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古人曰:“有叶必有枝,有枝必有根;有河必有水,有水必有源。”史氏是个有悠久历史的大姓,它的根源几乎可以说与有文字记载的华夏文明同步,可追溯至五帝的帝喾时代。史佚是周文王的太史官,因官而得姓史。佚的父亲是伯邑考,伯邑考是周文王的儿子,史姓实出周文王之后。为此,宁波史家码村史氏宗祠的山门屋顶上有周文王请在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的姜太公出山的图像,戏台屋顶上有文王推车八百步的塑像,连史姓堂沿屋顶上也是如此,实属与众不同。“家居溧土乡声远,派衍明州世泽长。”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四明史氏始迁祖惟则公和儿子成公因北方战乱频繁,从江苏溧阳徙居慈溪(今江北慈城),又从慈溪迁到鄞县(今鄞州区)。成公生二子。长子讳简,次子讳翰。简公居城中,翰公迁于乡。翰公卒后葬于鄞东手界乡赤城里沙桥,即今天得水墩胡公祠旁,人称史王坟(“农业学大寨”运动时期,史王坟被挑平成大寨田)。子孙庐墓而居,故其地名称为史家墓,因宁波方言“墓”“码”谐音,而后称史家码至今。子孙分上、中、下三宅,也有迁往本县各乡镇或县外、省外者。

族谱绵绵,后裔繁衍。史姓自始迁祖惟则公迁鄞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又以“八行”垂训和十六家训为准绳,终于成了四明之望族,在南宋时出现“一门三宰相,四世二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的辉煌业绩。现在史姓57世孙悠字辈尚有健在,63世孙训字辈如雨后春笋。

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今天,史家码村中已聚居25个姓氏,主姓史姓和其他24姓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婚嫁姻戚,亲如一家,如25朵鲜花在点缀0.9平方公里的千年古村中。他们秀者安于读,勤者安于耕,巧者安于工,精者安于商,各尽其能。

因史无前例的旧村改造及智慧新城开发,史家码村城镇化建设已拉开序幕。盛世修志,纂写村史是人心所向,势在必行。此举上慰故人,下惠子孙,以史为镜,继往开来。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2015年拆迁前将全村村貌摄影成碟,同时,史家码村还被街道定为甬剧之乡和金银彩绣传承基地,留住了一点乡愁。

《史家码村史》行将付梓,这是我村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乘着建设智慧新城与营造和谐和美家园的东风,村民将住进新房,股份制得以落实。我相信史家码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史氏第61世孙

史家码村党支部书记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