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城市空间组织模式与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 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项目组
- 4500字
- 2020-06-28 09:25:16
二、世界城市走向智能化发展
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地区和城市都先后推出了新的城市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各自应对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智能化”日益成为全球越来越多城市的共同愿景和目标。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有国家馆的展示内容的分析也表明,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未来的集体判断。从政策体系的完整性、组织架构的建立以及实施的侧重点来看,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及各城市都有所侧重,其中又以“欧美日韩新”的智能城市建设最具代表性。
(一)欧盟——起步早、政策体系完备、覆盖面广、资金充足、组织健全,侧重清洁能源及政府服务领域
欧盟最早在2000年6月就已经发布了《E-欧洲2002行动计划》(E-Europe 2002 Action Plan),并在2002年该计划结束时及时更新为《E-欧洲2005行动计划》(E-Europe 2005 Action Plan);之后,又相继推出了《“i2010”战略》(2005年)、《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 ——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2009年)、《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2009年)、《欧洲2020战略》(European 2020)(2010年)、《欧洲数字化议程》(The Digital Agenda)(2010年)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欧洲2020战略》(European 2020)提出了三项重点任务——智慧型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其中智慧型增长涵盖了智能城市建设的主要方面。《欧洲数字化议程》提出了七大重点领域:一是要在欧盟建立单一的充满活力的数字化市场;二是改进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制定,提高可操作性;三是增强网络安全;四是实现高速和超高速互联网连接;五是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前沿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六是提高数字素养、数字技能和数字包容;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产生社会效益,例如信息技术用于节能环保和帮助老年人等。
在科研计划与资金支持方面,早在2007年,欧盟就推出了为期6年、总预算达到505亿欧元的《欧盟第七框架计划》(7th Framework Programme, FP7),这个计划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官方科技合作计划。该计划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参与国家多,其中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簇涉及智能城市的关键技术。该计划在2013年到期后,又在其基础上推出FP8,时间跨度不变,研究经费则达到创纪录的800亿欧元。此外,欧盟还于2007年推出《竞争力和创新框架项目(2014—2020)》(Competitiveness and Innovation Framework Programme(2014—2020)),用于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其下辖三个具体资助方向:企业创新计划(Enterprise Innovation Program, EIP)、信息沟通技术与政策支持计划(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Policy Support Program, ICT-PSP)以及欧洲智慧能源计划(Intelligent Energy for Europe, IEE)。
除此之外,不少官方或非官方的泛区域协调组织也是推进欧盟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一些组织直接受到欧盟官方类似FP7科研项目的资助,如“开放城市计划”(Open Cities)和“城市SDK代码计划”(City SDK),负责微观层面智能技术的推广;另一些则是欧盟的常设机构,如“‘火球’组织”(Fireball)和“市长公约”(Covenant of Mayors)等,它们的工作范围与智能城市的建设密切相关,主攻政企间多方协调与项目管理。总体来看,欧盟作为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在组织、协调、推进欧洲各国智能城市的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堪称典范。
在欧盟智能城市的总体政策框架下,欧盟各成员国相继出台政策,力推智能城市建设。以制造业著称的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2013年,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发布了《信息产业战略》(Information Economy Strategy),意在支持本土信息产业,尤其是大数据行业的发展;2012年,意大利数据署(Italian Digital Agency, AgID)宣布成立以协调政府层面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推广过程中的各项行动,同时由68座城市参与的全国城市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talian Municipalities, ANCI)增设了智能城市观察委员。
在城市层面,以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赫尔辛基、伯明翰等为代表的欧洲大中城市,结合城市长远的节能减排和数字城市建设计划,成立负责机构,引入企业和技术,与政府部门合作。阿姆斯特丹的《新阿姆斯特丹气候计划》(New Amsterdam Climate)、伯明翰的《智能城市愿景》(Smart City Commission Vision)、哥本哈根的《哥本哈根2025战略》(2025 strategy of Copenhagen)是城市战略文件的代表。相应地,阿姆斯特丹智能城市(Amsterdam Smart City,简称ASC)、数字伯明翰(Digital Birmingham)、哥本哈根绿色之国(State of Green)是公私合作机构,致力于推进各自城市的智能城市建设。
(二)美国——市场主导、民间参与,政策面重点关注信息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
美国的智能城市建设可上溯自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个投资超千亿美元的庞大计划奠定了美国今日在信息技术领域无可匹敌的地位。而“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就源自IBM公司“智慧地球”概念。IBM与美国智库机构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 ITIF)共同向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一份报告——《复苏的数字化之路:一个创造工作机会、促进生产和复兴美国的刺激计划》(The Digital Road to Recover: A Stimulus Plan to Create Jobs, Boost Productivity and Revitalize America),建议将ICT投资作为在短期内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引爆点。2010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对外公布了未来10年美国的高速宽带发展计划,拟将目前的宽带网速度提高25倍,到2020年以前,让1亿户美国家庭互联网传输的平均速度从现在的4Mb/s提高到100Mb/s。
