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植物的文化属性

植物景观不仅是单纯的自然和生态现象,也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因此植物也被赋予了各种文化的内涵。人们追求在植物景观中感受自然的美妙、宇宙的玄远、天地间的高深和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的哲理。

植物的文化属性来自植物的美感特征,即人们对植物独特的喜爱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意象和感情。植物景观文化是通过植物的形、色、香、声、韵等自然特征,营造出寄情于景的环境而实现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园林景观文化也是当今景观植物配置的基本理念。

植物文化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所产生的独特美感情境。所谓“触景生情”正是人们被大自然的美所感动而上升的情感空间。情景交融是自然美与人的审美观的相互融合,综合体现了植物性格与观赏感受的一致性,表现了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审美、情感和意向。

2.2.1 植物与文学诗词

全球植物种类繁多,形态万千,色彩丰富,植物的自然美深深地吸引着人们。但人们喜爱植物并不完全停留在形态的观赏上,还喜欢把自身的感情赋予植物之上,把植物比喻人的性格,用非常优美的词汇赞赏它。如“松竹梅——岁寒三友”,赞赏冬天不畏寒冷的植物——松树、竹子、梅花三者傲寒的坚强性格。又如松树称为“不老松”,比喻万古长青,象征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梅花“傲雪怒放”,形容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赞扬其纯洁的品格;竹子空腹杆直,寓意虚心清秀,刚正不阿,颂扬其高风亮节的品德等。

松竹梅——岁寒三友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借助植物的美感特征以抒发内心的美感情怀。白居易在《养竹记》中写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之于草本,犹贤之于众庶”。苏东坡写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句。可见古人对竹子的个性特征有着独特的喜好,这种感受是基于我国传统的文化,赋予竹子潇洒、高节、虚心的文化内涵之上。这种象征手法来自于大众的审美情趣,来自于民族习惯,来自于地方文化与风俗。

竹子具有潇潇音韵之胜

我国传统诗歌文学与植物景观有着密切的关联。文人描写的自然风景,并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了情意与思想境界,加深了诗歌文学的风韵和意境。譬如描写春天“桃红柳绿”“麦苗青,菜花黄”“一树独先天下春”;描写夏天“风吹枝摇,虫鸣林喧”“散布花香,招蜂引蝶”;描写秋天“万紫千红”“万山红遍”“果实累累”“联翩桂花坠秋月”“桂花秋皎洁”;描写冬天“银装素裹”“寒雪探梅”“冬深梅不寒”等。描写四季植物景色时这样写道:“春则花柳争艳,夏则荷柳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瑞雪飞瑶。”这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喜爱欣赏自然风景,自然植物景色是古人写诗作画的创作之源。陶冶情操,求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审美享受,这是人们的天性所在。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也达到了养目清心、充沛精神之目的。

有关描绘植物风景的诗文有“山姿雄伟,植苍松翠柏,山更显得苍润气拔;水态轻盈,池中放莲,岸边植柳,柳间夹桃,方显得柔和恬静”“窗前月下若见梅花含笑,竹影摇曳”“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风生寒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微,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等。以上富有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观的描述,可以为植物配置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桃红柳绿

柳垂荷塘

修竹千竿

瑞雪红梅

岸边植柳

水上放莲

果实累累

亭台楼阁

文学诗句的美妙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一幅幅美丽精彩的植物景色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为我们造景构思增添了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不同季节的代表性植物有了清楚的认识,这一点尤其在体现季相景观植物配置时有很大的帮助。

2.2.2 植物与传统绘画

我国传统绘画中绝大多数的题材都与植物有关。唐宋时期,社会昌盛,庶民生活富裕安定,诗画艺术发展到登峰造极之地,私家造园兴起。文人造园将诗情画意揉进了壶中天地,有许多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都来自于文人画本。因此,园林景观的特色明显,景如画,画似景。至明清时期,已有大批文人画家参与了造园,小小的景园浓缩了无限美丽的自然境界。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小中见大,充满了诗情画意。小小庭园的朴实与自然美丽成了文人士大夫抒发情感的梦中天地,不可否认庭园中的植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庭园中的植物,花开花落,流红滴翠。漫步弯曲小道之间,可以感受到树木的气息、花草的芬芳和悠然的天籁,领略到清新隽永的情意。不同审美经验的人因此而浮想联翩,产生出不同的审美心理和情感意境。

古画中我们常常看到描绘古老沧桑的大树,很富有诗意。在庭园植物景观中种植一棵有年岁的大树,在视觉中一样富有美感和诗意,很易“触景生情”打动人心。这就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寻找的景观构成的特别要素,适当地点缀场景特色,使环境更加生动、富有魅力。植物景色可以孕育和产生诗情画意的美好心境,树木花草的色彩及沁人心脾的清香,让人们享受到陶醉于自然怀抱中的美感。许多优秀的园林作品往往是在优美的山水诗、山水画的影响和启迪下创作的,得益于优美的山水诗画。园林景观营造与画家画风景画一样,不是模拟自然,而是抓住自然风景中最动人的因素进行抽象概括的描绘。我们景观营造师在营造过程中表达的是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以及被自然环境唤起的真实情感,展现的是某种艺术品质,如环境的自然美丽、和谐安定、安全宁静等。

山水风景画

(本图引自昵图网)

国画——松竹梅

(本图引自昵图网)

