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世界传播之路
茶马古道
1.物物交换时代的茶马互市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而“茶马互市”是唐宋时期我国西部汉藏民族之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其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唐朝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
中原地区的军队和内地民间役使需要马匹,边疆地区的人民需要去油腻、解荤腥的茶叶,于是就有了内地的茶叶和边疆地区良马交易的供需要求,茶马互市就由此而产生了。
2.茶马古道诞生
『茶马互市』是指我国云南、四川等茶叶原产地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茶易马、以马易茶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贸易繁荣,并造就了后来的『茶马古道』。
长期以来,边疆地区的人们都以马奶、羊肉等为食,食物腥腻又缺乏维生素,茶马互市让藏族人民尝到了茶叶的好处,既解腥腻又补充维生素,由此对这种神奇的物质产生了强烈的需求,他们运送大量的马匹、动物毛片、药材等去中原地区交换,而中原地区的茶叶、布匹等也不断运送而来,这些商品在高原深谷中来往不息,逐渐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后来,茶马古道不断延伸,并开始向尼泊尔、印度等一些国家输送茶叶。
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马帮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交通运输方式,也是茶马古道的主要运载手段。我们可以想象,一千多年前,那些开辟茶马古道的探险家们,沿着滇、藏、川之间大大小小的支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餐露宿地艰难行进,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往边疆、域外的经贸之路。他们凭借自己的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一条通往茶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传播着我国的茶 文化。
3.茶马古道的主要路线
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两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本书主要给大家介绍茶马古道的两条主线:
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
一条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
海上茶叶之路
1.茶香飘万里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需要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媒介,茶叶就是我国与世界文明融合的重要媒介之一。中国的茶叶、茶文化自唐代开始就通过东海源源输往日本、朝鲜半岛等东亚及东南亚各地,是一种通过僧侣传播、茶禅一味的文化交流。清朝年间,茶叶开始通过海路传播到欧美各国,属于商业贸易。
茶马互市主要路线图
中国茶叶通过海路传播给西方国家,一方面是外国人很喜欢中国茶叶,另一方面是清末国力不足,清政府不得不投其所好,用茶叶与之交易。所以,对清末的海上茶叶来讲,对内既为国库所关,对外复为安危所系。
2.海路传播
公元805年(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僧人最澄到我国的天台山国清寺拜师学经,归国时不仅学到了正宗的天台宗传授方法和独特的大乘元顿戒,还带回了大量的茶籽种在近江(今贺滋县)坂本的吉神社,这就是中国茶叶传到日本的最早记录。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将茶叶运输到越南、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将中国茶叶传入亚洲、欧洲、非洲的路径,有人称它为“海上茶叶之路”。
1606年,荷兰商人就凭借航海的优势,从中国澳门贩茶到印度尼西亚。次年,荷兰人直接从中国运茶回国,并将茶叶逐渐传播到英、法等国。尽管茶叶初次进入欧洲时,就引起了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浓厚兴趣,但在当时的西方,茶价非常昂贵,茶并未真正被列入日常饮品中,只是宫廷贵族、豪门世家等上层社会社交礼仪的奢侈品。直到17世纪下半期,中国的茶叶才经过海路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世界各地。茶叶输入量的骤增使得茶价逐渐平抑,茶香才开始遍及西方整个社会。
茶闻轶事
世界各国“茶”的读音
茶文化海上传播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