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民俗

浙江沿海渔民从大海中捕获了大量鱼虾蟹贝后,除了少量留给自己和家人食用外,大部分则通过海鲜加工和保鲜储藏技术进行流通和买卖,传统的商贸习俗由此产生。

目前,浙东捕捞和养殖的海鲜品种很多,以象山县的统计为例,就有440余种鱼类,80余种蟹虾类,100余种贝类,主要有:

鱼类——大黄鱼、小黄鱼、梅童鱼、黄姑鱼、米鱼、鲳鱼、马鲛鱼、鳓鱼、龙头鱼、石斑鱼、鲈鱼、凤尾鱼、弹涂鱼、鳗鱼、鲻鱼、带鱼、黄鲫、泥鱼、泽鱼、河豚、青占鱼、海蛤蟆、箬鳎、沙丁鱼、铜盆鱼等;

蟹虾类——对虾、白虾、毛虾、虾蛄、小龙虾、梭子蟹、青蟹、红钳蟹等;

软体及贝类——蛏子、毛蚶、牡蛎、蛤蜊、沙蛤、泥螺、海螺、玉螺、割香螺、辣螺、芝麻螺、螺蛳、海瓜子、贻贝、扇贝、鲍鱼、鲎、佛手、墨鱼、章鱼、章干、鱿鱼、望潮等;

海藻类及其他——海带、紫菜、苔菜、海葵、海参、海蜇等。

海鲜贵在“鲜”,活海鲜自然是最鲜的了,比如从象山港或舟山近海抓捕上来的小海鲜尤显鲜美(图2-6)。而从外洋捕来的鱼类,如果捕捞时间短,可直接用海水保鲜,但由于现在每次出海捕捞时间较长,无法保证鱼类回岸时还能存活,所以一般就直接在船上采取冷藏方式处理。鱼类刚捕捞上船,会立即按品种、等级、质量分类,传统方法是以冰块保鲜,放置在舱内,控制吸鱼泵的风量和排水系统。现在多用保温鱼箱盛装,一层碎冰一层鱼,箱底有滤水系统,上面再盖上篷布,尽量保持鱼体完好无损,不受外力碰击、触摸,不受污水侵蚀,按照这种技术处理后的海鲜可保证鲜度数日不变,足以跟活海鲜媲美,也足够等到上岸后卖个好价钱。而岸上冷冻处理往往是将鱼类简单处理下,放置于冷库或冰柜,但过冷的温度会使鱼体变硬,时间一长会变味。现在也有将鱼类去掉鱼肠等易腐内脏,处理干净,用保鲜膜或密封袋封好再冷冻的方法,这种冷冻技术可使海鲜保存数月,但鲜味终究有所损失。

图2-6 刚捕捞上来的海鲜

如果说冷冻海鲜是半处理品的话,那干海鲜或海鲜干货则是完全将海鲜品采用剖晒、切片、烘干等方式制作成成品,放于全密封袋里,贮存时间更长(图2-7)。现在,鱿鱼丝、鱼片、虾干、紫菜片、海苔片等可随身携带、拆封即食的海产食品风行市场。

图2-7 渔民晒鱼

象山港、岱衢洋、大戢洋等辽阔海域是象山、奉化渔民的传统渔场,盛产大黄鱼、带鱼、鲳鱼、海鳗、墨鱼等海产品。在运输不便又没有制冷制冰设备的漫长岁月里,腌渍或者风干就成了储藏各种海产品的重要手段。不同海产品有不同的加工方法,渐渐自成体系,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立于其他农业项目的生产习俗。

黄鱼鲞 新鲜黄鱼不洗涤不刮鳞,用刀从臀鳍和肛门处切入开口,沿着背鳍紧贴脊骨向头部平剖,直切至上颚,使鱼体充分敞开挺直,然后除去内脏,剔去血筋。接着就是腌渍,在鱼体各处均匀撒盐,胸鳍处用盐粒填实。用于腌鱼的是一只大木桶,先在桶底铺一层盐,然后将经过处理的黄鱼逐条平铺于桶内,鱼头朝壁,鱼尾朝中心,肉面向上,依次排叠成环形,铺一层鱼撒一层盐,最上面两层必须鱼骨朝上,最后用盐封顶。过了一天或者一夜以后,再铺上竹片或者木板条,上面加压石块。大约三天以后,如果肉面呈淡黄色表示用盐适当;呈青黄色表示用盐过量;呈红色则表示用盐不足,必须加盐重腌一两天。腌好的鱼出桶要沥干卤水,然后再用清水洗涤脱盐褪淡,再沥干水分后就能出晒了。将鱼肉面向上平摊于竹帘或者草苫上,晒几个小时后翻晒一遍,几小时后再翻晒一遍;如果阳光强烈,就必须掀起鱼的腮干,以防止发油。晒上两三天后,待到鱼已经七成干,就把鱼放在屋内罨蒸一天,然后再晒三四天就成了黄鱼鲞。黄鱼鲞体表发白,当地俗称“白鲞”或“咸大白”。黄鱼鲞可烧肉,也可单独蒸煮(图2-8)。黄鱼鲞的头尾多用于烧煮白鲞汤,鲜味独特,最宜下饭,因此沿海一带有“铜锅米饭白鲞汤”一说,比喻饭菜的美味可口。

