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REFACE

爵士音乐于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南部的港口城市新奥尔良。作为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爵士音乐充满了自由、创新和适变的美国精神,突破了高贵和低下的阶层桎梏,摆脱了传统和古典音乐形式的束缚。非洲黑人的音乐力量在爵士音乐中得到了弘扬,人类即兴奔放的情感宣泄在爵士音乐中获得了淋漓酣畅的表达。

在世界进入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21世纪,爵士音乐也加快了全球化传播的步伐。一方面,美国外交部门继续将爵士音乐作为美国文化的象征,通过富布赖特专家项目和驻外使领馆等渠道向世界各地派遣“爵士大使”,表达文化友好;另一方面,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传播,爵士音乐已经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爵士专业已经遍布全球的高等院校,真正成为一个全球文化现象。“爵士世界主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正是世界各国逐渐将爵士音乐拥入各自文化的怀抱。在增进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同时,爵士音乐正呈现出“去美国化”的倾向,变成一种世界文化。

中国是爵士音乐传入最早的亚洲国家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许多民间“爵士大使”为了中国和亚洲地区爵士音乐的发展及沟通中西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爵士音乐刚刚诞生不久,美国爵士音乐家威棣·史密斯(Whitey Smith)便来到了中国,长期生活在上海;从1926年开始,被称为“第一位亚洲爵士大使”的著名美国爵士音乐家特迪·威德福(Teddy Weаtherford)在上海、孟买、吉隆坡、新加坡等地演出和生活;爵士小号演奏大师巴克·克莱顿(Buck Clаyton)在上海的两年生活更成为学界津津乐道的轶事。受爵士音乐的影响,“华语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在极为开放和国际化的环境下,创作了大量的“时代曲”,开创了中国爵士音乐和流行音乐发展的新道路,影响了整个华语地区流行音乐的历史进程。

2011年,历史上获得过富布赖特基金资助次数最多(八次)的美国爵士音乐家汤姆·史密斯(Tom Smith)加盟宁波大学,工作三年,并于2012年成为DownBeat 杂志当年世界范围内唯一入选“爵士教育名人堂”的爵士音乐家。该荣誉用以表彰他在宁波大学全职工作期间为中国爵士音乐的教育和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13年,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教授萨利姆·华盛顿(Sаlim Wаshington)来到宁波大学,成为第一位以富布赖特专家身份被美国政府派往中国(台港澳地区除外)的爵士音乐家,并在任教期间创作了爵士作品《宁波》。与此同时,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爵士音乐教授尼尔·伦纳德(Neil Leonаrd)、著名爵士演奏家蒂娅·富勒(Tiа Fuller)、伯内特·汤普森(Burnett Thompson)和加拿大著名爵士钢琴演奏家戴维·布雷德(Dаvid Brаid)等人作为客座艺术家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访问宁波大学,进行教学和演出活动。

2014年年底,在我和时任英国萨尔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Sаlford)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托尼·威尔顿(Tony Whyton)的共同倡议下,宁波大学艺术学院和萨尔福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决定于2015年1月在中国宁波共同举办“首届爵士世界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与“东方音乐学会第八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召开。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互联网语境中中外音乐交互影响研究”资助一次国际交流活动,会议得到了课题的经费支持以及课题组成员的积极组织和精心安排。会议通知发出后,收到了世界各地提交的论文提要60余篇,最后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韩国、荷兰、俄罗斯、蒙古、德国以及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的13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及研究机构的7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发表的论文以英文研究成果为主,论文宣讲以中英文双语同步翻译方式进行,与会学者围绕着世界范围内爵士音乐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音乐形态和美学观念等内容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深入研讨和交流。

本书收录的是此次会议上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文集的出版是对会议成果的总结和展示,也是为进一步深入进行中外爵士音乐交流史研究的一次学术准备。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推动中外音乐学家对包括爵士体裁在内的世界音乐的交互影响和传播研究进行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推动国内学术界在当代爵士和流行音乐的研究领域走向更加开放与全面的国际化。最后,感谢各位中外作者对本书出版的支持,特别是托尼·威尔顿教授和萨里·施罗德(Sаry Schröder)博士在最后编纂和校订阶段为本书出版所做的无私贡献。

喻辉

2016年秋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