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
目标1 正确识别患者:对应政策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IPSG.1 正确识别患者:对应政策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 患者的辨识方法有哪两种?
答:姓名+出生年月日。
2 患者的辨识工具有哪些?
答:(1)条码腕带(包含病区、患者姓名、性别及出生年月日等信息)。
(2)移动护理PDA。
(3)患者病历和检查单。
(4)医保卡。
(5)就诊卡。
(6)二代身份证。
3 何时为患者辨识的时机?
答:患者辨识的时机包括:给药前;输血或血液制品前;抽血或采集其他标本前;进行治疗、手术和检查前;发放特殊饮食前;转运前。
4 在急诊科,怎样识别身份不明的昏迷患者?
答:急诊科护士以性别、就诊日期和24小时制的时分为患者临时命名(如“男05060531”),建立就诊信息和腕带,以“临时命名+病历号”作为患者的识别信息。
目标2 增进有效沟通:对应政策为《医嘱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交班制度》
IPSG.2 口头和电话医嘱管理:对应政策为《医嘱管理制度》
1 你知道口头医嘱归属于哪项制度管理吗?
答:口头医嘱归属于《医嘱管理制度》。
2 医院是否有电话医嘱和口头医嘱?
答:医院不允许用电话医嘱,而口头医嘱仅限于急救或手术时。
3 如果接受口头医嘱,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多久内要补记口头医嘱?
答:接受口头医嘱的规范包含三个步骤:写下(Writing down),复诵(Reading back),确认(Confirming)。具体如下。
(1)在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接听护士复读并记录口头医嘱内容,经下达医嘱的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2)在执行口头医嘱时,需双人核对。
(3)在执行口头医嘱后,即刻补记执行时间及内容,并签名确认。
(4)在抢救结束后,医生必须即刻补记医嘱(在医嘱单上注明下医嘱的时间并签全名)。
(5)在执行口头医嘱中的注射医嘱时,保存液体瓶、安瓿,以便核对口头医嘱时使用。
(6)护士不执行医生下达的电话医嘱。
IPSG.2.1 危急值管理:对应政策为《危急值报告制度》
1 危急值通报范围如何制订?
答:依据国家、省、市等质控要求,结合我院(宁波市第四医院)实际情况,讨论拟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中,如发现所拟定的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需及时与医务科联系,由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讨论修订。
2 住院危急值通报作业程序如何?
答:检查科室发现危急值→复核无误→登记内容→电话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接听记录按内容记录→回读登记内容→双方核对无误后由接听人员先挂电话→向主管医生汇报→将处理情况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病程记录及交班本中。如遇通信失败,在工作时间,请报告医务科(8×××);在非工作时间,报告总值班(56××××)。
3 门诊危急值通报作业程序如何?
答:检查科室工作人员当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及时通知门(急)诊护士站,由护士站工作人员通知经治医生并做好相应记录,门(急)诊经治医生应及时通知患者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若一时无法通知到患者,在工作时间,应及时向门诊办公室(8×××)和医务科(8×××)报告;在非工作时间,则应向总值班(56××××)报告。必要时,门诊办公室应帮助寻找该患者,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4 请问贵院是否有临床危急值的定义?
答:有。临床危急值(Panic value)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出现异常结果,而当出现这种检验异常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或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5 危急值包括哪些方面的检查?请提供文件(包含检验科、病理科及放射科等的资料)。
答:提供《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①检验检查;②放射检查;③超声检查;④心电图检查;⑤病理检查;⑥内镜检查;⑦床边检查。
IPSG.2.2 交接沟通:对应政策为《交班制度》
1 转科交班需要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做?
答:转科交班包括的内容有医生转出记录、患者转送运送等级单及护理转运交接记录单。具体做法如下。
(1)医生按转出记录格式规范书写转出记录。
(2)应用患者转送运送等级单评估运送等级。
(3)护士填写护理运送交接记录单,按等级进行护送。
(4)在转运前,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
(5)准备合适的转运工具,根据患者病情准备护送物品/药品,并向对方护理人员进行ISBAR(见本页下面内容)交班。
2 a病房有一名患者要转运去b病房,而该患者在转科前需要进行血液透析,a病房要如何与血透中心和b病房交接?假设当该患者血透完毕时已经是小夜班的时间,a病房又该如何与b病房交接?
