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子》这部古典名著,又称《道德经》,是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中道家的经典著作。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代末期,大约跟孔子同时。孔子曾经向他问过“礼”方面的问题。关于老子和他的著作,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记载。《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名耳,字聃(读dān),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做过周王朝管理藏书的史官。专心研究“道”和“德”,主张自隐无名。老子为周王朝服务了很长时间。后来,看到周王朝日益衰落,就下决心离开。老子走到函谷关,守关的长官对他说:先生既然决定辞职隐居了,就请您给我们写一部书吧。于是,老子就写了一部书,阐述“道”和“德”的意义,分上、下两篇,一共五千余字。写完,老子离开函谷关,后来就没有音讯了。

《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老子建构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道”的内涵很宽泛,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伦理等等。在老子看来,人能够遵循“道”行事,就有品德,品德就好。老子所提倡的好品德,或者说老子所提倡的指导社会实践的理念,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寡欲、无为、示弱、弃智。毫无疑问,《老子》这部著作是写给当时的统治者们看的。在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老子也不例外。但是,这部经典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通篇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而且还运用当时已经积累起来的许多自然知识、生活知识、生产知识和社会知识来阐述“道”和“德”的意义,生动而富有说服力。老子的文笔非常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书中许多词句,如今已经演化为我们常用的成语、典故,为丰富汉语的表达手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总之,《老子》这部经典的哲学意义、文化价值、政治理念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我对这部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名著,仰慕已久。但是,一直没有抽出时间仔细阅读。最近,终于下决心坐下来把它通读了一遍。我力求对文本本身有一个直接的、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弄清楚老子在这部书里到底讲了些什么,是怎么讲的。于是,一边阅读一边随手把自己的理解记了下来,不期而然形成了一本笔记。这本笔记是我对《老子》文本的直接解读。这本笔记我曾经给几位同事和朋友看过。他们认为,我对《老子》文本的理解,跟前人著述相比,在一些语句上有所不同,有可取之处,可以进一步讨论,不妨把它公之于众,多听听大家的意见,作为一家之言,也许对今天不大熟悉古文的读者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能够有所帮助。于是,我把笔记重新整理了一遍,取名为《老子直解》。

据说,人们对《老子》这部经典的诠释,至今已经不下一千余种。在两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这部经典也形成了许多种版本。各种版本之间,文字上颇有出入。我想,对这些不同的版本,不必过于纠缠其正误,可以依据流行广泛、人们比较熟悉的版本来把握这部经典的精神。

我阅读《老子》,最初,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道德真经吳澄注》这个版本。采用这个版本纯属偶然。后来,才知道关于《老子》的版本学,大有讲究。我的这本《直解》,不是对这部经典做深入的学术研究,仅仅是企图对老子的哲学思想做一个一般性的或者说基本的了解而已。所以,采用吳澄注的版本还是别的什么版本,对我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后来发现,吳澄对《老子》的章节划分和一些语句做了比较大的改动,跟通行的“八十一章”版本相比,颇有出入。所以,在重新整理这本笔记的时候,我根据通行的版本又把章节划分恢复为八十一章,同时,也对一些语句做了调整,跟通行的版本取得一致。

这本《直解》在重新整理的时候,定了一个体例:首先是用标点符号给文本“断句”,然后对某些字词的意义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我把它称作“析义”,最后再对全句进行解读,我把它称作“直解”。在极个别章节中,我对一些语句的排列次序提出了讨论性的意见,供读者参考。

我把自己的工作称作“直解”,不称作“翻译”,是有所考虑的。我觉得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阅读古代经典著作,不能局限于用现代汉语对古文仅仅做一对一的翻译。古人用字极其简练。由于极其简练,就给后人解读文本留下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不但对同样的字句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对文本的词句只做一对一的翻译,往往不能尽意,不能把原文丰富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所以,我认为,不妨多说几句,在反复斟酌中把古文的含义揣摩得更深刻一些,更全面一些。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照此说来,岂不是有拿现代人的眼光歪曲古人的嫌疑吗?我想,无论如何,现代人是很难把自己恢复到古人的状态,用古人的方式去体会古人的思想的。现代人处在现代环境中,只能用现代人的方式去解读古代文本,去了解古人。今人跟古人之间的差异是没有办法抹掉的。今人阅读古文,一定会有今人的认识和感悟,跟前人对古文的诠释必然有所不同。也许,这正是人们对诠释古代经典的兴趣弥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吧。

为了辨析字义和给不大常用的字注音,文中酌情使用了汉语拼音字母。所注的音,自然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构拟古音是非常专门的学问,在这本《直解》里似乎还不需要,况且也是我力所不能及的。

最后,我要向老朋友黄润华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把这本解读《老子》的笔记送给黄先生看过。黄先生是多年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老专家,在版本学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对拙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校订意见。如果说这本《直解》经过重新整理,质量上有所提高,那是跟黄先生的指点和帮助分不开的。限于个人的能力和水平,这本《直解》难免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读者发现后不吝赐教,我愿意做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