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从而来
提起古代科举考试的“八股文”,人们一般认为它就是明太祖所创。其实这是一个不全面的说法。因为,早在明朝以前的唐朝就有了八股文的形式。为什么这样说呢?
考证历史发现,八股文的形式,最早可溯源于唐朝的“帖括”。所谓“帖括”,就是八股文概括地默写某一种经书的注解。唐代虽以诗、赋取士,但并未完全废除读“经”。宋代自王安石秉政,以“经义”试士,学子任治一经,考试时发挥“经义”为文字,这不同于唐代专重记忆注疏原文,考试概括来书写答案的“帖经”,而是发挥对经文意义的理解来写文,因而名为“经义”。
科举考试的八股文的雏形却是形成于元代。元代科举考试,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出题范围限制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中。这就是最早的八股文雏形了。
明代朱元璋洪武三年诏定科举法,应试文仿宋“经义”,其后此种文字讲求格律,八股文的格律形式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