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王失守,韩王闻之,方寸大乱,与众臣商议。韩王谓众臣曰:“如今上党道绝,为之奈何?”
韩臣张平回曰:“秦军攻下野王之后,仍继续向上党进发,然韩军无法接应救援,不如割上党以和。”
韩臣韩阳亦附和曰:“如今上党与韩已不能应,迟早上党之地将尽属于秦。如今乘早将其割予秦,以换得秦王息兵。否则待秦攻下上党后,新郑将危。”
韩王再问众臣:“割上党以和,可有异议?”
堂下噤若寒蝉,无人应答。刚从野王死里逃生的冯亭也并未出声。
韩王见许久并未有人反对,便下令道:“如此,由张卿使秦,割上党请和;由韩卿往上党告郡守靳黈撤离上党。即日出发。”
于是,张平入咸阳,进见秦王,谓秦王曰:“我王愿割上党之地予秦,愿大王息兵。”
秦王笑曰:“上党已与韩境道绝,迟早为秦囊中之物。”
张平又言:“大王可不费一兵一卒而得上党,有何不可?”
范雎在一旁向秦王说道:“韩使所言不无道理,兵不血刃而等上党,而使秦有余力攻伐它地。”
张平说道:“应侯不会即得上党,便攻新郑?”
范雎回道:“请韩使放心,秦乃有信之国。若韩割上党,则秦不再攻韩。”
张平说道:“如此甚好。韩与秦密久矣,近年秦频侵韩境,我王却从无憎恨之意。愿往后韩与秦从此交好,不再征伐。”
秦王说道:“韩王能割上党,足见其诚意之深,寡人岂会再侵韩境。”
张平拜谢道:“谢大王英明。”
送走张平,秦王谓范雎道:“寡人本不愿与韩讲和,但方才范叔却主和,寡人便从之。只是寡人不知范叔此举何意?如今上党道绝,上党唾手可得,何须韩主动割让?”
范雎说道:“如今韩已为强弩之末,何时攻伐皆可。既得上党,何不蓄力而调军攻魏、赵?”
秦王说道:“善!那以范叔之见,是先伐赵还是攻魏?”
范雎回道:“赵境甚广,一时半会恐难以攻下。而魏地处中原,得知则可号令天下。”
秦王大喜,说道:“善!就依范叔之计,得上党后,便攻魏。”随后秦王乃遣使往野王传令。
使臣赶至野王,于衙署内宣诏:“大王有令,因韩纳上党予秦求和,大王顾及秦韩交好,故不再攻韩。请武安君于秦魏边境集结兵马,待上党交割完毕,向东攻魏。”
白起回道:“谨遵王命。”
而王言听到此,甚感忧虑。她感觉到灭赵遥遥无期。如今她为灭赵已隐忍了近四十载,而赵却愈发强大,与自己设想相距甚远。她想,秦常年征伐,而赵一直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恐有一日赵将超越秦,称霸诸侯。王言猜测:秦未伐赵,而是攻魏,必为范雎之计。如今即便攻魏大获全胜,但又将消耗几年光阴。而自己已年过半百,恐再无光阴可耗。且攻魏之后,难保秦王会攻赵,兴许会攻齐、攻楚,也未可知。想那范雎,深得秦王宠爱,秦王对他深信不疑。而自己之言,在秦王面前,已是人微言轻。指望别人,不如靠自己,何不用计使秦攻赵。
于是,王言向白起告别,谓其曰:“如今距秦攻魏之日尚远,我想乘此暇余四处游历。”
白起不舍道:“如今战乱频发,王姑娘待在此为好。”
王言说道:“我之剑术足以闯荡江湖,王兄勿忧。”
白起问道:“王姑娘此行多久?”
