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写在田里的诗

缘溪村。

熊孩子们已经没有摸龙虾了,而是到了一块没有种水稻的田里,抠泥鳅和黄鳝。

田里没有水,但泥很稀,最适合抠泥鳅和黄鳝。

摸龙虾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抠泥鳅、黄鳝,就非常有技术含量了。

没有足够的技术和经验,还真抠不上来。

苏雨情、秦小月二女,还是第一次现场看人抠泥鳅和黄鳝,很是有些新奇。

“李寒同学,快来,快来,这里有一个洞,这个肯定是真的了。”秦小月颇有些兴奋的喊道。

在之前,李寒教了二女如何辨认泥鳅、黄鳝洞,二女自认为已经学会了,便兴致勃勃的在田里寻找泥鳅、黄鳝的洞。

她们没有下田,而是就站在田坎上寻找。

秦小月已经喊了几次了,但非常遗憾全都是假洞,并不真正的泥鳅、黄鳝洞。

这一次又在喊了,估计又是个假洞。

“来了。”李寒答应一声。

走过去,顺着秦小月手指的方向一看。

擦!

这一次还真是一个黄鳝洞。

秦小月这一次终于找对了,很是有些高兴。

苏雨情也被吸引了过来,一脸期待的神色。

李寒笑道:“没有问题。我这技术你们放心。”

李寒抠黄鳝的技术只能说一般,比一群熊孩子强不了多少。

不过,唬一唬两个丫头足够了。

顺着黄鳝洞往下,颇费了一番功夫之后,终于摸到了黄鳝,感觉还不小,李寒一喜,说道:“摸到了,是个大家伙。”

“真的?”二女都很欣喜。

真正考验技术的时候到了,双手齐上,又费了好大一番功夫之后,终于将黄鳝抠在了手上,从泥里拖了出来。

的确是一个大家伙,超过二两重,甚至有可能达到三两重。

苏雨情、秦小月二女均是眼睛大亮,亲眼看着李寒将黄鳝从洞里抠出来,实在是非常的有意思。

将黄鳝丢进桶里,李寒走上田坎,在旁边一块有水的田里洗手。

这块田里的水颇深,种了水稻。

两块田相邻。

苏雨情问道:“这田里有鱼吗?”

李寒道:“有啊,我们称之为稻花鱼,吃起来味道还可以。”

“稻花鱼?”秦小月道:“我听过这种说法。只是一直没有弄明白,稻花鱼到底是什么鱼?”

李寒笑道:“凡是生活在这种稻田里的鱼,我们都把它称为稻花鱼。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这三种。”

“啊?这样啊。”秦小月道,“我还以是稻花鱼和鲤鱼、鲫鱼一样,是一种专门的名字呢。李寒同学,稻花鱼和你养的鱼相比,哪一种更好吃?”

李寒道:“自然是我养的鱼了。”

秦小月点头,说道:“我猜也是。”

苏雨情道:“那这稻花鱼是不是要等到,水稻收了之后才可以逮?”

李寒道:“嗯。在收水稻那天,一般也会顺手逮一些。”

秦小月道:“听起来好像很有意思的样子。”

李寒道:“逮鱼的确是有意思,但收水稻却很很辛苦。尤其是以前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打谷机,全靠人用双手打。”

苏雨情、秦小月缓缓点头,她们能够明白。

苏雨情将一串稻穗掂在手中,说道:“所以说,这一次国家基础教育司准备推出的公益广告,非常的有意义。是应该让现在的孩子们明白,他们每天吃的饭,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李寒道:“每一粒米,每一颗饭都来之不易,绝对能够说是粒粒皆辛苦。但愿这一次的公益广告,能够让孩子们多少明白一些,他们碗中的饭,粒粒皆辛苦吧。”

秦小月道:“所以说,李寒同学,这一次你要写的古诗意义很大,你一定要写好哦。”

李寒道:“就在刚刚,差不多已经有了。”

啊?

有了?

有啥了?

这一次要写的诗吗?

这么快?

二女都有些错愕,秦小月道:“李寒同学,什么有了?是这一次的诗确定了吗?”

李寒点头。

二女更是错愕,这是不是太快了一点?

在错愕之余,又很是有些好奇和兴奋。苏雨情道:“李寒同学可以念给我们听听吗?”

秦小月忙不迭的直点头,她也想听。

李寒道:“我写给你们看吧。”

“好呀!”二女都非常期待,“只是,在这里要怎么写?”

“这个容易。”李寒在田坎上找到一截苦树枝,然后又在没有种水稻的田里,找到一处面上的泥没有被破坏的地方。

就在田坎边上。

苏雨情、秦小月二女已经明白了李寒的用意,均是眼睛一亮。

以枯树枝作笔,以田里平整的泥作纸,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

李寒写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寒每一个字,二女便轻声念出一个字。

不过,等到李寒将整首诗写完后,二女却是沉默了。

良久之后,苏雨情才说道:“李寒同学,我认为这一次国家基础教育司那边,最终选择的诗,一定是这一首。”

秦小月也说道:“对于诗词,我其实并不是太懂,也不懂得应该如何鉴赏一首诗。但现在我却和雨情有一样的看法。李寒同学,你绝对是这次受邀的人当中,第一个写出诗的人。而且,还是这样的一首诗。李寒同学,你也太厉害了吧。”

李寒轻叹一声,说道:“有感而发罢了。”

“有感而发吗?”苏雨情、秦小月二女又是一阵沉默。

过了一会儿,苏雨情说道:“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李寒重新拿起枯树枝,在诗的上面加了两个字:悯农!

“悯农。”二女也是轻声一叹。

之后,苏雨情又说道:“但愿现在的孩子们能够通过这首诗,懂得一些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吧。李寒同学,可以用手机将这首诗拍下来吗?”

李寒点头,说道:“当然可以。”

苏雨情拿出手机,将写在田里的这首诗拍了下来。

在画面的边缘,还有数串即将要成熟的,粒粒饱满的稻穗。

那是旁边稻田里的稻穗,弯弯的稻穗弯到了田坎上,被苏雨情一起拍了下来。

“我也要拍。”

秦雨霖也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同样将弯到田坎上的稻穗,拍了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