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书·文学史与学科史料卷
- 吴秀明
- 2000字
- 2020-06-28 08:37:16
编选说明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一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瞩目。但是,中国当代文学学科水平的整体性提升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去认真关注、深入探究的问题还很多。特别是当代文学史写作与学科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对于一些根本性问题,更是众说纷纭。在此,我们想特别提出当代文学史与学科发展最基础的问题——文献史料建设,于是编选了本卷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与学科建设,反映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可归属于学术史范畴。这种学术活动,虽以中国大陆为主体,却也不能忽视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因此,我们在编选这一卷史料时,在凸显中国大陆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予以全球视野下的观照。
本卷所选史料,大都散见于各种中文报刊,有的是档案文献,或者内部资料,有的则选自相关论著。所有史料,大致按照发表的时间先后次序编排。由于某些文章属于长篇宏论,限于本卷篇幅,根据其文献史料价值和影响程度,采取以下编选原则:重要文献收入全文,次要文献节选,不大重要但部分内容有史料价值或有影响者则摘录。
下面,就所编选的史料之大体分类并作简要说明。
一是文件与规定。
这里收入的是官方(主要是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对当代文学学科起到重大影响的文件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编写的影响,已受学者重视。但少有人注意到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与规定,起先它们对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的影响并不大。虽然高等学校响应教育部号召,积极引进苏联教材,以苏联为蓝本修订教学大纲,但是中国文学、历史、教育史等文科专业教材,仍需要靠自己编写。而有领导有计划地全面开展自编教材工作,要从1956年算起。这年1月,高教部发出《高等学校教材编写暂行办法》要求组织高校教师,“密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编写适合中国高等学校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从此,高等学校自编教材有步骤、有计划开展。据1957年初的初步统计,高等学校自编教科书虽然数量不多,但讲义已有3400多种,其中,文学类约170种。最早的几种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如华中师院中文系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写于1958年,196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山东大学中文系编写的《1949—1959中国当代文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部分纲要》(内部铅印,未正式出版)等。由此可见,高教部《高等学校教材编写暂行办法》等文件规定,是了解、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二是事件与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与学科的发展,突出反映在一定时期发生的学术事件和引起学界关注和热议的问题上。比如,开始于1988年的“重写文学史”,在学界引起的争论,至今未休。正是在这场持久而浩大的“重写文学史”的讨论、实践中,当代文学史和学科建设中许多重要、关键的问题得到解决。鉴于此,本卷选录了四篇文献,以基础文献为主,同时兼及对“重写文学史”的质疑,以便通过不同文本之间的对话再现当年“重写文学史”事件的轮廓。除了“重写文学史”之外,我们还选取了另外几个在当代文学研究中比较有影响的“事件与问题”,它们分别是“当代文学史宜否入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整体文学观”“‘再解读’与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重返八十年代”。
三是评价与探索。
“评价”指的是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整体评估,这是事关当代文学及其学科地位的重大问题。对当代文学史与学科发展的“探索”,则显示了这门学科获得新的发展的可能,预示了该学科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这两方面(评价与探索)的文献史料十分丰富,从中梳爬、遴选若干,呈现出来供研究者阅读、使用,是很有意义的。限于篇幅,我们仅选取四个重要且广受关注的问题,即当代文学的评价、“十七年”文学评价、“红色经典”的价值、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及其探索。
四是时间与空间。
就中国当代文学史与学科而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的相关文献史料令人印象深刻。从时间维度来说,当代文学史的上下限问题,长期存在较大分歧,这一点透露了这门学科尚未稳定,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甚至引发了对当代文学史入史、当代文学学科合法性的一些质疑。在此背景下,打通现、当代文学的呼声被重新提及,引起热议。再从空间维度来看,存在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那些长期被遮蔽或被忽视的少数民族文学、港澳台文学以及通俗文学,能否入中国当代文学史以及怎样入史,成为当代文学史与学科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由此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相关文献资料。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类史料,虽有一定代表性或有一定的影响,却不能反映中国当代文学史与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比如,海外中国当代文学史与学科史料,仅收入数篇,这显然只是冰山一角。限于篇幅,一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或者忍痛全文放弃,或者只能节选、摘录。因此,就本卷而言,挂一漏万,颇有遗珠之憾。只好期待将来,携手有志于此的学界同仁共同补缺!
付祥喜
2013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