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装儿子”糊弄谁

2017年5月,在脱贫工作国家省际交叉考核中,中部某县上演了一场干部“装儿子”的戏码。为应付检查,避免“露馅儿”,一名年轻干部“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想替贫困户回答问题、蒙混过关。

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数党员干部视人民为父母,他们把为人民谋利益当作一生最神圣的事业。而某干部“装儿子”,把迎检表演成邀赏的“儿戏”。同样是“儿子的名义”,意趣迥然。

这名干部之所以上演取巧不成得不偿失的戏码,显然不是为了亲近群众,其良苦用心是为了直接充当贫困户的“代言人”,代俎越庖替贫困户回答脱贫工作检查组的提问。无非是害怕贫困户“不会说话”道出了真实情况。

真金不怕火炼,群众最实在。如果这名干部在脱贫工作中做得很扎实,卓有成效,肯定不会出此下策,当然就会放心、放胆让检查组检查,让群众知无不言。“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充当贫困户的“代言人”,试图以设计好的假言假语欺骗检查组,暴露出的是“假脱贫”。

当下中国的脱贫攻坚,更需要干部为民情怀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把扶贫对象当亲人,设身处地为其考虑,扑下身子搞调研,全力以赴找贫因、拔穷根,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让更多贫困群众分享到现代化成果的福祉。

一切工作都来不得半点虚伪,脱贫是一场攻坚战,必须投入真心、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做细工作,也只有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是脱贫攻坚的应有之法。“装脱贫”现实存在,向上传递出错误的信号,使精准脱贫失焦,侵害群众根本利益。脱贫造假暴露出的是干部的作风问题。

此事折射出的是个别干部工作不实,心中没有民,肩上没有担,把脱贫致富的国家政策当儿戏,不愿用真心、下苦心带领贫困人口致富,凡事搞形式、走过场,投机取巧、应付了事,对这样的干部绝不能姑息迁就。

虽然报道没有指明事件发生地是中部哪省哪县,哪乡哪村,但“装儿子”露馅至少应该还有下文:省市责令相关县、乡严肃反思问题,查查此类扶贫考核到底造了多少假,还需追问是谁提前通风报信,安排好基层干部预先“潜伏”“排练”。而最应该严肃问责的是乡村两级干部。

扶贫干部“装儿子”,说明不仅具体扶贫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还要严格评估,逐户销号,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