通过南北山水画的分析可以看到,一般北方的私家庭园中喜爱种植松树、柏木、核桃、柿树、榆树、槐树、海棠等;而南方的私家庭园中喜爱种植玉兰、梅花、桂花、蜡梅、牡丹、竹子、芭蕉等,这些都是南北方画家常画的内容和题材。北方画家爱画松,南方画家爱画竹。江南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很有名,可见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最容易产生画意和美感的元素之一。我们在植物景观营造中可以借助诗情画意来构思我们的造景方案,因此学点美学、文学、绘画、书法,从中汲取更多的创作灵感,这对植物景观的营造会有很大的帮助。

2.2.3 植物与意境表达

植物景观的意境是千余年来我国历代园林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我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魅力所在。追求植物景观的意境表现,是通过对各种自然植物的理解,用艺术手法集中再现自然之美,是在一定审美基础上的提升和发展。

植物景观意境的创造要通过植物的艺术布局来引发观赏者的美感情趣。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中蕴藏着历史、文化与空间的情结,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文化、意境和独特的空间情调。植物自然生态意象的创造和整体空间色彩布局都需要精心设计,注重植物的形态、色彩以及四季特性的不同搭配,营造独特的环境氛围,让人们通过视觉感受,联想而产生一些美感意境。还可以通过植物花色、叶色、树影、声响等传递风、云、日、月、四季等自然变化的信息,创造一种与自然浑为一体的植物景观意象。

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式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元素,具有其它材料所不能比拟的魅力。如古人形容竹林:“竹子有清脆欲滴、四时一贯的色泽之美,也有潇潇的音韵之胜,更有含露吐雾、滴沥空庭的意境之妙。”古人常用诗词、绘画描写庭园环境美如画的意境,这就告诉我们,作为现代的景观营造师更需要在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内心世界的丰富上多下功夫。因为有意境的植物景观更耐人寻味,引发兴趣联想,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植物景观本身可以体现意境效果,植物与园林山水、建筑等其它元素结合时更能体现综合性意境效果,给予观赏者以情境的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的产生是物与我的交融,即审美主体与客体交流的结果。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空间,与自然植物景观密不可分。

竹子含露吐雾滴沥空庭

除此之外,还有些民间流传的吉祥语也与植物有关。例如常用谐音表达一种吉祥,蕴藏和体现了民俗文化的历史内涵。如桂花的“桂”与“贵”谐音,因此桂花在古代常比喻为“贵子”“富贵”;枇杷象征“多子多福”;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牡丹称为“富贵花”;比喻生活好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等,都是来自民间的吉祥语。讨个吉利体现了老百姓追求理想生活,实现美好愿望的真实朴素的美好情感。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参考,以求景观意象能吻合广大老百姓的审美心理需求。

植物景观意境创造基于造景者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之上。因此,平时多学习和积累文化知识以及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对植物景观意境的创造很有必要。

枇杷——寓意“多子多福”

石榴——寓意“多子多孙”

桂花果实(桂子)——谐音“贵子”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牡丹——寓意“富贵吉祥”

2.2.4 植物与风水禁忌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营造之中大多渗透着风水学的理念。植物造景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应当从风水学当中汲取营养。把风水学中方位相关原理与均衡性原则及植物本身的四季相应原则应用于植物造景过程之中,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风水禁忌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意境体现,而且大部分禁忌其实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民间传统的树木栽植禁忌,就是风水学均衡原则的体现。根据风水学的观点,树木的形态影响着周围的环境,树木可利人也可害人,故在植物造景过程之中应当考虑避凶趋吉。

房屋的门窗是主要纳气之口,树干忌立于门窗前,因为人居环境的宇宙能量以微波形态不断作用于房宅。微波试验证明,细小的一根针立于微波天线纳气(波)之口处,即出现驻波干扰。由此观之,传统的风水观念忌在门窗前立树立干,不仅是传统经验方面的认识,也是科学上的正确认识。

庭院门前忌立木

庭院门前忌植物过多

房屋旁忌植大树

门前通透采光好

门前空旷采光好

风水学的阴阳均衡原则也直接影响着现代园林的植物造景。一般来说,现代别墅的前院布置,通常会种植大片草坪,在草坪与建筑相邻部位或前门小路两侧种植花木。均衡性原则就要求大面积草坪与大型乔木、小型灌木相平衡,在数量和色彩上、水平和竖向上保持一致,尽量体现变化,高低错落有致。与季相变化相和谐的原则,是风水学易学原理与环境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环境与时空的优选。易经中“生生不息”的变化思想,直接影响到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也影响到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学追求。

风水学罗盘中的方位有着与季节相对应的含义,风水学著名典籍《黄帝宅经》就记载着“以草木为毛发”的观点。“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雅然。”风水学强调植物配置能反映季相变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是相一致的。

植物景观优美、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

植物景观优美、天人合一的别墅庭院环境

“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的风水学也要求植物造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例如,传统园林中要种植有利于春季欣赏的玉兰、海棠、桃花,也要栽植有利于夏季欣赏的荷花、芭蕉,有利于秋季欣赏的菊花、石榴、桂花,有利于冬季欣赏的松柏、梅花等。在植物配置上要求春夏景物疏朗明快,从而表现出冬夏有别的季节变化。对庭院植物一般要求灌木多于乔木,落叶树多于常绿树。当然,植物本身也具有四季变化的特点,树木有抽枝、发芽、吐叶、落叶的变化,而花草有花开花落的过程。融入到这种变化当中进行欣赏和观察,就是风水学当中“天人合一”内涵的真正体现。

小桥、流水、人家,植物景观优美的别墅庭院环境

有山有水、植物景观优美的别墅庭院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