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任昉(460—508),乐安博昌(今山东博兴)人,历官南朝宋、齐、梁三代,少年聪而好学,十几岁时就为当时社会名流褚渊、刘秉等所钦重。入齐后得到王俭的赏识提拔,后为竟陵王萧子良记室,为“竟陵八友”的重要成员。任昉与当时“一代词宗”沈约齐名,两人文章各有所长,有“任笔沈诗”之称,《文选》采录了任昉作品十九篇。任昉的诗在梁代受到热衷仿效,在钟嵘《诗品》中列为中品。任昉注意文体辨析,著《文章缘起》一卷,将秦汉以来文体详分为八十四类,著《地记》,《四库提要》称之为“丛书之祖”。著《述异记》,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有较大影响。

任昉为人视亲至孝,好交宾朋,奖进士友。为官清廉,抑恶扶弱,吏民称便。任昉藏书过万卷,是当时三大藏书家之一,校国家秘书,编四部书目。他在生前获得了极大的声誉。

任昉在做人、为官和著述等方面,是南朝的一个重要代表。若说任昉是个生前有名、死后不闻的人,这种判断并不准确。因为任昉生前有名,历来也得到极大的关注和好评。鉴于此,我们将任昉生前身后的影响、研究作一归纳。

第一,任昉生前的影响。

任昉从少年时就得到社会上层人物的赞誉提携,这些人有褚渊、刘秉、袁粲等。任昉在萧齐时参加了竟陵王萧子良的文士集团,并成为“竟陵八友”的重要成员。在萧齐时,与任昉在文学上有过交往的人物很多,其中有萧子良、王俭、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陆倕等。

在萧梁初年,任昉成为文士集团“龙门游”“兰台聚”的领袖,得到任昉提携的后进还不至于此,概括起来有殷芸、到溉、刘苞、刘孺、刘显、刘孝绰、陆倕、张率、到洽、宗夬、刘孝标、王僧孺、江革、孔休源、吴均、柳憕、到沆、王暕、刘之遴、谢举、刘杳、阮孝绪、王籍、殷钧、伏挺、司马褧、周兴嗣、藏严等。

齐梁时,很多人就作诗撰文赞赏任昉的德才,其中有沈约《太常卿任昉墓志铭》[1]、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陆倕《赠任昉诗》、吴均《赠任黄门诗二首》、刘孝标《广绝交论》、萧纲《与湘东王书》等。

第二,历代对任昉品评。

历代对任昉的评语不少,见于隋代王通《中说》,唐代杜甫《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李商隐《读任彦升碑》、刘肃《大唐新语•聪敏》,宋代邓林《任彦升》,元代周砥《过任彦升钓台》等,因为唐宋古文运动的倡导,任昉之文皆为骈体,自然受到的关注就少了些。明清的学者开始编纂骈体文集,任昉被更多的学者所关注,其中见钟惺、谭元春《古诗归》、薛应旂《六朝诗集序》、张燮《重纂任中丞集引》、王志坚《四六法海》、王士禛《分甘余话》等。

第三,近三十年来的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对任昉的研究逐渐增多,按论文发表的类别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任昉的综述、简介或鉴赏文章,这类的单篇文章多收录在专著、辞书、类编等书中。其中代表篇目有出版于1983年的徐传武先生的《任昉》[2]是较早的,还有胡国瑞《任昉〈文章缘起〉》[3]、潘啸龙《任昉〈与沈约书〉》[4]、樊荣《任昉〈奏弹刘整〉》等[5]。这类论文有十几篇,在研究上或者是单篇的鉴赏,或者是单书的简介,或者是人物的综述,论述是就事论事,多不深入。

另一种是对任昉研究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期刊论文有谭家健《试论任昉》[6],熊清元《任昉诗文系年考证》[7]、《任昉在南齐的仕历及其相关问题》[8],罗国威《任昉年谱》[9],钟涛《任昉骈文略论》[10]、曹道衡《论任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1],胡震耀《任昉为褚蓁表若干问题考辨》[12]、《任昉代褚蓁表和相关的《文选》旧注》[13]、张翅《才思无穷、正直刚方——南朝秘书任昉与〈奏弹曹景宗〉》[14],戴丽《南朝学者任昉的文献学成就》[15],吴承学、李晓红《任昉〈文章缘起〉考论》[16],张蓓蓓《任昉〈地记〉编纂初探》[17]等,对任昉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

