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忌回魏都,因惨败而羞愧难当,请罪于魏王。魏无忌跪于魏王面前,惭愧道:“罪臣有辱王命,请大王降罪。”
魏王因眼前之人乃亲弟,不忍降罪,于是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信陵君无须自责。”
魏无忌继续说道:“我失大王四城及十万魏卒,愧当人臣也。”
魏王说道:“秦军乃虎狼之师,无论谁率军皆有此遭。”
魏无忌说道:“若大王不治臣弟之罪,臣弟终生有愧也。”
魏王说道:“城已失,卒已亡,追责无意义也。信陵君当戴罪立功。”
魏无忌说道:“城既从臣弟手中而失,臣弟定将其取回。”
魏王问道:“信陵君有何想法?”
魏无忌回道:“臣所失四城,虽被秦夺下城门,却只因秦卒勇于魏卒。当时若是魏卒勇于秦卒,必能将魏军挡出城外。”
魏王说道:“臣弟此乃何意?”
魏无忌说道:“大王该多以金银犒劳士卒,以振其勇。”
魏王回道:“信陵君所言甚是,日后寡人必多多犒劳将士。”
魏无忌继续言道:“如今以魏一国之力难以抗秦,魏应当合纵攻秦。”
魏王说道:“就依信陵君之言。”
此时,有司徒芒卯进殿来报:“秦、赵约而伐魏。”
魏王患之,说道:“寡人正欲合赵,却被秦捷足先登矣。”
芒卯回道:“大王勿忧也。臣请遣张倚使赵,谓赵王曰,夫邺,寡人本不该占有。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
于是魏王从之。一方面使魏无忌入齐劝说,一方面使张倚入赵游说。
张倚入赵,谓赵王曰:“夫邺,我王本不该占有。今大王收秦而攻魏,我王请以邺事大王。”
赵王喜,召赵胜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
赵胜回曰:“收秦攻魏,利不过邺。今不用兵而得邺,请许魏。”
张倚因谓赵王曰:“敝邑之吏献城者,已在邺矣。大王且何以报魏?”
赵王于是下令闭关绝秦。秦、赵交恶。
赵使至邺欲收地。芒卯应付赵使道:“敝邑所以事大王者,为保完邺也。今献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赵使只得悻悻而归,将芒卯之言告与赵王。赵王恐魏趁秦之怒而联之,遂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抗秦。
另外,魏无忌入齐,谓齐王曰:“魏若亡,秦必取齐地,以扩陶邑周边之地。”齐王听后,同意抗秦。
后魏无忌入韩,谓韩王曰:“韩苦秦久矣,当以自强,而非事秦。”韩王惧秦而不听,拒之。魏无忌以武力相迫,韩王仍未从之。
于是魏无忌回魏,告与魏王:“韩王不识好歹,当以出兵伐之,以迫其合纵。”魏王许之。魏无忌又言,“臣弟欲担此次伐韩之帅。”
田文站出来说道:“去年信陵君刚败于秦军之下,我认为此役不宜为将。”
魏无忌说道:“就因我曾败于秦,故有灭秦之心,我为将最合适不过。”
田文说道:“就因信陵君一心只想灭秦,恐交战时一时冲动,而使魏兵陷于险境。”
魏王说道:“依薛公之意,此战谁为将最为合适?”
田文答道:“芒卯,芒司徒也。其昔日曾以言激秦王,而使魏取地二十二县,今又巧计破秦、赵联合。芒司徒遇事冷静,可随机应变,此役派他为将最为合适。”
魏王回道:“善。此役便任芒司徒为将。而信陵君往邯郸劝赵王出兵共同伐赵。”
芒卯站出来回道:“谨受命。”
魏无忌亦回道:“臣弟领命。”
于是芒卯率兵十三万攻韩。临行前,魏王为出征将士壮行道:“凯旋之日,寡人必有重赏。”随后浩浩荡荡向西而去。
另一方面,魏无忌至邯郸,劝说赵王出兵伐赵。赵王本不想与韩为敌,欲拒之。然魏无忌又言:“出兵伐韩只不过为了迫其合纵,非与之为敌。”赵王只好从之,乃遣贾偃领兵两万南下攻韩。
赵、魏两军汇于韩之华阳,攻之。华阳守将闭门不出,坚守以待援军。
韩王慌乱,连连遣使入秦告急,其使之车冠盖可相望也,秦王不救。
韩王谓陈筮曰:“事急,愿公虽疾,为一宿之行。”于是陈筮入咸阳见魏冉。
魏冉说道:“韩急乎?何故使公来?”
