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河磨玉鉴赏与收藏
- 刘道荣 唐旭光
- 3990字
- 2024-11-01 13:56:34
玉石的概述
什么是玉?什么是美玉?
看看古人和前人是如何认定玉石、如何鉴赏玉石的。玉石对华夏文明的影响是悠久而巨大的,可以说玉石文化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古人对玉石的认识十分久远,早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古人就开始使用玉石砍斫工具(发现于迄今超万年的辽宁海城小孤山洞穴中),这件玉器工具不同于普通石器,是真正的透闪石质玉器(软玉),也许这是古人偶然使用软玉制作的工具。然而,新石器时期的阜新兴隆洼文化(迄今约8000年)、沈阳新乐文化(迄今7000多年)和辽宁红山文化(迄今约6000年)出土了大量透闪石质和蛇纹石质玉器,显然这时期的古人已经认识到玉与石的差异。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进程的漫长岁月里,古人翻越千山万水,经过对不同岩石不懈努力的探索,终于认识了解到玉石的性质。为了辨别玉与石,古人还以玉与石的重量来区分,并提出“玉多则重,石多则轻”“玉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六两”。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道“玉,石之美者”,同时又进一步解释“玉,石之美兼五德者”。何为五德?即坚韧的质地、晶莹的光泽、美丽的色彩、细腻温润的纹理、悠扬悦耳的声音。玉必须具备上述五个条件。古人识玉主要根据其质地的颜色、光泽、纹理和密度等方面判断。解释虽略显不足,但已基本反映了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当时的认知条件下亦属难能可贵。
从古人识玉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所指的玉,应该重点指现代矿物学上的和田玉,其成分主要为透闪石矿物,呈纤维状晶体交叉排列,组成油毡状结构,使之具有致密的质地、坚韧的性质、温润的感觉、明快的声音。纯净的玉洁白而细腻,如绵羊白色油脂一般,故而人们习惯称之为羊脂玉,这是玉中上品。其实和田玉内还存在许多致色金属元素,不同的金属元素使玉有的呈青色、有的呈绿色、有的为黑色、有的为黄色,这些有颜色的玉就称为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黄玉等。
今人识玉,仍有广、狭之分。其一,广义的玉,简化的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按我国民俗的传统观念讲,其中不仅包括和田玉(软玉)、翡翠(硬玉),还包括蛇纹石玉、南阳玉(独山玉)、玛瑙(玉髓)、松石、水晶(石英)、孔雀石、青金石、珊瑚等。这种分类在许多考古文献中也被采用,人们往往将那些具有工艺欣赏价值的石器纳入玉或石类器物介绍。其二,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所言的硬玉(翡翠)和和田玉(软玉)是狭义上的玉。其三,我国考古学界权威夏鼐先生也曾主张除软玉、硬玉两类可称玉外,余皆不称为玉,它们的具体名称,可用矿石名来代替。其四,地质学界有人提出,凡有工艺用途的岩石,统归为彩石类,而有工艺要求的矿物则归为宝石类。另有人依透明程度分为宝石、玉石两大类,但在玉石类中仍将低档玉材纳入彩石之列。
析木河磨玉把件
查海文化遗址古玉
红山文化勾云玉佩
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勾云形佩,距今约6000年。
兴隆洼文化玉玦
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玉玦,距今约8000年。
以上四说,若从其一,则没有严格的标准,范围浩大,鉴别极其困难。若从其二,不仅范围过窄,不能满足各方面工作的需要,而且许多古今有名的玉材也要改称为石。若从其三,我国许多传统中的玉材如玉髓、虎睛石等皆为宝石,南阳玉、岫岩(蛇纹石)玉又都成为石了。若从其四,水晶透明度虽与其他宝石无异,但它们习惯上早被视为玉料之一。
综上所述,要给玉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很难,既要注重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也要理解传统的习惯。目前文物界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义供广大爱好者参考。
1.首先要有一定的温润晶莹的质感。
2.硬度通常在摩氏4.5~6.5,不足4.5者视为石,超过6.5者可视为宝石。
3.密度在2.5~3g/cm3为彩石。
4.表现在一块玉料上的颜色,原则上是单纯的一色,即白、青、黄、碧、墨五色中的一色。凡无色,或上述五色以外的其他色及各色混合在一块石料上者,原则上不能视为玉,至少不能称为真正的好玉。
5.必须是天然形成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
还必须指出,构成玉料的上述五个条件,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可以说是迄今所知关于玉料定义中最科学的论断。
笔者认为,严格来说,玉只有透闪石质的和田玉和辉石类的硬玉(翡翠)两类,它们的矿物晶体特殊的排列结构,使它们有着坚韧而细腻、温润而美丽的相同特征。其他诸如蛇纹石玉、南阳玉、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石、水晶、玛瑙等是广泛意义上的玉石,也可以作为玉雕原料,这些玉雕原料既不同于和田玉和硬玉,也不同于质地更软的青田石、寿山石、鸡血石等。
玉石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中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古代玉石文化几乎涵盖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顶礼膜拜神灵、占卜问卦上苍、祈求风调雨顺到祭祀加冕、求医问药、婚配嫁娶、丧葬出殡都离不开玉器。在古代,玉被认为是阳精之纯,能通达天意。因此,那些自称受天之命统治国家的帝王就常把玉作为镇国神器,用来祭祀天地四方并神灵先祖。