图2-8 美味的黄鱼鲞

墨鱼干 墨鱼干的加工过程可分剖割、清洗、干燥、整形和罨蒸发花这几个步骤。先将墨鱼沿腹部正中剖开,然后再切开头部,整体上保持左右对称。然后刺破眼球流放眼液,再从尾部起摘除内脏,注意不能割破墨囊。一般先摘除墨囊,再撕去内脏及附在肌肉上的薄膜。洗净沥干后,平铺在竹帘上,置阳光下晒干;先晒背,再将两侧平铺摊开,整齐排列,晒约两三个小时后翻转一次,连晒三天,多次翻转,用手将墨鱼的肉腕和颈部多次拉伸使其平展。晒至约七成干时,肉质开始变硬,就用木槌斜向外捶打,腹背部都要捶打。墨鱼干经两次捶打后已经平整,趁热放置于箩筐内,用稻草、麻袋等物密封包裹并加压,放置室内三五天进行罨蒸,之后再取出晒两三个小时。罨蒸的目的是使墨鱼内部的水分均匀扩散,使表面发花,呈现一层白粉的状态。经过罨蒸和发花的墨鱼干带有一种独特的香味,也更加美观。墨鱼鲞烤肉是当地产妇的一道滋补佳肴。

鳗鲞 先用清水将新鲜海鳗洗涤干净,除去表皮黏液,然后平放在板台上,将鱼尾固定在尖钉上,用刀从尾部起沿脊骨一直剖切至头部,一侧带脊骨,另一侧无脊骨,平展摊开。从肛门肠管开始,将内脏向头部方向连同鱼鳃一起拉出。再用刀尖剔除脊骨血筋,用洁净拧干的抹布将腹腔内残留血污物擦拭干净,用竹片撑开剖面,以绳索穿缚头部,然后将其悬挂在通风处晾干,避免日光直晒。由于鳗鲞主要依靠风吹晾干,所以又名风鳗鲞。制作鳗鲞的最佳时间是冬季,尤其是冬季有风无阳光的日子,最能保证鳗鲞的质量。风干鳗的优点是水分慢慢蒸发,不使鱼体脂肪溢出,否则就会因发黄油而失去原有风味。鳗鲞可烧肉,可单独切段蒸煮,也可烧汤,都是下酒下饭的美味佳肴。

咸鳓鱼 咸鳓鱼又名酶香鳓鱼,其加工程序相对简单。将整条新鲜鳓鱼洗去表面黏液,无须刮鳞,也无须剖肚去内脏。用盐时,左手握鱼,鱼头朝上,鱼腹向内,用拇指掀开鳃盖,右手撮盐塞入鳃孔,再用小木棒将盐从上至下捅塞至鱼腹,重复数次,以鱼腹基本塞饱为止。再在两鳃和表体两侧敷盐,然后入桶腌渍。桶底先撒一层薄盐,将鱼头朝向桶壁,背向下,腹朝上,一层鱼一层盐,整齐叠码于桶中。咸鳓鱼需经发酵,发酵时间根据气温略有差异,一般在两天左右。咸鳓鱼在发酵期间不需压石,发酵过后即需加石重压,使卤水溢出,以完全浸没鱼体为度,并加盖,这样再腌制六七天即成,这是单曝鳓鱼。如果要滋味更好、更香,则须把腌过一次的咸鳓鱼拿出木桶,重新排叠一次或两次。好的咸鳓鱼鱼体完整、鳞片齐全、体色青白有光泽。咸鳓鱼适于蒸食,咸鳓鱼炖蛋是奉化的一道传统名菜。腌制咸鳓鱼所产生的鳓鱼卤也是好东西,煮开后滤去杂质,即成酱酒的替代品,其鲜味远在酱油之上。

海蜇 新鲜海蜇的含水量高达90%以上。海蜇汛期正值炎夏,不及时加工极易腐烂,因此捕获后必须立即处理。首先用竹片刀将海蜇头割下,头体分离,以免头部的血污染蜇皮,再刮去血皮和背上的白色黏液。接下来就是加矾了,蜇头、蜇皮必须分开处理。将洗净的海蜇浸入矾水中不时翻动,约半天后取出,叠放箩筐内沥水半天,再取出投入矾水内搅动,再沥干。以上过程即为头矾。矾水的配比根据数量而定,一般每百斤海蜇用盐十斤,加矾三两,再加适量海水。接下来就是二矾了,将沥干的海蜇投入桶内,先矾后盐,层层撒加矾盐,随时挤压出卤水,加速海蜇脱水进程,再加石重压七天后取出沥干,即成二矾海蜇,俗称“卤货”。根据二矾后海蜇的重量,重新配制盐矾,将盐矾均匀地敷于海蜇表面,然后依次叠放桶中,顶部撒盐加工,置于阴凉处,再经三五天后即成三矾海蜇。在整个三矾过程中,蜇头和蜇皮都是分开处理的,一则因为蜇头血污多,混在一起会污染蜇皮;二则因为蜇皮是片状,蜇头是块状,混在一起不易加工。

蟹酱 制作蟹酱原料一般为梭子蟹,即当地俗称的白蟹。制作期以8—10月为主,加工方法比较简单。将洗净的鲜蟹置于木桶或石臼中,用木棍或石捣子将其细细捣碎,捣得愈碎愈好。然后加入适量食盐,一次性倒入木桶,与蟹酱均匀搅拌,再置于腌缸中腌制发酵。之后每天用竹耙或木耙搅拌一次,使下沉缸底的食盐与蟹酱均匀搅拌,否则蟹酱很容易变成黑色。搅拌十天以上,即为成熟的蟹酱;如天热,来不及食用或出售,则须继续搅拌,直至天气转凉才能停止,否则极易转色变质。蟹酱在整个腌制和贮藏过程中,不能加盖和出晒,以使蟹酱始终保持悦目的红黄色。

以上是浙江沿海渔民对各种海鲜的处理与保存方法,腌渍和风干是储藏各种海产品的重要手段。沿海渔民用自己的智慧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东海海味,也为海鲜的进一步流通与买卖创造了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