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全球化时代大都市区空间组织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化与信息化对城市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组织影响重大,相继出现了约翰·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和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以及全球城市、世界城市、信息化城市等重要城市理论观点,并对城市区域及大都市空间组织产生新的阐释。例如,城市社会学者曼纽尔·卡斯特指出,当大城市步入信息时代以后,城市内部空间进一步破碎化(fragmentation)或裂解(Castells,2000)。一方面,由于人口、经济要素规模趋于扩大,在区域大范围内趋于集中的同时,而在都市区范围内逐步扩散。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交通工具更加完备,促进了大城市的扩散化趋势,从而开始使城市形成多中心大都市区形态。

随着大都市空间的不断扩张,郊区化是大都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出现的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如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产业和人口的外迁与分散,导致城市外围出现了一些新的以不同产业为主的区域城镇群体,从而使得大城市的市区和边缘区界限逐步模糊。在20世纪后期,郊区城市化进程加速,并形成新的城市形态,即外城开始出现。一般来说,郊区化会使城市外围出现许多综合规划的工业园区、办公区,以及大型购物中心,构成外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带动城市就业岗位的全面变化,促进郊区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这些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集科研和生产为一体,并有充足的土地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形成一个生活设施较为完善的新区,从而吸引着跨国企业组织及其高层次从业人员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