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空间问题的辩证向度研究
- 冉思伟
- 3737字
- 2020-06-24 17:26:18
序二
——列斐伏尔与“新马克思主义”
去年夏季学期,我第三次应世界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教授邀请,赴德国任“客座科学家”。记得在柏林受德国总统接见后,我专程乘火车去施戴昂堡到哈贝马斯家作客。除与他们夫妇叙旧外,我们自然谈到了德国哲学和“新马克思主义”,谈到了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他祝贺我的《第三条道路——“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崛起之真谛》一书公开出版,称赞只有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情况下才会有如此既有创新思想又能使西方人解谜的好著作问世。我们当然也谈到了社会批判理论的今夕演变,也谈到列斐伏尔。
众所周知,“新马克思主义”原本是匈牙利、德国、意大利等国共产党内部少数人对马列主义,特别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提出异议而形成的思想,但却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并由西方学者加以理论展开,从而逐步成为一股世界性思潮。自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以来,我们才有了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的可能,我也得以负笈西渡,去马克思的故乡探究真理。自从《“新马克思主义”论》(上册于198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下册于201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等论著问世以来,“新马克思主义”形形色色的观点,对我们的理论工作起了他山之石的作用,我们呼吸到了大洋彼岸的新鲜空气,当然也有“苍蝇蚊子”的干扰。为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列斐伏尔是20世纪法国乃至西方重要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其思想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批判与空间的生产理论等领域,而空间的生产理论对理论界的影响最大。列斐伏尔在进行空间的生产理论的创造过程中,试图改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将马克思主义的二元辩证法发展成为三元辩证法,并结合空间的生产理论,发展成空间辩证法。他所说的空间是社会空间。空间辩证法由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达、表达的空间等构成;绝对空间、神圣空间、历史空间、抽象空间、矛盾空间和差异空间等构成了空间的历史,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空间”的理论构想。
冉思伟博士的《当代空间问题的辩证向度研究》从辩证逻辑思维的角度,重点解读和评述列斐伏尔,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辩证法概念,旨在丰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一、列斐伏尔是一名严肃的“新马克思主义”者
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是20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之一,是一名严肃的“新马克思主义者”。1901年6月16日,列斐伏尔出生于法国西南部兰德斯的哈基特茅,1991年6月29日逝世于法国波城。在1928年前后,列斐伏尔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真正解释了当下世界各种不安的缘由。当然,他也受到了超现实主义、情境主义与达达主义等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为后来解释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留下了伏笔。列斐伏尔于1928年加入法国共产党,但是由于斯大林主义在欧洲的影响,法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越来越僵化与教条化。列斐伏尔怀疑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他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与政治意义上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即斯大林主义区分开来,于是就形成了他的“新马克思主义”,同时他深入地研究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1957年,他不再参与法国共产党的各种活动,1958年被法国共产党除名,但他仍然是一名执着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用诺伯·谢尔兹的话说:“他处在斯大林主义支配下的共产党所制度化的马克思主义边缘”,而他却比法国共产党内的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更系统化,更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列斐伏尔一生著述颇多,共有六十部著作与三百多篇文章。他的主要理论集中在日常生活的批判与空间的生产理论等领域,所用的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而诺伯·谢尔兹认为,空间的生产理论比前者更有生命力,更有影响。他的思想影响了法国三四代的学者,推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学术运动。诺伯·谢尔兹的目的在于改变社会,他对法国好几代的知识分子与政治运动都有贡献。甚至有人说列斐伏尔在“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的地位相当于维特根斯坦对分析哲学的影响,以及海德格尔对大陆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后来的许多著名学者都受他的深刻影响,其中包括鲍德里亚、苏贾、卡斯特、格里高利、哈维、詹姆逊、梅西,等等。同时,列斐伏尔的思想越来越具有国际性的意义。他的思想不仅走出了法国,影响了欧洲,同时也影响了美国和拉丁美洲。他的学术工程或系统的内核之一始终是辩证唯物主义,他将辩证唯物主义奠基于苏格拉底的问—答式辩证法的基础之上。这使得他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独树一帜。同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到理解,使得他始终与等级制、教条式的法国共产党做斗争,最后不得不离开法国共产党。这与卢卡奇、葛兰西的屈服大不相同,这也使他获得极高的评价。因为他从未屈服于教条,他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活性,创作了大量的原初性作品,而这些作品却被许多左派所忽视。列斐伏尔的思想分量在我国被低估。目前,我国学术界主要关注的是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虽然空间的生产理论也开始受到关注,但是关注的着眼点恰恰不是他本人,而是其后继思想者如苏贾、詹姆逊、哈维等人。
