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文化

一、城市文化的概念

城市是一定非农业人口的聚集地和一定层级的地域、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是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完全不同于乡村的聚居方式。城市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情境的开始。城市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中心,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结晶,更是孕育文化的摇篮。我国城市哲学家任平认为:“认识一个城市,就是要认识这一城市的文化与文明,认识城市人的共同的或有差异的生活风格、行为方式、道德观念与价值向度。”任平.时尚与冲突——城市文化功能与结构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城市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形态,是文化的体现,而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世界上的城市千差万别,其根本的差异就是各个城市所体现的文化的千差万别。姚朝文.城市文化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关于城市文化,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给出了经典的定义:人类生活于社会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一切城市社会所获得的任何能力及习惯。城市文化是随着城市的产生、发展而形成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繁荣程度、人文底蕴都是其产生的土壤。一个城市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越是多样化,城市的集聚特性就越复杂、越有个性,城市也因此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形象。城市的文化特性是城市间的民族差异、历史差异、传统差异、宗教差异等的体现,是城市应保存的有价值的文化内涵,也是一个城市得以延续的重要内容。诸山.生态学视阈下的城市文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二、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公共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和,具有以下主要构成要素:

(一)地理环境

城市的地理环境是城市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物质形态,是形成城市文化的基础,它包括城市所处的位置以及由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气候、地形、土壤等。地理位置自古以来都是城市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海优势使得贸易可以盛行,傍山优势可以使旅游或者采矿盛行,这些都有利于城市的崛起,于是城市文化便在此形成。

(二)历史基础

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给城市留下历史文化遗产,除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来源于历史资源,包括历史朝代更替、历史事件、历史灾难、历史工程、历史记载、历史文物以及考古成果等。

(三)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条件是指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居民的收入、城市的基本建设、商贸经济、文化设施等。

(四)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俗具有多样性。人们往往将由不同的自然条件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为“风”,而将由不同的社会文化造成的行为规则称为“俗”。民俗风情涉及面极广,涵盖了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岁时节日、民间观念、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

(五)社会风尚

社会风尚即社会风气,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状况的综合反映,是人们所展现出来的总体的精神面貌,一个城市的社会风尚是这个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小到遵守交通秩序、礼让排队,大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社会风尚从来都是一个城市文化与文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