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劳动市场性别差异之谜
- 任继球
- 1533字
- 2021-02-03 11:10:46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梳理
劳动市场性别差异(gender gap in labor market)。本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评价性别在劳动市场中的表现:其一是劳动参与率;其二是劳动工资。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异可以用来评价劳动雇用方对是否招录女性的性别歧视,而劳动工资的性别差异可以评价劳动雇用方招录女性后付给女性报酬的性别歧视。通过这两个变量基本可以全面衡量劳动市场上性别之间的差异。
产业结构转型(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与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是指伴随着现代经济增长过程的经济活动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部门之间的转移。产业结构转型强调的是劳动力和资本等经济资源在三大部门间的动态转移过程,尽管在绝对量上三大部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三大部门增加值的相对量却存在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而现阶段产业结构转型主要表现为农业部门收入份额或劳动份额相对缩小,工业部门收入份额或劳动份额先上升后下降,服务业部门收入份额或劳动份额不断增长。服务业即为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他所有产业部门。服务业发展一般是指服务业部门增加值绝对值的增加或者服务业收入份额的相对增加。但本书对产业结构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转型中服务业份额的不断增长这个角度,因此在本书一些章节中,产业结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与服务业发展是相通的,但在有些章节服务业发展是产业结构转型的一个集中体现,但不完全等同于产业结构转型。
劳动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与劳动供给(labor supply)。劳动参与率,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劳动参与率的计算公式为:劳动力参与率=(有工作人数+目前正在找工作人数)/(16—64岁人口)×100%。而劳动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供给和劳动参与率的主要区别在于劳动参与率强调了经济体中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的一部分劳动力。另外,劳动供给衡量的是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用来劳动的人和时间,强调的是真正用在生产上的资源。而劳动参与率则更多地强调了现实经济中潜在的劳动力或劳动供给水平,劳动参与率高的经济体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整可以加大劳动供给。
性别工资差异(gender pay gap)、性别教育差异(sex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与性别歧视(gender discrimination)。性别工资差异是指男性和女性的工资差异,一般用女性工资占男性工资的百分比来衡量。一般认为,性别工资差异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包括招录的性别歧视、教育选择的差异、工资谈判的歧视、男性和女性职位的区别、工作经历的性别差异和就业期的间断。性别教育差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教育机会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性在享有教育机会的概率上远远大于女性。第二类是教育结果的性别差异。教育机会的性别差异会直接影响教育结果的性别差异,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的结果肯定也会很差。在给定同等水平教育机会的情况下,教育结果的性别差异主要取决于男性和女性在学习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但在重男轻女思想还很严重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教育结果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教育机会的性别差异造成的。在本书,性别教育差异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性别差异。性别教育差异的缩小会转变为劳动市场性别差异的缩小。性别歧视是指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两性之间的不平等,造成社会的性别歧视,也可用来指称任何因为性别所造成的差别待遇。性别歧视会造成性别工资差异,也会造成性别教育差异,而性别教育差异也会造成性别工资差异。性别教育差异和性别工资差异是性别歧视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