鉴于庞大的汽车拥有量和较高的人均能耗,美国非常重视保障能源安全,自2003年开始出台一系列包括规划、经济法案、输电规划路线图等宏观规划,如《电网2030规划》《建设电网2030的路线图》《能源政策法》《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2007》《能源独立安全法》等,全力支持智能电网的建设。此外,美国能源部还建立了一个智能电网特别行动小组(Smart Grid Task Force),确保、协调和整合联邦政府内各机构在智能电网技术、实践和服务方面的各项活动。美国新近出台的总额达7870亿美元的《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重点支持包括智能电网在内的节能建筑、宽带基础设施和医疗产业的发展,给予相关产业直接投资、补贴与减免税结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总的来说,美国的智能城市发展战略相对务实,对信息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给予了特别关注。
在城市层面,IBM、思科等信息产业巨头积极与如迪比克、圣何塞、伦布、南本德等城市的地方政府开展合作,推广包括供水、供电、交通等在内的基础设施智能化技术,打造智能响应的公共服务网络。随着越来越多城市效仿圣弗朗西斯科市开放自己的政府数据库,政府和民间共同合力促成诸如公民黑客日、公民黑客(Civic Hacker)等活动和组织的兴起。
(三)日本——三大战略应对高龄少子和国际竞争,提供完善领先的智能化低碳化公共服务体系
日本从2001年开始,相继提出了“e-Japan”“u-Japan”和“i-Japan”三个重要战略。从最初的宽带化战略“e-Japan”到泛在网络建设战略“u-Japan”,再到以人为本的数字化社会战略“i-Japan”,日本的智能城市战略逐步深入,逐渐成熟。2009年7月推出的“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
为了推动智能城市在日本的落地,2010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多个申请城市中,最终选定北九州市、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府四个城市作为国家级试点城市(见图1.1),大力推进智能能源管理、可再生能源、智能化社区的建设。与此同时,日本还积极参与智能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由大企业牵头,向海外积极输出成熟的技术,竞争美国夏威夷、印度“德里——孟买工业大动脉构想”、法国里昂等城市的建设工程。
图1.1 日本四个国家级智能城市试点门户网站(资料来源:http://jscp.nepc.or.jp/cn)
(四)韩国——深度融合、无处不在的智能城市服务
2004年,韩国政府推出了U-Korea(Ubiquitous Korea)发展战略,旨在将韩国的所有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以促进韩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U-Korea战略的核心是“IT839”行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8项服务、3个基础设施、9项技术创新产品。2009年,韩国通过了U-City综合计划,将U-City(Ubiquitous City)建设纳入国家预算,在未来5年投入4900亿韩元(约合4.15亿美元)支撑U-City建设。韩国对U-City的官方定义为:在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城市基础设施之中搭建融合信息通信技术的泛在网平台,实现可随时随地提供交通、环境、福利等各种泛在网服务的城市。全韩国的U-City建设规划与管理由政府国土海洋部负责,该部为U-City建设制定了两大目标与四大推进战略。两大目标包括培育U-City新型产业和向国外推广U-City模式;四大推进战略围绕制度、技术、产业和人才展开。目前,韩国有40多个地区正在建设U-City,各广域地方政府均有为期5~10年的U-City规划,除了已有的首尔、釜山、仁川等6个地区外,一些新城如松岛市、世宗市、华城东滩市也在积极推广U-City。
(五)新加坡——打造ICT驱动的全球竞争力优势
作为一个国土狭小而人口众多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发展受益于亚欧中转贸易中无可取代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地位。新加坡一直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国家信息与通讯发展管理局(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 of Singapore, iDA)在信息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以《国家电脑化计划》《国家科技计划》《信息与应用整合平台——ICT计划》《电子政府2015计划》等战略为代表。2006年,新加坡发布为期10年的《智能国2015计划》(Intelligent Nation 2015),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发展ICT产业,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以ICT驱动的智能化国度和全球化都市,塑造新加坡可持续的竞争力。该计划2014年到期时更新为《智慧国2025计划》(Smart Nation 2025),进一步推进智能技术的普及。
目前,新加坡正着手将裕廊湖区打造为一个可持续的、智能和互联的、以功能混合为特征的城市区域,为此,iDA与城市再开发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URA)以及建屋发展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 HDB)等政府部门和企业合作,开始了一系列技术试验,其中包括基于由1000个传感器构成的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信号灯系统、智能排队监测系统等。此外,新加坡还在国际上积极推广智能城市的建设经验,承诺帮助印度在其全国范围内打造100个智能城市。
(六)国际经验的启迪
城市智能化发展在不同国家被赋予的战略重要性也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技术进步对城市竞争力和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的决定性影响,而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则是改变和塑造人类社会未来的最关键性驱动力量。当前,世界城市开始向智能发展转型,这种趋势最终将导致全球范围内国家和城市竞争力属性的变化,并将改变全球城市网络格局。我国的城市发展在这样一个革命性变化到来前夕,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发展趋势,并以之为契机改善我国城市发展所面对的各种矛盾问题,强化各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也要谨慎分析智能城市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与不利影响,从而提出顺应中国当前特定时代背景的智能城市发展战略。
从世界各国现有的政策实践可以看出,推动智能城市建设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大城市病”,如资源紧张、能源短缺、交通拥塞等,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智能电网和智能交通又是最主要的实践领域;二是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创新社会服务。简而言之,一方面要守住资源环境的“底线”,另一方面要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线”。
从政策的体系性构建来看(图1.2),各国在推进智能城市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国际组织合作、国家、城市的完善政策架构;在保证自上而下的政策主线基础上,相关企业和科研教育机构的参与弥补了政策在实证方面的不足。同时,智能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参与主体多,政策制定需考虑从发展蓝图到目标细化、从资金来源到组织模式等多方面内容。因此,通过公私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建设智能城市在发达国家渐成主流。
图1.2 智能城市政策制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