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T培训师精进三部曲上:深度改善现场培训效果
- 廖信琳
- 1581字
- 2020-08-26 14:59:19
七、模型要素之六:演绎手法
一堂培训课程的效果,虽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课程内容的演绎,无论是学员还是培训师,都会重点关注。所以,“现场全息呈现模型”中的“演绎手法”也成为需要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要素,如图1-5所示。
图1-5 培训师的演绎手法
在介绍“演绎手法”的相关要旨之前,我们需要用心理解并体悟,关于成人学员学习思路与方法的一句话,即“投入多少,收获多少;参与多深,领悟多深”。
具体的意思,一方面,成人学员是否投入精力与心思,或投入了多少,是决定其收获或收获多少的中央前提。另一方面,是其收获的主要标志是对课程内容的领悟,而决定领悟程度的前提又是其课堂参与的程度。
既然如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学员在课堂现场“投入”的精力与心思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其“参与”课程内容的体验与思考又会受哪些因素影响。
笔者在培训实践中观察发现,除了学员之间的个体差异外,起着非常重要,甚至是关键性作用的是培训课程的主导者——培训师。而培训师在对学员可能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其对课程内容的“演绎手法”,也就是通过那些更加具体的方法或手段,进一步牵动、带动、引导、启发、鼓励学员投入并参与其中,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从表面上看,学员似乎只是在“听”课程内容,但实际上,学员恰恰是通过“看、听、问、做、思”等多种感知功能,去“判读、理解、消化、体会、领悟”课程内容。为此,在“演绎手法”上,笔者提出两个说法,即是“多感度”和“多维度”。
首先,是“多感度”。从字面上看,指培训师在演绎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要充分并且调动学员的多项感知功能(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直觉、知觉),从而激活学员的心思,牵引学员的注意力,并由此强化学员对课程内容的认可与理解。要达成这样的效果,自然就对培训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清晰的、有层次的表述外,运用其他更多的培训方法(在后面的章节中,将会详细介绍一些常见培训方法的运用),以刺激学员调动其他的感知功能,就显得极为重要。与此同时,培训师对课程内容的“多维度”演绎也成为一个重要方向和思路。
那么,什么是“多维度”呢?简单来说,就是“点、线、面、时、空”五个字。指当培训师提出某一观点、理念或方法的时候,除了在“点”的角度进行必要的阐述与解释外,更重要的是由此抽象的“点”延展到具象或形象的“线”和“面”的维度上,甚至进一步扩展到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从而让学员明白并接受“点”上的理念、观点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有足够多维度的事实或现象在佐证。
最后,需要重点提示,如果要实现课程内容演绎的“多维度”,从而激发学员的“多感度”学习,唯一的改善路径就是,作为培训师,不能仅满足于对课程内容的表面的、理论的理解,而是需要培训师透过理论的指引,尽可能地还原到产生理论的原本场景中。
一句话,“理论专家要做的事情是将具象的转为抽象,而培训师要做的事情恰恰相反,即把抽象的还原成具象的”,如此,是为“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