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善于家的品格培基

(一)理想操守的自我完善

古代先哲特别强调修身为本,重视道德践履,强调道德修养。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关系而言,体现为四个层面,即修身属于个人伦理,为私德层次;齐家属于家庭伦理,为族德层次;治国属于社会伦理,为公德层次;平天下属于终极伦理,为达德层次。不难发现,修身是传统伦理的基础。宁波人十分看重道德人格教育,一般通过家族教育的方式进行。人们之所以十分重视家族宗谱,一是为了明了家族谱系,二是通过宗谱进行道德人格教育。

王阳明画像

镇海区童李衙弄《诸氏宗谱》,谱序由余姚人王阳明所写。宗谱中明确写有15条家规,分别是“处君臣、孝父母、处兄弟、遵祖宗、睦宗族、善乡邻、禁争讼、恤无告、修行纪、胥教诲、戒奢侈、严闺门、慎名讳、待奴婢、慎世禄”。其中不乏警示后人的箴言,如“孝父母”条要求子女“思亲年之易迈,竭力承欢不容少怠”,否则“蒙不孝之名莫大之罪”; “善乡邻”条要求族人对待乡亲“务必谦恭和顺,谨厚忠诚”, “毋侵人之利,毋纵己之欲,毋附强而凌弱,毋舞智而愚人”; “修行纪”条要求加强自身修养,“凡见人一言一行之善即效之,凡见人一言一行之不善即戒之”; “胥教诲”条认为,“人家子孙不贤多起于自幼习坏心术,及至长大无所不为矣”,因而应及早对子女进行教育,“第一不惯他说谎,第二不惯他傲上,第三不惯他占便宜”。

注重个人修养,追求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是宁波人家教的重要内容。曹光彪祖籍宁波市鄞州区下应镇曹隘村,1920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曹厚敦,字宗华,小名宽生,因家境贫寒,12岁时就离开家乡到上海谋生,历尽艰辛。到曹光彪出生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在上海金陵东路小菜场边贩卖服装的小商人。母亲孙秀玲也是宁波鄞州人,是一位典型的乡村妇女,身上融合了传统女子的美好品德。她每天比谁都起得早,烧菜煮饭;比谁都睡得晚,常常在油灯下缝补衣服到深夜。曹光彪小的时候经常坐在母亲身边,一边看着母亲洗衣服,一边听母亲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母亲希望他孝敬父母,做事不能懒惰,行为品德要好,待人要诚恳老实等。这种规行矩步的家庭教育,对后来曹光彪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曹光彪

宁波人急公好义、轻财乐施的品格也源自家庭道德人格教育的陶冶。在义与利之间,宁波人大多主张义利兼顾,义内取利,即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强调以德立业,以德兴业,做事先学会做人,否则成不了大事。在城乡广为流传的宁波闲话“上半夜忖忖自己,后半夜忖忖人家”即是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道德的通俗解读。王宽诚的父亲教育子女立身处世,必须宽厚待人,诚实取信,这对王宽诚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王宽诚年轻时曾在宁波城区江厦街源吉钱庄做放贷工作,时时处处以正直、敦厚、诚实取信于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端正,办事公私分明。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沾染任何恶习。在钱庄工作的7年时间里,他显示出良好的素质,为人赏识。1932年,25岁的王宽诚被当时宁波颇有名气的企业——太丰面粉厂聘为采购部主任,开始独当一面。1935年,王宽诚在宁波城区泥堰头与人合资开设维大鼎记面粉号,自任经理。他唯才是用,订立各项规章制度,赏罚有度。不到两年时间,维大鼎记面粉号在宁波城区及余姚、镇海、慈溪开设分号6家,为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宽诚

秦润卿

《礼记·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秦润卿一生从事钱银事业,善于用财,严于自律。他抱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宗旨,把自己身兼各种董、监事所得酬劳,大部分捐赠给慈善事业。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自奉节俭,不饮酒,不玩牌,不赌钱,不纳妾,不常添置衣物,公私分明,不准家人乘用公务车。他起居有规律,早睡早起,以阅读书报为消遣。每日坚持写日记,经年不断。每逢喜庆人家请他证婚,事后要酬谢时,他便劝说人家将钱捐赠给医院、学校等,而不要酬谢他个人。他严于律己的精神,在十里洋场的旧上海堪称难能可贵,不少人把他看作正宗宁波商帮的楷模。秦润卿一生重视修身,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自律,即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节制,自我反省,使遵循道德规范成为自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