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清华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建立

清华学生经过“五四”运动的觉醒,并经过“五卅”到“三一八”革命风暴和对敌斗争,锻炼出了第一批共产党员。1926年11月,从燕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共产党员王达成(6)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当时,北京市党组织负责人陈为人向王介绍当时清华已有两名共产党员,一名是雷从敏(雷从民)(7),一名是朱莽。王达成和他们两人联系上后,三人即在清华三院开会,正式成立中共清华大学第一个支部,王达成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当时党组织的主要活动有三个内容,即:(1)发展党员:朱莽发展了余冠英,雷从敏发展了魏明华,魏明华发展了李景清,余冠英发展了朱理治(8)(朱铭勋),到1927年4月,支部已有党员7名。(2)从事国民运动:大多以国民党左派的名义在学生中公开活动,以扩大党的阵地,为更好地掌握国民运动的领导权,朱莽加入了国民党,还担任过国民党清华区分部书记;雷从敏是学校的运动员,与校警比较熟悉,所以他分工做校警的工作,主要是为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上作准备。(3)组织党内学习:主要学习《共产主义ABC》和社会发展史等,还发些其他的学习材料,有时北京市委领导来讲广州的革命斗争情况。

2016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也是清华党组织建立90周年。为继承和弘扬清华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经校史研究室建议,学校设立“三院遗址·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纪念物,鞭策教育广大师生,并成为学校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新景点。

“三院遗址·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纪念物设立在图书馆逸夫馆东南门和西南门之间的草坪内,该处恰为原三院正门所在位置。纪念物正面,镌刻着百岁老学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题写的“三院遗址”以及魏碑体的“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纪念物背面如摩崖石刻一样,保留了边框的原始石面,中间锵平的长方形内,镌刻了以下铭文:

三院,校园内最早兴建的建筑物之一,一九一二年建成。初建共四排,一排为教室,二至四排为宿舍及食堂。抗战期间遭敌寇破坏,后三排于复员后拆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建设图书馆逸夫馆,第一排也予拆除。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中国共产党清华第一个支部在这里成立。时有党员三人,书记为在图书馆工作的职员王达成。清华党组织建立以来,紧密团结师生员工,奋斗拼搏,开拓进取,谱写了辉煌篇章。

在清华大学建校一百零五周年和清华党组织建立九十周年之际,追本溯源,立碑纪念。

清华大学 二〇一六年 立

当时清华大学支部和燕京大学支部、香山慈幼院支部组成了中共北京西郊部委,部委书记由燕京大学支部书记戎之桐兼任,宣传委员由王达成兼任。

1927年5月,王达成赴绥远做商震部队工作,支部书记由雷从敏接任。

王达成(王道行),山西省柳林县人,1905年5月5日生。1923—1926年9月在燕京大学学习。1926年9月到清华图书馆任职员,1927年4月离校。1926年9月在燕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戎之桐。曾任中共北京市西郊部委宣委。1926年11月任清华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抗战前,曾任陕北神府苏区特委特派员,陕北省委组织部、山西东征地方工作委员会、白区工作部组织部长等职。抗战期间,曾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组织部长、晋绥分局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绥行署秘书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分党组书记,兼中共国营企业委员会书记;西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顾问等职,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