王言说道:“少则一月,多则三月。”
白起说道:“既如此,让我给王姑娘践行。”
是夜,白起设宴为王言践行,二人同案对坐。因隔日并无军务,白起时不时自斟自饮,致使酩酊大醉。最后,白起自言自语道:“王姑娘,回想第一次见你时,我已对你倾心不已。后与你相处,你之才学,更让在下钦佩。我爱慕你已久,但却不敢开口。与魏澜成亲后,也只能将对你的爱意彻底放在心底。每每想念你时,只能拿出你送我的匕首,睹物思情。如今魏澜已逝,对你之爱又如泉涌,满溢而出。可如今你我都已老矣,出于羞涩,难以启齿。今你随军出征,我得以每日与你相伴。可明日你将离开一段时间,对于我却是度日如年。不知你可否留下,与我相伴。”
听到此,王言知此言乃出于白起真心,而她又何尝不是曾对白起心生爱意,可一想到自己昔日受辱情形,自己怎配得上白起。因此,也就将对白起的爱意埋藏心底。且相比于儿女情长,灭赵之志更为重要。于是,王言搀扶起白起,将其扶到榻上,随后为其盖被。王言于白起枕边发现了那把纯锊匕首,她盯着匕首良久。当年渭水河畔之情景,忽然浮现在她脑海里。王言双眸噙泪,吹灭油灯,转身离去。
次日凌晨,王言骑上纤离,出城疾驰而去。
于上党,百姓听闻上党将割予秦,人心惶惶,一路上举家迁移者比比皆是。韩阳早将韩王之令传达给上党郡守靳黈。靳黈则拖延撤军,谓韩阳曰:“今秦王未答应讲和,贸然撤军,恐得不偿失。”胡阳无奈,只能等张平消息。
王言至上党,换上男装,化名为王羽,后探得靳黈行踪。这天,靳黈与众官吏至酒馆喝酒,王言跟随在后,与靳黈隔桌而坐。王言认真倾听靳黈等人所谈。
靳黈哀叹道:“距离撤离上党之日将近也。”
一官吏说道:“将军何出此言?秦王是战是和,未可知也。”
靳黈回道:“不损一兵一卒而得一郡,何人见此而不心动?”
官吏说道:“那将军为何不早日撤离?”
靳黈回道:“韩军晚一日撤离,秦军则晚一日得到上党,那么韩便多一日喘息。”
这时,王言忽然大笑。靳黈闻之,向王言走来,其侍从甚至有拔刀者。官吏问王言曰:“先生为何发笑?”
王言回道:“执瓶者尚知不可弃瓶,身为太守却将所守之地拱手相让。日后岂止我取笑将军,天下人皆会嘲笑将军。”
靳黈大惭,与众人离去。
不日,张平从咸阳而来,谓靳黈曰:“秦兵分两路伐韩,韩不能自保,今大王许割上党请和。前日秦王已同意,望将军早日撤军,将上党献秦。”
靳黈则说道:“我闻:执瓶者尚知不可弃瓶。虽大王有令,可我身为郡守,郡守之职乃守卫国土,愿大王和您站在我的角度考虑。我请求调上党所有兵力以抵抗秦国,若不能守,我将以死谢罪。”
张平和韩阳好言相劝,靳黈皆不肯撤离。二人无奈,只好回新郑,将此事禀告韩王。韩王曰:“如今已答应秦王和应侯,若不割上党,为欺诈也,后果不堪设想。为之奈何?”
这时,冯亭站出来说道:“大王何不派他人将靳黈换掉。”
韩王说道:“可。便由冯卿前去上党,任郡守,替靳黈之职。”
冯亭得令,即日出发赶往上党。
与此同时,王言为阻韩割让上党,成为靳黈门客,为抵抗秦军出谋划策。冯亭到达上党,将韩王之令告知靳黈。靳黈闻之,闷闷不乐,独自回宅。王言见之,问之曰:“将军为何愁眉苦脸?是否秦军攻来?”
