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明德弘毅,开物启新”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以“明德弘毅,开物启新”为校训。
明德:
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第一个“明”作动词,有彰显、提倡、推广和发扬之意;第二个“明”为正大光明之意。“德”,指品行、品质、道德。于是,“明德”就有了至善至高的道德境界的含义。我们把“明明德”凝练为“明德”,于是,“明”就有了以下三种意义:一为弘扬、彰显,二为至善至高,三为明白、清楚。这样,“明德”就有了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的意思。“德育为先”,是我国当代社会对教育功能的普遍认知和期待,也是大学精神和价值追求的体现。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教“人”,是学校的两大基本任务,而尤以“教人”为本。所以,我们首先标举“明德”。同时,它还暗含了宁波的古称——明州。
弘毅:
出自《论语》。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一般解释为宽广之意,但据章太炎《广论语骈枝》:“《说文》:‘弘,弓声也。’后人借强为之,用为强义。此弘字即今之强字也。”许慎《说文》说:“毅,有决也。任重须强,不强则力绌;致远须决,不决则志渝。”因此,“毅”是指“有决心、有果断和不为外力所动摇的勇敢”。杨伯峻在其《论语译注》中引章太炎的说法,认为“弘毅”就是“强毅”。因此,弘毅,即刚强而有毅力,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南宋朱熹认为:“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这意味着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面对学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中国古代,“士”一般是指以实现仁为己任、死而后已的读书人,推而广之,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故其任重而道远。因此,“弘毅”还意味着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自信心。
开物:
出自《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汉朝的孔颖达解释:“言《易》能开通万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务。”《南齐书·崔祖思传》:“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开:开通,了解;务:事务。意即:通晓万物的道理,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就能取得成功。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明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即取其“创生万物”之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创建,是名城名校合作办学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开物”既是对学院办学模式创新的反映,又暗嵌一个“工”字,也是对学院“理工”特色的一种提炼和概括,同时也是对浙江大学“求是”精神的传承,浙江大学校歌歌词中也有“何以新之,开物前民”之句。
启新:
意同“创新”,是对浙大校训“求是创新”所体现的浙大文脉的继承。创新,语意源自《尚书》,《尚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大学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启新”暗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是在浙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有自己的新的特色;同时,也以维新、创新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