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走近黄花梨
最早知道黄花梨是在2007年,当时还是懵懵懂懂地在王刚老师的《天下收藏》节目中听说一种这样的木头。因为在我心目中王刚老师不光是与我同城的一位有才情的主持人,更是一位值得我追模的偶像,当时最简单的想法就是从他嘴里说出来文人气很浓的木头那一定是很值得人们去体会与追寻的,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渐渐地去寻找黄花梨。我的第一条所谓黄花梨手串其实并不是自己买的,而是一个女性朋友赠送的,她对我说是一位所谓的高僧赠送给她的……看到这里我估计就会有朋友发现了,为什么你要用这么多“所谓的”来修饰?因为这些统统都是假的,高僧是假的,黄花梨的佛珠也是假的。我之所以后来发现这件东西是冒充的并不是由于它的特征让我觉得有什么不妥,而是因为它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在表面产生了明显的白色结晶,后来经过查证我才真正搞清楚手头的这条东西是缅甸花梨,它会在你不佩戴的时候分泌出一种木蜡,所以在存放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这种效果。
海南黄花梨独特而又神秘,稀缺性也是有目共睹的,曾经王世襄先生做过大量的实物考证证实了明代最好的家具大多采用黄花梨进行制作,但是在资源匮乏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难堪的现实:太多的朋友没有机会见到一件完整的黄花梨精品。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仿古家具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出现,市场上仿古、摹古的家具大量出现,古典家具陈设也成为了一种风尚,但是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渐渐显现:大量的黄花梨仿古家具除了用料上拼拼补补之外还有大量的古代器物造型也只能是照葫芦画瓢,很难再有当年富有人文气息的那种创作了,希望以后的仿古家具能够更多保证材料本身真实性的同时,去理解古代家具设计的一些设计思想与艺术性,让我们的仿古家具能够重回那段属于中国古典家具的辉煌时期。
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很多黄花梨制品品质参差不齐,白皮、上色、画花纹、拼补、胶磨比比皆是,而玩家也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无从下手。胡晓鹏先生的这本书为喜欢黄花梨的玩家提供了许多客观、准确的观点,以及大量的实物图片进行对照,是了解海南黄花梨、选购海南黄花梨的重要参考,带领大家寻根溯源去探究它真正的魅力与高昂价值背后的原因。
为了最大可能地给大家提供一些理性并客观的观点,本书的作者虽然对黄花梨的鉴定已有十余年的宝贵经验,但在创作中又经过多方求证长达两年之久,相信本书的读者一定会与我一样大有收获。
苗宏奎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