不同玉器有不同用途,古人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六器包括璧、琮、圭、璋、琥、璜,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为求长生不老或治病将玉磨成粉食用;为辟邪将玉石雕琢成不同形状器件或陈列或佩戴;古人死后也要用不同形状的玉器将其九窍堵上,甚至为其穿上用玉片制作的金镂或银镂玉衣,认为这样可以保持金身不毁。生活中饮酒用玉盏,吃饭用玉碗,喝水用玉杯,睡觉用玉床、玉枕。历史上人们对玉器的崇拜达到痴迷的程度,在物质上这些对玉石的追求主要是华夏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将玉与人性相结合,融会贯通、水乳交融的结果。
在中国,玉石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影响极其深远。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重视“伦理”和“道德”的教育。儒家崇尚的“礼”在商代甲骨爻辞中作“豐”,又作“珡”,从“爵”和“豆”,表示祭祀至上神或宗主神时,要把两块玉盛在一个器皿里去供养。可见,“礼”起源于用玉对神的祭祀。因此,古代多用玉做成各种礼器用以祭祀、仪仗等。孔子说过:“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以其温润而泽,瑜不掩瑕,气如白虹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视为立世标准。孔子还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也”,君子贵玉是君子从玉中体会到玉的各种美德。所说的“玉,石之美兼五德”,将玉之美德概括得更为精练,五德已是人性化,“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里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这些词句可以解释为玉的温润光泽,使人想到“仁”的品德;玉的致密坚硬,让人联想到“智”的品德;玉有角有棱却不伤人,又让人联想到“义”的品德;玉的垂直下坠,令人想到“礼”;玉的瑜瑕互现,使人想到光明磊落的品德,即“忠”。管子说玉时,曾赞玉有“九德”:“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博彻远,纯而不杀,辞也。”分明是在说人,人与万物相通,人与玉亦相通。真可谓琢磨无尽期,精美无极致。
古人崇拜玉是因为玉有如此多的美德,使得“古之君子必佩玉”,玉能使君子“行有节也”,甚至达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程度。玉质表面温润细腻,内存坚韧质地,这仿佛就像中华民族一样,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内心有磐石般的毅力和恒心,这是中华文明5000年不间断传承下来的根本原因。
玉质致密坚硬、温润光莹,古人将玉的特性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等品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玉又是美丽、富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因而文人常用以比喻许多事物,使许多人、物、事、景为之增辉生色。如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中,称美女为玉人;牛峤《菩萨蛮》“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中,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至于玉容、玉面、玉貌、玉手、玉体、玉肩等,都是古代文人用来赞美面容、面貌、姿态、肌肤和姿色的。白居易《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梁简文帝《乌栖曲》中“朱唇玉面灯前出”里的“玉容”“玉面”,则是指“玉女”了。此外,形容人姿态的还有“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等。玉和金一样,是富贵的象征。“金玉满堂”言及财富之多。“金枝玉叶”是皇族和达官贵人子女的专称。“玉楼宴罢醉和春”中的“玉楼”指华丽的宫殿。有时又指道观。道教等神话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长期以来,玉与仙的传说更是丰富多彩,“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广为流传,以至旧时文人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有神秘之感。玉,还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也常用它来比喻贞操、节义,如“守身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和赞美大自然的景色奇观。槐树花素洁,便有“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之前冠以“玉”字,如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比喻漫天大雪,也颇为壮观。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千样玛瑙万种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玉洁冰清”“玉不琢不成器”“抛砖引玉”“金玉良缘”“锦衣玉食”“金口玉言”“玉骨冰肌”“香消玉殒”“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枝玉叶”等。
析木绿料仿古玉璜
海城小孤山仙人洞发现的最古老的玉片,距今3万~2万年。
析木河磨玉仿古玉琮(苏工)
尺寸:5厘米×5厘米×3.3厘米
此玉琮为良渚仿古件,黄绿色的颜色淡雅脱俗,质地细密,光泽自然,琮身细刻神人兽面纹,古朴庄重,大小适中,雕工细腻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