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共享经济的特征

基于互联网平台

共享经济模式并非近几年的产物,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共享经济的模式,那么,过去的共享经济模式与现在的共享经济模式有什么不同呢?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部分农村种庄稼靠的还是人力,最高级的就是几家几户合养一头牛,谁来提供草料,谁来照顾牛,都有一个大致的分工,等到农忙的时候,用牛来耕地,几个家庭轮流使用。其实,这就是一种共享模式,但那时候的共享主要受地域的限制,以共用一头牛来说,都是本村的村民来共同饲养一头牛。

后来,经济发展了,不再用牛耕地,有了专门用于耕地、收割庄稼的大型收割机。但因价格昂贵,一般家庭是买不起的,常常是十里八乡才有一个收割机,为了尽快将粮食颗粒归仓,常常需要派人专门去联系收割机司机,甚至跟在他们的身后,耗时耗力,效率非常低。

有时还会出现一种现象,有人新买了收割机,因为十里八乡的人不知道,没有人找他收割庄稼,其他人的收割机非常忙碌,而他的收割机却闲置,没钱赚。

有了互联网尤其是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大大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扩大共享范围

过去,人们可共享的资源只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以养耕牛种庄稼来说,往往以村为单位,邻里之间共同饲养一头牛。再有,人们借生产工具也局限在与自己住得较近,经常接触的人这样一个很小的范围,因为更多的信息,我们无法获取。

但有了互联网之后,人们租借物品的范围就可以扩大了,一来有了共享平台,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二来我们可以超出自己所熟知的人群范围,向陌生的人租借物品。

(二)获得对称信息

在过去,我们要租借物品,只能向身边的人租借,或者向身边的人打听,谁有自己所需的物品,对于需求方来说,他是迫切需要这种物品的。而物品的持有者,他可能对持有的物品并不怎么使用,长期闲置,供给者与供需者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无法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互联网日益发达之后,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更加便捷,更加全面,需求方只需将信息发到共享平台网站,就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找到所需的物品,同样,供给方也能迅速知道谁需要自己手中闲置的物品,从而快速地完成交易。

(三)节省时间

过去,我们需要某件物品时,需要去别人家借,有时需要走街串巷,边打听边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有了互联网,只需拿出手机,轻轻一点,想要的物品就呈现在眼前,下单之后,坐在家里等着快递上门就可以了,轻松便捷,最重要的是省了不少时间。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尤其是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才使海量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快速地建立联系,聚集在共享平台,共享平台并不会直接提供产品活服务,只是将供给方与需求方连接在一起,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信用保障。可以说,现在意义上的共享经济离开了互联网,是根本无法正常运转的,还是会让我们回到过去的共享经济模式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