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年鉴2017
- 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
- 2815字
- 2020-06-28 08:23:46
规划与重点建设
学校发展规划
【制定并组织实施浙江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浙江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在认真总结“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态势,深刻研究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制定了浙江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浙江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由总体规划、分项规划、院系规划、专题规划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分项规划包括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规划、学术创新体系建设规划、人才队伍体系建设规划、学校治理体系建设规划、条件保障体系建设规划、一流学科建设规划、社会服务规划、文化传承与创新规划、国际化与声誉提升规划、办学体系建设规划。2015年12月25日,总体规划提交“双代会”并审议通过,经过进一步优化完善,于2016年5月12日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直属高校开展“十三五”编制工作的意见》(教高厅〔2015〕1号)的要求,总体规划于6月30日上报教育部审核备案。此后,总体规划与分项规划正式行文(党委发〔2016〕79号)印发全校各部门和单位,各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正式启动实施。
总体规划明确了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到2020年,学校主要办学指标和总体排名进入世界一流行列,部分优势学科进入世界前列;支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任务的能力稳步提高,作为国内顶尖创新源、人才泵、思想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努力建设成为具有显著教育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的创新型大学。未来五年,学校将继续深入实施“六高强校”战略,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在汇聚名师高人中加快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培育时代高才的新成效奠定学校的卓越声誉;聚焦学术创新发展,不断打造科研高地、构建学科高峰,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聚焦文化传承创新,通过积累文化高地,增强大学精神和思想文化对社会的辐射引领作用;聚焦科研成果转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坚持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性改革,以充分调动师生个体和基层组织积极性为两个出发点,准确把握学校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改革路线和创新举措,努力破除制约学校内涵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瓶颈,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构建完善学校科学和谐发展、永续发展的制度环境,拓展多元化的资源筹集渠道,打造资源富集的物质环境,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附录】
浙江大学“十三五”期间重点项目
一、学术大师汇聚计划
紧密结合一流学科建设,统筹整合资源,并通过筹集社会资金、设立冠名讲座教授等,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资源投入。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大力引进和培养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国际相当水平的顶尖人才(发达国家院士、国际大奖获得者与高被引学者)等学术大师,力争顶尖人才总数实现倍增,引领并快速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跨学科人才培养专项计划
大力推行跨学科人才培养,利用学校学科综合齐全的优势,把跨学科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预研基金项目有机结合,结合校设交叉研究机构、“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及“16+X”科技联盟计划,搭建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创新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并逐步延伸到高年级本科生培养,推进科教融合和产学结合。
三、高峰学科建设支持计划
遴选优势学科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普适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支持办法,努力解决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找准重点方向、重点人物、重点成果、重大项目,巩固提升一批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率先建成高峰学科,努力形成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的学科布局。到2020年,形成20个左右学科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高峰学科,其中若干学科进入国际一流前列。
四、“16+X”科技联盟建设计划
启动实施一批重大交叉研究项目,培育重大原创成果,以科技创新团队、交叉研究中心、核心学科为支点,打造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目标、面向区域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多样化科技共同体,建立开放、联动、国际化、产业化的协同机制,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互融的系统解决方案,为解决重大科技难题、共性关键技术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五、经典文化传承与引领计划
全面完成《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利用已形成的工作基础和人才队伍,积极创造条件,适时筹建“艺术考古与图像大数据教育部工程中心”和“数字艺术图像大数据平台”,加快启动“艺术图像与中华文明”项目,努力打造文化艺术出版领域拿得出的“拳头”产品,为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和国家“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六、国际联合学院建设
创新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机制,开展“一对多”机构性合作,引进国外顶级教育资源,积极探索融合东西方教育优势的高等教育新模式。深化与海宁市政府的战略合作,把国际联合学院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相结合的国家级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试验基地。
七、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建设
服务国家和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按照“政府主导、校企协同、复合交叉、国际合作”的办学思路建设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面向社会、面向企业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工程师学院定位为高水平专业型学院,着力培养造就大量创新创业型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长远发展成为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工程师大学。
八、紫金港校区西区建设
按照“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并具有中国文化底蕴、浙大特色的规划理念,加快紫金港校区西区建设步伐。完成西区建设后的紫金港主校区实际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5,370亩,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68.77万平方米(含地下室),其中西区约157.22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紫金港校区西区完成约10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的建设。
九、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积极参与和支撑浙江省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工程,以创新创业社区新模式快速集聚创新资源,围绕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玉泉校区和西溪校区布局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众创空间,通过国际村、研发村、联创村、创客村、学院村等特色村落建设,打造产业技术研发公共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众创服务平台,使其真正成为国际合作与技术转化基地、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师生联合创业的梦工场。
十、“网上浙大”信息化建设
将校内信息化系统和资源整合为一个具有高度感知能力、协同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有机整体,实现各楼宇和公共区域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打造泛在的数字化校园,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强有力智能支撑。建设新一代协同办公服务系统,搭建集校务公开、服务检索、服务办理、互动交流、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各级各部联动的综合性网上服务平台。布局和实施以多语种门户网站、“两微一Q一端”为重点的网络媒体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