陈筮回道:“未急也。”
魏冉怒道:“是何以为公之王使乎?冠盖相望,告弊邑甚急,公曰未急,何也?”
陈筮回道:“彼韩急,则将叛秦矣。”
魏冉说道:“公无须见秦王矣,臣请令发兵救韩。”于是与武安君白起及客卿胡阳率军救韩,王言随军而行。
秦军将行,白起谓魏冉道:“兵家之胜,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咸阳距华阳甚远,正常行军该一月方至。此役何不快马加鞭,以最短之时日到达华阳。彼时赵、魏两军不备,突然袭之,必能取胜。”
魏冉问王言道:“此计可行乎?”
王言回道:“可。此役非攻城,而是解华阳之困,无须带攻城器械,可轻装行军,只需每人带足所需粮草即可。”
于是魏冉下令全军加快步伐,马不停蹄向东疾行。
而于华阳城外,赵、魏两军因伐韩只为迫韩弃秦,故围而不攻。这天,贾偃至魏营,见帐内歌舞升平、推杯换盏,全然无箭弩拔张之感,乃谓芒卯曰:“若不速拔华阳,秦军若来,赵、魏两军危矣。”
芒卯笑曰:“破华阳不过一日之功,而秦军距此八百余里,须行军一月。我已派斥兵沿途查探,每半月一报。前几日有斥兵来报,秦军仍毫无动静。故无虑也。贾将军何不坐下共饮?”
贾偃说道:“占华阳可绝后顾之忧也。”
芒卯回道:“此言差矣!此役是为迫韩合纵,而非与之为敌,切莫心急。信陵君已到韩都,劝说韩王,不日便有消息。”
贾偃无奈,退帐而去。
再说秦军已行军七日,是夜于黄河边休息。王言听闻黄河水声,心生一计,故向魏冉相议。
此时,魏冉、白起、胡阳正于篝火前商议攻魏之策。王言于其旁坐下,说道:“我有一计,可作佐计。”
魏冉说道:“王姑娘说来听听。”
王言正襟危坐,说道:“到时秦败赵、魏,赵军必北上渡河而逃。此处距赵军渡河之处不过五十里,何不于此筑坝拦河蓄水,待赵军乘船渡河之时,再将大坝击溃,以大水掀其所渡之船。”
白起说道:“此计可行。可遣三千士卒,夜以继日,丢石沉沙,筑起大坝。”
魏冉回道:“善!”
翌日,派胡阳率兵三千到黄河边,搬沙运石沉于黄河底,并以绳绑所沉之石,另一端系于岸上。经一日之功,便将大坝筑起,拦水一丈之高。
同时,白起所率之秦军快马加鞭,继续赶路,日以继夜而未停歇,于次日清晨赶至华阳城下。此时魏营内,魏卒悉数沉睡正酣,连哨兵也席地而睡。而芒卯宿酒,正趴于地上酣睡。
秦军冲至营前,魏兵无一人察觉。营门大开,秦兵冲进营内,见人就杀。这时魏卒方大梦初醒,睁眼一看,眼前尽是秦兵。有些未来得及睁眼已死于秦军刀下,有些刚一睁眼刺刀已抵至胸膛。幸运者睁眼见此情此景,已惊慌失措,丢盔弃甲,夺路而逃。秦军追赶逃兵,追到便杀。一时间,魏营内魏卒呼天抢地、叫苦连天,而秦兵杀声连连。
而帅帐内的芒卯仍熟睡不起,只觉耳边传来阵阵响声,以为做梦。直到有魏卒进帐将芒卯推醒。芒卯睁眼,只闻帐外沸反盈天,才知大事不妙,冲出营帐,见满营尽是秦兵,大惊失色,立马夺路而逃。幸得周边有魏卒守护,芒卯才得以逃出营外。慌乱中,芒卯见眼前有一马,未及多想,跃上马背,一人疾驰而去,留十三万魏兵于华阳城外,任秦军宰杀。
另外,贾偃听闻魏营震天撼地,遂使人前去查探,方知秦军杀到。贾偃见魏军尽亡,而赵兵仅有二万,乃下令拔营,北上归赵。秦军收拾完魏军之后,向北追击赵军。因赵军动身较早,秦军只能远远追随,却不能追到。
与此同时,已有秦斥兵快马加鞭,奔至胡阳所垒大坝处,将赵军撤军之讯告与胡阳。
赵军至黄河,赵船已靠岸接赵兵。赵兵纷纷登上船只,船满即开。贾偃立于船尾,眺望南方,未见秦军踪影,谓一旁裨将道:“所幸秦军未追到,两万赵卒有惊无险,赵军得以全身而退。”
此时,赵卒多半已登上船,快者已行至河央。胡阳看准时机,下令破坝放水。鼓声一起,三千秦卒齐齐拉动百条粗绳。河下大石一有松动,大坝顷刻间崩溃,轰然倒塌。坝西之水如脱笼猛兽,向东涌去。大水奔至赵船处,纷纷将其倾覆,赵卒跌入河里。因水流湍急,赵卒无力反抗,随水流被冲向下游,不知去向。贾偃亦被沉溺于河中。
仍有一千余赵卒未及登船,正当暗自庆幸之时,秦军赶到,将其击毙。
此役,秦军斩首魏卒十三万,虏魏将三名,沉赵卒两万于河,贾偃亦亡,只有芒卯侥幸脱逃。然其惧魏王降罪,不敢回魏,向南奔逃,不知去向。
秦军乘胜追击,联合韩军向东进攻魏地,取魏之北宅,后兵围于大梁。
魏王大惊,而魏氏大臣父兄皆劝魏王勿与秦讲和,应当殊死抵抗。魏王不听,遂遣须贾出城求和。须贾有一门客,曰范雎。其献策于须贾,教须贾如何游说魏冉。
于是须贾出城,入秦营,坐于堂下,与魏冉相对而坐。
魏冉说道:“今纳几城以和?”
