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食品安全治理要论|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是我党首次提出,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大亮点。
“治理”是一个古老的词语,中国历代都讲治理,并且积累了大量国家治理的智慧和经验。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相比,现代食品安全治理重点是强调社会多元主体(政府、食品企业、行业协会或学会、消费者、高校、科研机构、检验机构、媒体等)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而不是政府单一主体监督管理,即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由单纯的政府监管走向社会共治的过程。多年的实践证明,由于食品产业链条长、环节多、风险因素复杂,“政府单一管理”很难“包打天下”,很难做到监管全覆盖,很难监管到位,也做不到“无缝隙监管”。而“社会治理”则更强调鼓励、支持和激发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活力,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构建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新格局。
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长远规划和目标,战术只是实现战略的手段之一。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治国理政的顶层战略架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向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重拳严治,以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党中央关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和党的十九大更是将食品安全问题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以及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新理念、新论断和新要求,确立了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思想基础、理论指导、制度框架、实践方法,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战略思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实施好这些关于食品安全战略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高标准为引领、以高科技为支撑,大力改革创新,补齐食品安全治理的短板,实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标本兼治。积极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立体智慧监管网络,构建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