靳黈苦恼道:“大王遣冯亭来替我郡守之位,只为交割上党,组织撤军。”
王言说道:“近日我见城内百姓为修筑城防,极为卖力,多有不愿将上党割予秦者。上党之民对秦极为抵触,宁愿战死,也不愿被秦管辖。”
靳黈说道:“那又如何?百姓不肯,可大王却未顺应民心。上党为秦地,板上钉钉矣。”
王言说道:“不然。或许他人来任上党郡守之职,上党则必为秦地,然今却是冯亭来任,则事有转机。”
靳黈说道:“如今上党道绝,即便冯亭同意共同御秦,上党早晚也归秦所有。”
这时,门外进来三名本地乡绅,一进门就伏拜于地,其中带头最老者哭诉道:“听闻将军已被撤职,不知新到任的郡守是战是退?”
靳黈不知如何作答,一脸难色。王言则站出来说道:“尔等是希望战还是和?”
老乡绅回道:“秦乃虎狼之国,强征暴敛,乡亲们皆不愿归顺于秦。”
王言又言:“以今之局势,即便抵抗,也于事无补。”
老乡神哀求道:“请将军想想办法,救万民于水火。”
靳黈将乡绅扶起,安慰道:“鄙人必尽我所能。”
王言说道:“如今韩失上党,不可避免。若为赵民,不知乡亲们意下如何?”
老乡绅回道:“也可。”
王言说道:“善!在下有一计可使上党不落入秦人之手。只是需要诸位乡绅出面。”
三位乡绅齐回道:“谨受命。”
于是,王言、靳黈及三位乡绅去衙署面见冯亭。三位乡绅一见冯亭,便叩拜道:“请将军勿将上党献与秦国。”
冯亭弯腰欲将乡绅扶起,说道:“割上党之地,非我所愿。然王命不可违。”
老乡绅不起,说道:“将军若执意将上党献出,老朽则长跪不起。”
冯亭纠结,说道:“乡亲们先起来,有事好说。”
这时,王言在一旁讥笑。冯亭见到,略有不悦,谓王言曰:“先生为何人?”
靳黈回道:“此人乃在下门客。”
冯亭又言:“为何发笑?”
王言说道:“我笑将军认贼作父耳。”
冯亭怒曰:“此话怎讲?”
王言回道:“听闻将军之子死于秦人之后,秦人本该为将军仇人,今却亲自献地予秦。试问将军,这是不是认贼作父?”
冯亭说道:“我亦恨秦,然道路已绝,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上党迟早为秦所占,不如将其献予秦王,以求韩之太平。”
王言说道:“将军只求韩之太平,却不顾上党臣民之心。”
冯亭无奈,说道:“如今已是无计可施,在下此举实属无奈。”
王言说道:“非也。”
冯亭忙问道:“莫非先生有良计乎?”
王言说道:“如今上党迟早落入他人之手,不如以上党归赵。赵受之,秦必攻之;赵遇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挡秦矣。”
这时,伏拜在地的三位乡绅齐声附和道:“王先生所言极是。吾等吏民皆安为赵,不乐为秦。”
冯亭说道:“善!先生之计高明也。如今秦据野王,则上党非韩有矣。与其降秦,不如降赵。秦怒赵得地,必移兵于赵。赵受兵,必亲韩。韩、赵同患,可以御秦。”
三位乡绅皆叩拜道:“将军英明。”
随后,冯亭将三人扶起,又言:“不知何人可为使入赵,向赵王献地?”
王言回道:“在下不才,愿入赵,将上党之民意告于赵王。”
冯亭说道:“善。那就有劳先生。”
于是,王言持书及上党地图入邯郸。
这天,赵王与众臣朝会。赵王谓众臣曰:“寡人梦着偏衣之衣,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见金玉之积如山。”
筮史赵敢对曰:“寡人夜卧,梦着偏衣之衣者,残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者,有气而无实也。见金玉之积如山者,忧也。”
大夫赵禹则对曰:“偏衣者,合也;乘龙上天,升腾之象;坠地者,得地也;金玉成山者,货财充溢也。大王目下必有广地增财之庆,此梦大吉。”
赵胜则说道:“今赵国强民富,何患之有?赵筮史危言耸听也。”
这时,一侍卫进殿,禀报赵王曰:“宫外有一自称韩使之人,欲求见大王。”
赵王疑惑道:“韩使忽然而至,是为何?”
