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行为与网络社会治理
- 王秩龙
- 1775字
- 2020-06-24 16:50:28
前言
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也改变了整个社会。基于开放式、去中心和分布式的物理网,人们能够根据兴趣和需要,自由、快捷地与全球任何人建立短链连接;个体可以随机加入各种群体,也可以随时离开;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加强而亲密度减弱。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演变为广泛和随机连接的泛网、随机网和弱关系网。正如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言,现代社会时空分离,“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超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社会结构从封闭或半封闭的强关系网络向开放和广泛联结的弱关系网络转变。
信息传播学的有关研究表明,随着这种多向连接和重复互动的加强,个体观点会逐渐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并达成共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兴趣和观点,在技术平台上分享思维与体验,在商业平台上分享闲置资源和弃用物品。从而形成新的偏好和信念,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在经济领域,共享经济方兴未艾。随着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广泛连接,经济活动深刻地嵌入到社会关系之中。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相互交织,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身份模糊不清;社会偏好、合作信念不断加强,资源互补和共享成为常态。罗宾·蔡斯把过剩产能+共享平台+人人参与的新商业模式称为共享经济。雷切尔·博茨曼和路·罗杰斯认为,互联网促进了消费者地位的提升,加强了消费者之间的协作以及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沟通,从而形成了闲置资源、弃用物品和无形资产共享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杰里米·里夫金则预言,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可以将许多物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边际成本降至接近于零,甚至几乎免费供给。因此,共享经济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商业模式,社会资本优于金融资本,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将被协同共享的社会经济所取代。
互联网技术促进了社会资本的累积和经济福利的增进,同时也带来了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社会关系的失序以及网络侵权、网络垄断、网络欺诈等诸多困扰。这些变化和困扰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社会治理问题的思考。
1995年,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的概念做出界定: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新制度经济学大师威廉姆森把治理分为市场治理、层级制治理和混合组织(关系网络)治理三种基本的治理模式。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将关系网络治理称为“自组织”治理。事实上,在任何时代,上述三种治理模式都是兼容并蓄和相辅相成的。就现代社会而言,无论采取何种治理模式,关系契约和法律制度都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和不可或缺的手段。
网络行为与网络社会治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结合学校电子信息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将网络社会与网络文化作为学院的重点研究方向。本书包含了近年来人文与法学院部分中青年教师在网络社会研究中所做的初步探索和思考。书中内容涉及网络技术应用及其社会影响、网络群体及其行为、网络隐私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垄断和网络侵权行为的认定及法律规制等问题。围绕着上述问题,在网络技术应用问题上,有的学者侧重于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及其效能的分析,有的学者侧重于网络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其治理功能研究。在网络群体及其行为方面,有的学者着眼于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有的学者则着眼于对网络群体的行为特征和治理对策的研讨。在网络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上,有的学者注重法律权利保护的研究,有的学者则注重行为认定及其法条运用上的探讨。这些文章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论题广阔、内容丰富,不乏理论深度和独到见解。所有学者都秉承一个宗旨:着眼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本书凝聚着众多作者的智慧和心血,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并能起到促进学术交流和理清决策思路的作用。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该书的初衷。由于学院开展网络社会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书中的一些文章难免存在疏漏之处。在本书编辑过程中,由于时间仓促,也会存在诸多不足,敬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责任编辑姜井勇先生在审阅书稿过程中认真负责,逐字逐句地修改,付出了大量心血,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王秩龙
2017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