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共川东革命军事委员会率领川东游击军转战安康

1927年,中国早期革命家王维舟受党的派遣从武汉返回川东,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以大巴山为依托建立革命根据地。他秘密联络共产党员,组织农民武装,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1929年4月27日在宣汉、万源边境的固军坝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以李家俊为司令员的“川东游击军第一路”,点燃了共产党领导的川东地区武装斗争的烈火。游击军建立后,打击军阀和地方反动势力,粉碎了四川军阀一次次重兵围剿,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革命信心,游击军很快发展到2000余人、两个支队。后来又先后发动多次起义,组织了四川红军游击军第一路、第三路,队伍发展到数千人。1931年5月,王维舟根据中共四川省委的决定,担任中共川东军事委员会书记兼川东游击军总指挥,重组川东游击军,设总指挥部于宣汉县大山坪。经过艰苦工作,将分散的游击队员组成三个支队,竖起川东武装斗争大旗,在宣汉、开江、达县、梁平、万源等广大地区开展波澜壮阔的游击战争。川东游击军以大巴山为根据地,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1933年秋,川东游击军队伍发展到9000余人,纵横六七个县,为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扩展川陕苏区,奠定了军事、政治和物质上的雄厚基础。

一、川东游击军转战镇坪县

镇坪县位于陕西最南端,地处川(渝)陕鄂交界地带的大巴山北麓,东与湖北省竹溪县相邻,西南与川东苏区四川省(今重庆市)城口县接壤,南与巫溪县相连。1930年1月,活动于大巴山南麓的万源、宣汉、城口三县边境的川东游击军,面临川东军阀刘存厚万余大军的“围剿”,处境困难,遂向大巴山北麓转战。2月初,川东游击军第一路第一支队队长吴会治吴会治(1903—1950年),字安邦,四川省万源县井溪坝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大革命失败后回家乡,宣传发动群众,筹组革命武装。1929年4月27日,参与领导万源固军坝农民武装起义,组织川东游击军第一路。1930年1月任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第一支队队长。1930年6月转战陕南地区的镇坪县和紫阳县。1930年7月,起义失败。吴会治被杨森叛军旅长侯世炯裹胁,当了侯的参谋长。1936年12月,改行经商。1950年任万源县人民政府建设科长,随即到川北行署县政人员学习班学习。学习结束返回万源,不久病逝。率300余人,在镇坪县大榆河长坪农民唐方志的带路下,从万源县的巴头源出发,进入镇坪县的大榆河。首战消灭了盘踞该地的武装土匪党寿眉部,安定了社会秩序,并在华坪、小曙河等地开展发动群众的工作。

1930年3月上旬,支队长吴会治带大部队员转战紫阳县时,留下30余名队员在镇坪县坚持开展工作。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农村斗争战术的指示》精神,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首先在茅坝乡的华坪建立了农民协会,有会员20多人,当地贫苦农民王帮忠任农会主席。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安康地区成立的最早农民政权。在农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先后没收了大地主罗潭的160多石课的土地和柴朳,分给了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没收了大地主罗世安的13支步枪,武装了游击队员;没收了罗世安和另一户地主的稻谷和其他财物,分配给贫苦农民。这支30多人的川东游击队,在镇坪县的榆龙、三坝、团结、尖山等地活动半年后返回四川。

二、川东游击军转战紫阳县

1930年3月,流窜于川陕边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垮杆”旅长侯世炯部,走投无路,意与红军“合伙”。吴会治支队长即率大部分队员,从镇坪县出发,在赶往紫阳县城时,不料侯部已投靠地方军阀王光宗。吴会治支队反被王部吞并。6月吴被杀害,10余名游击队员不愿被收编,毅然返回四川。1931年5月,重组后的川东游击队,再次进入安康,于1931年冬在紫阳县的青石板河发动了农民抗捐暴动。紫阳县团丁到青石板河催收捐税,农民无力缴纳,纷纷逃走。这些团丁白天挨户抢猪拉羊,晚上为非作歹,奸污妇女。大刀会农民杨廷泰、杨宗成带领20余人,手持梭镖、马刀,于深夜将五名团丁和两名前任保长全部捉住,除一名保长逃跑外,余皆被气愤的农民处死。地方当局急调安绥军部队和大批民团,血腥镇压。杨廷泰、王代清被钉“活门神”,农民48人惨遭杀害,21户被抄家劫掳一空,烧房80余间。杨宗成等五人逃往四川加入川东游击军。

1932年5月,川东游击军更名为“川东红军游击队新编第一路”,辖三个支队。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由陕南进入川北通江县,川东的革命形势起了很大变化。王维舟根据中共四川省委的指示,立即召开军委会,讨论决定:第一,将工作重心和主要力量转入宣汉、达县、万源、城口等地接近红军主力前沿地区,以牵制军阀刘湘、刘存厚部,使红军迅速向南发展;第二,派人前往通江、南江、巴县和红四方面军联系;第三,扩大农民协会等组织,壮大革命力量;第四,动员青壮年踊跃参加游击队,迅速扩大武装。

1933年春,正当红四方面军反击敌军“三路围攻”战役中,曾一度与红军合作的川陕边王三春部反叛,袭击红军。川东红军游击队一个连奉命追剿王三春部,于5月下旬由四川万源经紫阳北部山区来到汉江以南的汉阴县梓龙乡梓坪村沈家坪(时属紫阳县五马乡)休整,发动贫苦农民,于6月上旬建立了五马乡农民协会。同年9月间,大地主吴迪堂探知川东游击队奉命撤离回川,派人乘夜暗杀了一名正在开展工作的红军战士。红军和当地群众将这名战士安葬立碑,刻有红五星和“永垂不朽”的墓碑,至今仍完好地竖立在汉阴、紫阳两县交界的张家垭。九十月间,红军游击队离开五马乡南下入川。

川东游击军虽然在安康活动时间短,范围有限,但给安康建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政权,开展了土地革命斗争,为后来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安康苏区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