卫气者,合天之阳气也,上篇曰阳气者闭塞,谓阳气之病人,则窍为闭塞也。《灵枢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故失其度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以卫不营运,故言散解也。夫逆苍天之气,违清净之理,使正真之气,如削去之者,非天降之,人自为之耳。

马莳曰此帝言人气通乎天气,惟圣人全此天气,以固寿命之本,而众人则矢之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人之本也。天以阴阳生万物,而人之生也本于阴阳,故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之在地者曰九州,气之在人者曰九窍,阳窍在头者七:耳二,目二,鼻二,口一;阴窍之在下者二,前阴后阴也。曰五脏,心、肝,脾、肺、肾也。曰十二节,手有三阴三阳经,足有三阴三阳经也。皆以通乎天气者也。其所以生者五,金木水火土也。所以为气者三,天气、地气、运气也。苟数犯邪气,则邪气伤人,故不使邪气伤人者,乃寿命之本也。盖苍天之气,至清净者也,吾能法天地之清净,则志意自治,阳气自固,当是之时,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所以弗能害耳。惟圣人知之,随四时以运此身之精气,服苍天之阳气以通天气之神明,彼常人则失之,所以内闭九窍,外壅肌肉,而卫气已散解,此之谓自伤,阳气之所以削也。

张志聪曰凡人有生,受气于天,故通乎天者,乃所生之本。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故生之本,本乎阴阳也。是以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地气之九州,人气之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十二节者,骨节也,两手两足各三大节,合小节之交,共三百六十五会。《灵枢经》曰: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人十二节,乃神气之所游行,故应天之岁月。十二脉,乃血液之所流注,故应地之经水。九窍乃脏气之所出入,五脏乃阴阳二气之所舍藏,故皆通乎天气。此篇论阴阳二气与天气相通,故曰地之九州,人之五脏。天为阳,是以先论阳而后论阴也。天之十干化生地之五行,故曰其生五。地之五行,上应三阴三阳之气,故曰其气三。三阴者,寒、燥、湿也。三阳者,风、火、暑也。如不能调养,而数犯此三阴三阳之气者,则邪气伤人而为病矣。夫人禀五行之气而生,犯此五行之气而死,有如水之所以载舟而亦能覆舟,故曰,此寿命之本也。生气通乎天,是以苍天之气清净,则人之志意亦治。人能顺此清净之气,而吾身之阳气外固,虽有贼邪,勿能为害,此因四时之序而能调养者也。故圣人传运其精神,餐服苍天之清气,以通吾之神明。逆苍天清净之气,则九窍内闭,肌肉外壅卫外之阳气散解,此不能顺天之气而自伤,以致气之消削。盖人气通乎天,逆天气则人气亦逆矣。

高士宗曰帝论人之生气,上通于天,追溯孕含未剖,太虚寥廓之时,故曰自古通天者,乃有生之本,本于人身之阴阳。凡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地气之九州,人气之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此生气之所以通天也。六合,四方上下也。九州,冀、兖、青、徐、梁、荆、雍、豫、杨也。九窍,两目、两耳、两鼻、口、前后阴也。五脏,肝、心、脾、肺、肾也。十二节,两手、两肘、两臂、两足、两、两髀,皆神气之游行出入也。数,音朔。凡人之生,各具五行,故其生五。五行之理,通贯三才,故其气三。人之一身,三才具备,以人身三才之气,数犯此五行者,则木有风邪,火有热邪,土有湿邪,金有燥邪,水有寒邪,故邪气伤人。邪气伤人,寿命不保,此生五气三,乃人身寿命之本也。散,上声。解,作懈。下同。清净者,苍天之气也。天气清净,则人之志意亦治,是天气之通于人也。顺之者,顺此清净之气也。故顺之则阳气外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所谓顺之者,此因时之序,言因四时之次序而清净也。惟圣人能顺之,故圣人传精神。所谓传精神者,乃服天清净之气,而通吾身之神明,若人不能顺而失之,则阳气不从内以达外,故内闭九窍,外雍肌肉,不从肌肉而充皮肤,故卫气散解,此人不服天气,谓之自伤。阳气不固,故曰气之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