赵胜答曰:“恐为救韩而来。”
赵豹则说道:“听闻韩王已同意割上党予秦,韩此刻应无倾亡之危。”
赵王说道:“见之即知。”
很快,王言入殿,拜谒已毕,告赵王曰:“鄙人奉上党郡守冯亭之命而来。”随后将所带之书呈出。
左右下殿将书呈予赵王,赵王阅之。书曰:韩不能守上党,献之于秦。然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臣不敢违吏民之意。上党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献之赵王。惟大王辱收之!
王言又言:“请大王收下。”
赵王大喜,谓众臣曰:“冯亭欲献上党十七邑予赵。赵禹所言广地增财之庆,即刻验矣!”
赵豹劝谏道:“臣闻无故之利,谓之祸殃,王勿受也。”
赵王则说:“人畏秦而怀赵,是以来归,何谓无故?”
赵豹再言:“秦蚕食韩地,拔野王,绝上党之道,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冯亭所以不献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一旦为赵所有,秦岂能甘心哉?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可谓非无故之利哉!且秦以牛田之水通粮蚕食,尽出强兵,裂上国之地,其政已施行,不可与为敌,必勿受也。且冯亭所以不献地于秦,而献之于赵者,将嫁祸于赵,以解韩之困也。王何不察耶?”
赵王不以为然,说道:“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为礼,送予我国,不受惜矣。”
赵胜站出来说道:“大王所言甚是。发百万之众,而攻人国,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今不费寸兵斗粮,坐受十七城,此莫大之利,不可失也。”
赵王又问:“受上党之地,秦王必怒,故而必派武安君白起攻赵,谁可挡之?”
赵豹说道:“何止武安君白起,还有那凤鸣。昔日马服君设计杀凤鸣,不料阴差阳错,杀了白起之妻,而凤鸣未除。新仇旧恨,恐无人可挡白起和凤鸣也。”
赵胜反驳曰:“他人难与白起相抗。然廉将军勇盟善战,且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据城而守可以胜任。”
赵王曰:“平原君此言,正合寡人之意。就由平原君率兵五万,往上党受地。”
于是,王言和赵胜率兵回上党。上党吏民开门迎之。后赵胜见冯亭,告之曰:“赵国使者臣赵胜,敝国大王使胜传令,以三座万户都封将军为郡守,并封华阳君。十七县县令封千户都三座,皆世世为侯,吏民皆升爵三级,吏民能相安,皆赐之六金。”
冯亭不受,垂涕曰:“赵王之赐,吾不能受也!吾有三不义也:为主守地不能死,一不义也;不由主命,擅以地入赵,二不义也;卖主地以得富贵,三不义也。”言毕,回屋闭门而泣,不见赵胜。
赵胜叹曰:“此忠臣也!”乃候其门,三日不去。
冯亭被赵胜诚意感动,乃出门相见,仍犹垂涕不止。冯亭谓赵胜曰:“土地可割,但请另选良守。”
赵胜抚慰道:“君之心事,胜已知之,君不为守,无以慰吏民之望。”
冯亭对曰:“仍为郡守可以,但封号及地,我断然不可受之。”
赵胜说道:“君之忠义,胜甚为钦佩。那便依君之言。”
不日,上党交割已毕,赵胜将别。冯亭谓赵胜曰:“上党所以归赵者,以力不能独抗秦也。望公子奏闻赵王,大发士卒,急遣名将,为御秦计。”
赵胜欣然答应。回到邯郸,将冯亭所言回报赵王。而赵王曰:“今坐收上党十七邑,当设宴贺之。发兵之事,往后再议。”于是,赵发兵上党之事被搁置,久久未决。
另外,王言见大事已成,早早离开上党,返回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