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秦政法英模风采录
- 中共陕西省政法委员会
- 1041字
- 2020-06-25 14:34:48
“当法官心中就要装着法律,这样办事才会有分寸”
1995年8月,罗红涛从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毕业,分配到铜川市耀州区法院工作。2002年从耀州区法院选调到铜川市新区审判庭,现负责立案信访工作。立案是法院工作的入口,信访是法院工作的出口。在这个矛盾的工作中,如何化解矛盾,实现案结事了,一直是罗红涛思考的问题。他说:“当法官心中就要装着法律,这样办事才会有分寸。”
立案庭每天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和纷繁复杂的案件。每一个人的想法和诉求不同,处理案件的方法也就不同。为了把每一个案件办好,罗红涛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每年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购买业务书籍,还自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实践,学会面对不同的人。
新区是铜川的政治经济中心。近几年,随着铜川新区建设速度的加快,民商事纠纷逐年增加。新区审判庭仅有七名办案法官,且近半数都是50多岁的老法官,年富力强的中年法官不足半数,面对每年800多件案件,法官们办案压力很大。所以,罗红涛就想,如果从案件的入口开始做工作,将一部分矛盾化解掉,案子就不需要进入诉讼程序。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法官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在请示了庭领导后,领导大力支持,给立案室配备了两辆电动车,便于他们出入社区、近郊农村的大街小巷调查案情、调解案件。每一件民商事纠纷一到立案室,罗红涛首先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愿不愿意调解,如果双方愿意调解,罗红涛立即开展调解工作。
张某在铜川新区一市场内做小生意,家庭条件好。2010年以前,他曾多次给家在铜川新区几个偏远小山村的亲戚借款20多万元。但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3月间,张某突患脑梗住院治疗,急需大量医疗费用,当家人找这些亲戚要钱时,都说暂时无钱拒绝还款。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张某一家人很无奈,张某本人更是又急又痛,曾一度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家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找到新区审判庭。罗红涛接案后,立即来到医院,在张某的病床前了解案情。得知张某曾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先后五次借给亲戚贺某20多万元钱。为了能尽快帮张某讨回债务,让曾经好心帮助别人的张某心理得到一丝安慰,罗红涛六次往返被告居住的小山村,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终于说服贺某尽快还款。后来,双方在张某的病床前达成调解协议。在得知双方商定在节假日期间履行债务时,罗红涛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监督他们当即履行。2011年12月底,该案自动履行完毕。钱还了,张某的病也治愈了,张某和家人满心欢喜地把一面绣着“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的锦旗送到罗红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