须贾回道:“我王愿献南阳之地予秦。”
魏冉说道:“还有呢?”
须贾回道:“仅南阳之地。”
魏冉怒道:“那请先生回禀魏王,秦此战必灭魏。”
须贾继续说道:“臣闻魏氏大臣父兄皆谓魏王曰:‘初时魏惠王伐赵,战胜于三梁,十万之军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燕,杀子之,破故国,燕不割,而燕国复归。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视土地而不外流。宋、中山数伐数割,而随以亡。臣以为燕、赵可法,而宋、中山不可效也。夫秦贪戾之国而无亲,蚕食魏,尽晋国,战胜暴鸢,而魏割八县,地未完全被秦接收而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取北宅,此非但攻大梁也,且劫王以多割也,大王必勿听也。今大王避开楚、赵而与秦讲和,楚、赵怒而与大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则国救亡不可得也已。愿大王务必勿讲和也。大王若欲讲和,必少割而有质,不然必欺。’以上是臣之所闻于魏也,愿君之以此虑事也。
“《周书》曰:‘维命不于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鸢,而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矣。今又走芒卯,取北宅,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知者不然。
“臣闻魏氏悉其百县精兵,以留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之城,臣以为虽汤、武复生,不易攻也。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之也。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方疑,可以少割收拢魏也。愿穰侯趁楚、赵之兵未集于大梁也,尽快以少割地而收拢魏国。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和,必欲之,则穰侯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己讲也,必争事秦。从此拆散,而秦后择焉。且穰侯尝割晋国取地也,何必以兵哉?夫兵不用,而魏献南阳,又为陶邑开辟道路,尽得旧宋之地。秦兵已令,而您制之,何求而不得?何为而不成?臣愿穰侯熟虑而无行危也。”
魏冉深思,犹豫不决。此时胡阳匆忙进帐,见有魏使在,便走到魏冉身边,贴耳而言。魏冉听毕,对须贾说道:“请先生移步于偏帐休息,待老夫与众将商议之后,再给与答复。”
于是须贾退出营帐,而召王言、白起进帐。
魏冉说道:“方才斥候来报,燕、赵已联合,欲起兵救魏。而魏仅献南阳以和,是否从之?”
白起、王言皆言道:“退兵为上。”紧接着王言又说道:“如今魏军已无力抗秦,留之对秦无害。灭之则将使秦陷于危境。”
魏冉说道:“此与老夫不谋而合。”于是召须贾入帐,许魏献南阳以和。而后解大梁之围,退兵而去。秦将从魏、韩所取之地,及上庸并为一郡,将南阳赦罪之人迁居于此,初置南阳郡。
兵围已解,魏王以田文荐芒卯为将有误为由,罢其相职,任魏齐为相。田文从此在魏失势,其门客多转而投魏无忌门下。此后不久,田文病逝,其子争袭其爵位,而齐、魏联合共灭薛邑。
秦军从大梁撤兵后并未回秦,而是北上伐赵。赵王大惊,遂遣蔺相如入秦营纳地以和。魏冉见秦军久战兵钝,遂同意赵求和之请。赵终以焦、魏、牛狐三城献秦,并使公子赵部质于秦而使秦军撤兵。
同年,即公元前二七三年,韩王薨逝,谥号韩厘王。其子韩然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