答:评估患者的护送等级情况,a病房填写《血透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并向血透中心做好交班。血透完毕,血透中心填好《血透患者转运交接单》,由a病房护士护送患者至b病房,同时填写《住院病区患者转运交接单》,护送至病房后做好交班工作。
3 医护人员交班方式运用什么程序?
答:医护人员交班运用ISBAR程序。
I:患者基本信息,交接班人员身份介绍,交班时间。
S:患者基本状况。
B:患者既往史。
A:患者评估。
R:要求接班医生做的事项,并尊重病患的隐私,做好患者隐私的维护工作。
4 特殊检查或侵入性检查范围有哪些,在哪些情况下需书写特殊检查/侵入性检查/治疗患者交班事项单?
答:特殊检查或侵入性检查范围包括增强CT、增强MRI、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喉镜、介入治疗、各种超声下穿刺、阴道镜检查、膀胱镜检查、高压氧和针灸理疗等。在行这些检查时,都需要填写特殊检查/侵入性检查/治疗患者交班事项单。
5 哪些患者属于交班重点?
答:要重点交班的患者包括危重患者,3类、4类手术术前当天患者,术后当天患者,过敏反应的患者及需行特殊操作的患者等。
目标3 改善高警讯药品的安全性:对应政策为《高警讯药品管理制度》
IPSG.3 高警讯药品管理:对应政策为《高警讯药品管理制度》
1 你知道高警讯药品管理对应哪项管理制度吗?
答:对应《高警讯药品管理制度》。高警讯药品包括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液)、相似药品。高危药品是指如果使用不当或使用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的药品。相似药品是指包装相似、名称相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的药品。
2 对高危药品如何进行标识和定位?
答:高危药品的储存应有特别标志(红底白字,黄色警示圈,黑色感叹号提示牌);专区存放,专用标签;医生录入医嘱系统的画面以红字提醒;处方、发药卡和注射卡上显示“危”字。
3 如何处理看起来相似、听起来相似的药品?
答:(1)发现有相似药品应统一拍照,及时维护目录,并通过医院内网发布公告,请医护人员阅读。
(2)在药品的储存位置贴上“相似药品”警示标签(黄底黑字)。
(3)相似药品的储存位置尽可能相隔一定的距离。
(4)在医嘱系统上显示“与某某药为相似药品”;在发药系统上,字体显示为紫罗兰色。
IPSG.3.1 高浓度电解质液管理:对应政策为《高警讯药品管理制度》
1 在医院病区,高浓度电解质液是如何管理的?
答:药剂科的各部门需独立存放,并标有高浓度电解质液专用标识;在药剂科以外的区域不得存放高浓度电解质液。在医生开具高浓度电解质液的医嘱时,医嘱系统会特别提示;在护士调配给药时,需双人核对并签名。
2 贵院高浓度电解质液的品项有哪些?
答:目前,我院的高浓度电解质液有10%氯化钠注射液。
目标4 确保正确的手术部位、操作和患者:对应政策为《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IPSG.4 手术标记管理:对应政策为《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1 手术和侵入性操作的部位标记要由谁来做,使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答:(1)手术部位标记应由主刀医生来做。要求患者或家属参与手术部位标记,清醒患者自己参与,意识不清的患者由家属参与。病房护士负责核对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情况。
(2)手术标记符号:在手术部位以合适大小写上“〇”(大小:头面部为1~2cm,其他部位为2~3cm)。禁止使用“×”来表示手术部位或不可触及部位。对于牙齿,要在X线片上标记(要区分正反)或在牙科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安全核查表中的牙齿全景图上标记。对于脊柱,应于术前标记大约位置(因颈椎、胸椎、腰椎需初步确认),术前或术中再以C臂机确认节数,如T3、C3及L5等精确位置。对肢体石膏固定患者,在病房时,应在石膏上画标记;在手术室拆除石膏后,再重新画标记。
2 哪些部位的手术必须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答:(1)成对的器官,如肾、输卵管、卵巢、眼睛、肺、耳、肢体、锁骨及肢体关节等。
(2)双侧器官,如脑、鼻。
(3)多平面部位,如脊柱。
(4)多重结构,如手指、足趾、肋骨及病灶部位。
(5)在对腹部正中切口、腹腔镜下的双侧器官进行单侧手术时。
(6)牙齿。
3 哪些手术不必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答:(1)单器官手术,如食管、胃、胰腺、肝脏、膀胱及子宫等部位的手术。
(2)术前没有明确操作部位的手术/操作,如剖腹探查手术。
4 什么时候进行手术部位标识?