而学位论文对任昉的研究更是全面深入,最早的是张顶政《任昉年谱略稿及任昉骈文刍议》[18],发表在1997年,这篇论文不见于中国知网等论文搜索系统。很有意思的是,2006年有四篇以研究任昉为题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发表,分别是陈伟娜《任昉诗文研究》[19]、冯源《任昉诗歌研究》[20]、张金平《任昉研究》[21]、杨赛《任昉研究》[22],2007年有李智会《任昉研究》[23]发表,这两年发表的五篇学位论文相互之间没有参看的时间,皆为作者独立搜集材料完成的。2011年刘晓丽《任昉〈述异记〉研究》[24]与之前的五篇学位论文研究的角度没有关联。对任昉综合研究、诗文专题研究有了五六篇学位论文,几乎将材料收集殆尽,此后出现的对任昉的研究就选取了比较研究方法,如陈伟娜《“沈诗任笔”——沈约任昉比较研究》[25]将沈约与任昉文学创作比较研究,还有将任昉作为“竟陵八友”成员之一的比较研究,如刘静《萧子良与“竟陵八友”》[26]、柏俊才《“竟陵八友”考论》[27]、姜东波《竟陵八友交游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28]、王郡《“竟陵八友”赠答诗研究》[29]。上述学位论文多已分拆出单篇论文发表,此处介绍从略。

本书拟从六个方面对任昉的材料进行梳理及研究。

第一,任昉的生平和履历。对任昉的生平材料梳理并考证,理清其人生经历的线索。

第二,与任昉相关人物考论。以任昉为中心考察他的交往圈子,可以全面了解任昉的为人与其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任昉交往过的人物很多,对于材料多的人物,只选取与任昉有关的事迹。对于材料少的人物,就尽量地详细勾勒,虽只言片语也尽量收罗。

第三,任昉笔体作品的卓越成就。从《文选》入选的单个作家作品的数量看,任昉的作品得到萧统的赏识,《文选》选文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是注重文采的,任昉的笔体作品自有其感人的力量和较高的艺术性。

第四,任昉诗歌的艺术特色。在诗作上,任昉和沈约、谢朓、江淹等一起入选钟嵘《诗品》中的中品。明清时,一些学者对任昉诗歌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第五,任昉在文献学上的贡献。任昉在藏书、校书、目录学和丛书编纂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第六,任昉年谱。对任昉的生平及作品系年。

本书没有对任昉的《文章缘起》《述异记》两书进行研究,一方面学识不逮,另一方面是研究生学习阶段没有涉及这两本书,近期教学工作繁忙,短期内难有创获。对于不知道或者知道甚少的领域,最好的做法也许就是避而不谈或者少说。


[1]按:历代对任昉的评语,具体见附录一《历代对任昉的评论举隅》,此处只列品评人或文章名。

[2]吕慧娟等主编:《山东历代作家传略》,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94—97页。

[3]吴文治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题解》,黄山书社1987年版,第42页。

[4]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691—693页。

[5]白本松、王利锁、张进德主编:《中国古代应用文甄体赏鉴》,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3—237页。

[6]谭家健:《试论任昉》,《文学评论丛刊》第16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8—35页。

[7]熊清元:《任昉诗文系年考证》,《黄冈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第34—41页转46页。

[8]熊清元:《任昉在南齐的仕历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第83—92页。

[9]罗国威:《任昉年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第69—77页。

[10]钟涛:《任昉骈文略论》,《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第24—28页。

[11]曹道衡:《论任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齐鲁学刊》1993年第4期,第4—11页转39页。

[12]胡震耀:《任昉为褚蓁表若干问题考辨》,《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第82—84页。

[13]胡震耀:《任昉代褚蓁表和相关的〈文选〉旧注》,《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4期,第67—69页转56页。

[14]张翅:《才思无穷、正直刚方——南朝秘书任昉与〈奏弹曹景宗〉》,《秘书》2002年第12期,第38—39页。

[15]戴丽:《南朝学者任昉的文献学成就》,《云梦学刊》2003年第5期,第57—58页。

[16]吴承学、李晓红:《任昉〈文章缘起〉考论》,《文学遗产》2007年第4期,第14—25页。

[17]张蓓蓓:《任昉〈地记〉编纂初探》,《中国地方志》2014年第2期,第35—39页。

[18]张顶政:《任昉年谱略稿及任昉骈文刍议》,四川师范大学1997年硕士学位论文。

[19]陈伟娜:《任昉诗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0]冯源:《任昉诗歌研究》,郑州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1]张金平:《任昉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2]杨赛:《任昉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23]李智会:《任昉研究》,湖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4]刘晓丽:《任昉〈述异记〉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25]陈伟娜:《“沈诗任笔”——沈约任昉比较研究》,浙江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26]刘静:《萧子良与“竟陵八友”》,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7]柏俊才:《“竟陵八友”考论》,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28]姜东波:《竟陵八友交游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29]王郡:《“竟陵八友”赠答诗研究》,湖北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