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根本在于保护五脏

脏腑健康关系到人体健康之本

五脏是人体的核心,是人体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五脏健康的首要特征是“坚固”,只有这道防线固若金汤,人体的健康才有保障。同时,五脏主收藏,藏而不漏是为“坚固”。从最浅显的意思上讲,五脏大小适合,位置稳固,就是健康的状态。

五脏健康,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都能得到滋养,人体能够保持健康状态。这是因为五脏健康是气血充盈的前提条件,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吃进去的食物被胃受纳,初步腐熟,精华部分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脾把水谷精微转化成气血,并催动其运行,人体才能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其他四个脏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造血,但是也间接地发挥了作用。肾藏精、肝藏血,有储存运输气血的功效,心为君、肺为宰辅,统一调度气血的运行。

治疗疾病,不如预防疾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芽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意思是“圣人不会等到病重才采取行动,而是在没有生病时积极预防,不会等到战乱之后才想着治理国家,而是在和平时期就致力于消除战乱的可能。”“等到生病了才去治疗,等到天下大乱了才去治理,就好比是临渴掘井,开战了才铸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吗?”

治未病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治疗还没有出现的疾病,或即将发生的疾病上,也就是预防疾病,因为预防疾病永远比治疗疾病更容易,付出的代价也更小。古人总结了养生的三个层次:预防、检控和治疗。认为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即在病情发作前就根除,可以说这就是养生思想的精华部分。

聪明人会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就注重养生,让疾病没有发作的机会,他们总是精力旺盛,体力充足。也有些人平时很不重视保养身体,他们经常感到体力不足,精神不佳,等到疾病发作时才想着求医问药,但是此时往往已经病重,想要治好就要花大力气了。

如何才能做到“治未病”

首先要保持愉悦的精神情志。养生是以调摄精神情志,没有杂念,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为宗旨。心情要舒畅、心胸要开朗,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这样才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

其次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要科学,三餐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老人由于消化功能有所退化,不宜食用过于油腻、生硬的食物;不抽烟,少喝酒;作息要正常,如果做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至少也应该保证足够的睡眠;运动要适量,坚持每天都运动,呼吸室外新鲜空气,避免力度过强的运动;性生活要节制,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最好禁止性生活。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尽量改善居住环境的卫生条件,保持干净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多洗手,勤洗澡。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房间里的卫生,按时打扫房间卫生,确保细菌和病毒没有滋生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