答:对于非抢救手术,在患者送达手术室前完成手术部位标记;对于抢救手术,则可在手术室行手术前完成手术部位标记。
5 怎样确保手术部位、操作和患者是正确的?
答:(1)在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手术标识制度)。
(2)在手术/操作开始前核查(Time-out),有专门核对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IPSG.4.1 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对应政策为《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 在哪些情况下,要执行Time-out?
答:在实施手术和有创操作前,需要执行Time-out,如:外科手术;牙科治疗;侵入性操作包含但不限于放置中央静脉导管,无痛分娩治疗,支气管镜检查,消化道内镜室检查,超声波导引下治疗,心导管检查或治疗,影像学导引下检查或治疗等。同一医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的手术/操作可除外。
2 什么时候执行Time-out?
答:在手术/操作开始前(切皮前)执行Time-out。
3 对手术核查人员的资质有什么要求?
答:(1)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
(2)手术医生是指主刀医生,特殊情况可由第一助手(简称一助)代替。
4 怎样进行手术操作安全核查?
答:(1)在麻醉实施前核查:由主刀医生或一助主持核查,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手术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出生年月日)、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情况、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情况、体内植入物情况、仪器设备和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在手术/操作开始前核查(Time-out):由麻醉医生主持核查,手术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核查患者身份(姓名、出生年月日)、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备血情况、假体情况、体内植入物情况、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仪器设备和影像学资料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报告。
(3)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巡回护士主持核查,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手术护士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出生年月日)、实际手术方式,核查术中用药、输血情况,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及植入物情况,确认患者去向等。(4)在手术、操作正式开始前的即刻核查程序:在切开患者皮肤前,手术小组所有成员暂停所有工作,共同执行手术/操作开始前核查(Time-out)。
a)手术主刀医生宣布开始核查,所有手术人员停止所有工作参与核查。
b)巡回护士说出腕带上患者姓名和出生年月日,进行身份确认。
c)麻醉医生开放式提问,手术医生回答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手术标识。
d)依序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及手术护士陈述《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并共同确认。
e)确认无误后,手术护士将下刀工具提给手术医生,执行手术。
5 Time-out的执行程序和内容有哪些?
答:(1)执行程序:由麻醉医生主持核查,手术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核查;如无麻醉医生参与,则由手术医生主持核查并填写。
(2)内容:包括患者身份(姓名、出生年月日)、知情同意情况、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备血情况、假体情况、体内植入物情况、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仪器设备和影像学资料等。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报告。
(3)要求:
a)所有手术[包括紧急手术和门(急)诊手术]执行手术/操作开始前核查(Time-out)。
b)在切开患者皮肤前,手术小组所有成员暂停所有工作,共同执行手术/操作开始前核查(Time-out)。
c)参与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核查信息时,应口头回答指令者“是”或“不是”,确认信息不能用默认、点头、摇头或打手势等方式代替。
d)在核查过程中,任何人对任何一点信息有任何疑问,应当场立即提出疑问,所有人员再重新确认信息。
e)未进行手术/操作开始前核查(Time-out)的,不得进行手术,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有权拒绝进行手术。
f)麻醉医生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中记录核查时间。
目标5 降低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对应政策为《手卫生管理制度》
IPSG.5 降低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对应政策为《手卫生管理制度》
1 洗手口诀是怎样的,如何洗手?