二、“社会主义空间”何以成为可能
此书或许会激发人们的兴趣,引导人们探究是否存在所谓的“社会主义空间”——通过空间化的辩证运动,消除了各种空间矛盾的空间,即差异的空间。根据空间辩证法的原理,列斐伏尔对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斯大林主义主导下的苏联模式持批评和怀疑态度。他认为,当下并没有一个所谓的“社会主义空间”或“共产主义空间”。所谓的共产主义只是意味着当今世界的二分:反共产主义的神话与共产主义在某些地方已经得到实现的神话。但苏联模式下的国家社会主义并没有生产出自己的空间。一种并没有生产出自己空间的革命不会认识到它自己的所有的潜力;事实上它失败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改变它自身的生活,而只是仅仅改变了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组织或者政治机器。一种社会的转变被当作是一种真正的革命,在于必须有一种对于日常生活,对于语言,对于空间具备创造性的能力。
列斐伏尔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仅仅是建立了一种新的空间产生的前提条件,而如果要产生一个属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空间需要更长的时间。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建筑的构造、城市的规划及其思想贫乏的社会科学并不能催生社会主义空间,社会主义空间仍然处在不确定的孕育之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并没有生产出自己的空间,没有一个合适的空间,就不能生产出有创造性的生产关系。苏联末期思想的教条化、政治上的僵化、经济发展的退化预示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因此,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我们应该严肃、认真、深入研究列斐伏尔的空间思想,并运用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列斐伏尔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两种选择方案。第一种是加速增长,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增长是唯一的目的。根据这种方案,国家社会主义必然朝向那种仅仅是资本主义的增长策略发展,完全依赖于大型企业和大城市的增长,并建立一种巨大的生产中心和政治权力中心。其结果是不均衡的发展,某些区域、某些部门被忽视甚至被抛弃。第二种方案是发展小的或中等的企业,并与之构建相适应的城市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将整体区域和整体的人口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社会的城市化没有使增长恶化和导致不均衡的发展,并超越了城乡二元结构,代之以降低两者的差异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列斐伏尔在对比了苏联模式和“中国道路”之后认为苏联选择了第一种方案,而“中国道路”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他说:中国道路将人们和空间的整体性纳入一种不同的社会构建过程之中。这个过程构造的是一个多维的社会,不仅包括财富的生产和经济的增长,而且包括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丰富——蕴含了空间中多种商品的生产和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本身的生产,一种更有效的、更合适的空间的生产。
在列斐伏尔逝世后半年,即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可见,作为一名西方学者和曾经的法国共产党员,列斐伏尔的理论虽有局限性,但其理论,特别是其空间思想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和预测力,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料,值得我们关注和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我们自信可以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可以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可以实现中国梦,振兴中华。
冉思伟博士是我任包玉刚讲座教授期间指导的优秀青年教师,他擅长逻辑学,数年间翻译了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等著作,在研究中经常与我讨论“新马克思主义”及列斐伏尔,表现出了浓厚的理论兴趣和学术功底。似此类经过翻译、苦读、苦思而苦熬出的著作,题材好,内容新,值得高校师生、理论工作者和广大读者阅读。特为此作序!
最后,我要借此书衷心感谢宁波大学沈满洪校长,感谢法学院及公共管理学院的各位教授、同志,使我得以到宁波这个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任教,为培养年轻一代社科人才和优秀教师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教研之余,多有感慨,赋诗三首,以飨读者诸君。
宁波三首
邓公亲书宁波大,
船王义捐甬教发。
花甲讲坛重披挂,
培育英才兴华夏。
郯江溪口生介石,
盐商精明诗书畸。
日寇侵华炸蒋祠,
福梅亲族俱难罹。
以血还血经国誓,
民众怒吼齐抗敌。
领袖空言无骨气,
遭弃实乃违民意。
东海要塞大榭岛,
潜艇石化两不了。
列强往昔弄血涛,
海防当今最重要。
李忠尚
2016年8月23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