答:(1)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 内:掌心对掌心;
● 外: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 夹: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 弓: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 大:拇指在掌中搓揉,双手交替;
● 立: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 腕:揉搓手腕。
(2)洗手时间要求:湿洗手,40~60秒;干洗手,20~30秒。
2 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洗手?
答:洗手五时机(两前三后)。
(1)两前:在接触患者前;在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
(2)三后:在血液、体液暴露及摘手套后;在接触患者后;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3 干洗手与湿洗手的时机分别为何时?
答:(1)干洗手时机: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以代替洗手。
(2)湿洗手时机: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目标6 降低患者因跌倒受到伤害的风险:对应政策为《坠床/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IPSG.6 降低患者因跌倒受到伤害的风险:对应政策为《坠床/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1 预防跌倒的措施有哪些?
答:(1)医院有《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制度》,并已落实。
(2)筛查跌倒高风险人群,并进行干预。
a)对所有住院患者,应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高风险患者筛查。
b)对门(急)诊就诊患者进行筛查。必须对以下人群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儿童(0~14岁);年龄在65岁及65岁以上,且为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的患者;患有脑萎缩、脑血管意外、病理性骨折、帕金森病或白内障5种疾病之一者。
(3)环境安全措施:保持病室通道和病房走廊无障碍物,有足够照明;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医院内若有跌倒高风险的场所,则应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4)设施设备安全措施:在病房、洗手间及走廊等处提供扶手,病区洗手间地面防滑设置,随时维修床板、床栏、床摇把及床轮,定期保养轮椅。
(5)向患者或家属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签署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
(6)在易致跌倒药品的医嘱和输液卡上予以“跌”字提醒,医生和护士需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进行宣教。
(7)在高危患者床头悬挂“跌倒警示”,腕带有“小心跌倒”标识。
(8)制作预防跌倒宣传资料,做好有关防止跌倒的宣传教育。
(9)根据需求提供合适的助行器,使用中的床、平车、轮椅和便椅的轮子要固定,转运中要用安全带固定,在推行至斜坡时要保持患者的头在高处。
(10)监测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和受伤率,针对发生因素及时进行整改。
2 床栏是否需要拉上?
答:是。
3 对住院患者,何时要进行跌倒初始评估及再次评估?
答:(1)初始评估:在患者入院时。
(2)再次评估:在转入或病情发生变化(意识、肢体活动)时;在使用易致跌倒药品时;在病情改变后;在手术后。
(3)对高风险患者,每天评估1次。
(4)对非高危患者,每周评估1次。
4 如何评估坠床/跌倒伤害程度?
答:(1)无:无伤害。
(2)轻度:挫伤或擦伤,导致需使用敷料、冰敷、清创、抬高患部或局部用药。
(3)中度:肌肉及关节扭伤,需缝合,使用免缝胶带/人工皮或上夹板。
(4)重度:骨折、神经或体内损伤,需进行手术,使用矫具、牵引。
(5)死亡:患者因跌倒造成的伤害结果而死亡。
5 住院患者若不慎坠床/跌倒,应如何处理?
答:(1)根据损伤情况采取合适的搬运方法。
(2)评估生命体征,根据需要进行治疗和护理。
(3)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4)填写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表,在医院内网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5)员工当发现易引起患者跌倒的高危环境和设备因素存在时,应及时通知总务科或设备科。
(6)护理部、总务科进行调查,每月汇总报至医院评审评价办公室(简称医评办);医评办根据不良事件严重度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报医院质量与安全委员会批准后由相关部门执行。
6 如何对门(急)诊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和评判?
答:(1)儿童(0~14岁):使用《儿童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估结果≥4分的属于高风险人群。
(2)门(急)诊患者(>14岁):使用《门诊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必须进行评估的患者包括:就诊年龄在65岁及65岁以上,且为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的患者,或者患有脑萎缩、脑血管意外、病理性骨折、帕金森病或白内障5种疾病之一者。评价结果≥6分的属于高风险人群。
7 当有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时,如何让医护团队知道?
答:对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会加强给予预防跌倒宣教,腕带标识“小心跌倒”,床尾挂“防跌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